-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5-02-07
- 在线时间1304小时
-
- 发帖9214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260836
- 贡献值11374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92147
- 积分
- 1260836
- 贡献值
- 11374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3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2-10-23)
—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中国的杂交水稻种植在东非肯尼亚共和国传来好消息,在江西省都昌县春桥乡政府农业干事袁国珍的技术指导下,通过5个月来的努力,该国基苏木郡阿西县基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由原来的亩产700斤达到了最高亩产1450斤的可喜成绩,并得到了该国国家水利灌溉部和当地人民的一致认可。图为袁国珍(中)在肯尼亚基苏木郡阿西县基地 今年3月,为了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中肯合作与交流,促进肯尼亚农业发展,肯尼亚国家水利灌溉部发出了邀请函。邀请函明确要求袁国珍赴肯,并协助在基苏木郡阿瓦西县开展杂交水稻种子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该基地水稻试验面积为9亩。图为肯尼亚国家水利灌溉部的中英文邀请函 袁国珍今年53岁,都昌春桥人,1991年毕业于九江农业技术学校,当年在都昌县多宝乡政府从事农业技术推广,1992年以来一直在该县春桥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次代表国家出访肯尼亚指导水稻生产,迅速得到了都昌县春桥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巢凤翔要求袁国珍不辱使命,做出成绩,为国增光。图为袁国珍在肯尼亚基地所种植的杂交水稻收获期照片。 “通过5个月来的努力,我们的辛勤也换来了成果,试验结果达到了最高亩产1450斤的成绩,比肯尼亚原来的水稻产量翻了一番,通过品尝,得到了肯尼亚高官们的认可,大米走进了总统府。”10月20日,袁国珍在肯尼亚通过微信聊天介绍,当试验结果得到了当地人民大拇指称赞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目前,他回到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休息一周。图为袁国珍(右1)与肯尼亚的农业灌溉方面官员在基地合影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国土面积58.26万平方公里,人口5140万,支柱产业来自旅游业。肯尼亚气候凉爽宜居,年平均气温17.7℃, 最高气温为25度左右,最低气温为10度左右。中国人在肯尼亚有7万人左右,主要从事商品制造、贸易和建筑行业等。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就航行到达过肯尼亚的第二大城市蒙巴萨。图为在肯尼亚农业大学任教的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高琼(左4)等到基地指导工作后合影。 刚刚抵达肯尼亚的时候,袁国珍也有些水土不服,朴实、憨厚的肯尼亚人民、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原始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国珍变压力为动力,从浸种、晒种、消毒、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同样在肯尼亚基苏木郡阿西县基地,也有日本派出的农业专家,他们的试验结果却没有取得突破。图为袁国珍在肯尼亚基地所种植的杂交水稻成长期照片。 “因为这里的土壤特性没有掌握,所以下肥方面也较保守,看苗施肥,少量多次。肯尼亚的水稻同样有病虫害,这里的黄斑驳病,在国内是没有的,遇上这个病,也不知道为害程度怎样,病源等一无所知,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当地人民才得以解决。”袁国珍介绍,将通过实验去总结提高,为肯尼亚的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为非洲的粮食生产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中肯友谊尽份绵薄之力。(作者:游雄,图片均来自袁国珍本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