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78阅读
  • 25回复

我的高中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448
积分
1201719
贡献值
1119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0-08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2-10-09) —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上的高中,虽然名为“都昌二中”,其实是由都昌共大新妙分校改制而成。
    当时,我升读高中也只是刚搭上农村普高分数线。一个农家子弟,我很庆幸自己能考上。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中一根救命稻草!因为那时初中升学率很低,大概是百分之一二十的样子吧!父母亲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没考上高中,我就没得书读,命运将是另一番样子。
    一
    那年8月底入学报到的一天,母亲早早地准备了早饭,备齐了一个月的米和菜。我是第一次出远门。父亲一头担着米,一头挑木箱和被褥,我背着书包,拎着干菜在后面跟着。记得当时还有同乡的两三个人,清晨一同踏上了三四十里远的求学路途。那年月,各乡镇才刚通班车,早晚来回仅一班,紧张的乘车资源,我们实在无法享受到,也只有靠肩挑背扛,跋涉远行了。经郎中堰,翻懒石岭,渴了在陈苏村旁的水井喝口水;过李家排、新妙农场,累了歇,歇了走。好不容易到了招呼站,虽然可望见学校模糊的影子,但还有老长的一段路要走。第二天,脚腿酸胀得厉害,几乎走不得路。
    值得我们心潮激荡的是:在早晨起床时,校园广播里常播放着“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似乎有了自己的奋力打拼,将来就会有鲜花、掌声和美酒馈赠我们似的,歌声很能激励我们笃行奋进!是啊,“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这首当年风行一时、激情传唱的李光羲老师的《祝酒歌》,着实让我们刚上高中读书学习的愿望和劲头倍增。
    全国恢复高考已有五六个年头了,在我来校就读时,已有两三届每年都有好几个考上大学。听说学校老师的儿子就考上了清华,这在农村中学不亚于引爆了一颗原子弹。还有几个考上外省和省城大学的。因此,都昌二中在远乡近邻迅速便有了好声誉。
    其实,回过头来看,那时学校师资极为薄弱。教我们的大多是退休后返聘留用的。师专毕业的都算是“紧俏货”,学校都难抢到他们来教我们。说实在的,这些刚毕业的青年老师,教学经验和方法还显不足,好在我们的老师工作极为负责,待生如子似弟,他们全身心地用在教书育人上。当时在校口碑最好的还是上海“下放”知青顾蕴露老师,她个子高挑,显得较瘦,曲卷的短发,有点鲍牙。顾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学生循循善诱,因人施教,把英语课讲得生动有趣好懂,从单词到词组,从语法到句式,紧扣知识点,把握重难点,条分缕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堂课听完,了然于胸,成绩突飞猛进。我们学生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知晓自己先天不足,文化底子又薄,只好早起晚睡,笨鸟先飞,笃行不怠。老师苦教,家长苦送,学生苦读形成“三位一体”,这是我们通向高考成功致胜的法宝。
    为了争得时间,有的同学早晨5时多天未亮就起床,赶到教室读书,比正常作息6:30起床要早起1个多小时。晚自习通常是9:30结束,教室到点就关电,可我们的学习任务远没完成,怎么办?当然,更多的是你教我数学,我帮你英语,互帮互学,蔚然成风。有的干脆拿着问题到老师房间去请教。记得我们大多都自备了一盏煤油灯,那就是向睡觉要时间,教室熄灯后就自己加班加点了。捡一个墨水瓶,将瓶盖钻个小孔,用牙膏皮卷个筒,塞进长棉条作灯芯,倒上煤油,一盏简朴实用的煤油灯就制成了。它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忘的夜晚,汲取丰富的知识和前行的力量。
    二
    在二中读书求学固然是苦,这是精神层面的。可真正的苦,应该还是在生活上。“读的是books,吃的是萝卜丝。”这是对我们当年读书生活的又一个真实写照。学校那时没有学生食堂,只提供学生炖饭的简易厨房。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学校不卖学生的菜品,只能是自己带米用饭盒到厨房炖饭。早先是用一格一格的蒸笼,每人淘好米放上水,放进蒸笼就行;后来又简省了,三五人自由组合,将饭盒用一根绳子捆上一大捆,放在特制的水泥灶里,由大师傅直接烧煤蒸煮好,到时又一捆捆地拎出来,饭点时由学生自取就是。记得学校厨房边有口老水井,那是专供老师用的,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学校地势较高,三面环水,属典型的湖区。我们用水要到周边的湖港中取用,寝室离湖港又较远,直线距离大约有一二千米!有的想用干净点的水,就要到两三千米的塘堰中去取。淘米炖饭,早晚洗漱都少不了水。我们经常是一手端着饭盒,一手挽着水桶,边走边吃。要是傍晚,我们男生吃完饭后索性就在湖港边擦个澡,顺便打桶水来放在寝室第二天早起用。像我们这些懒家伙,自己没提水来,第二天早起就用同学用过的二次水三次水,那水泡沫浓浓的,用过的毛巾也是油腻腻的,甚至有的干脆不洗脸,稍用点水把眼睑抹抹就往教室里去……
    吃的菜多是家中带来的干菜。那时,我们农村高中是放月假。放假返校的这一周,倒是可以吃从家里带来的新鲜菜蔬,外加一两瓶霉豆腐或辣椒酱什么的,以备不时之需。母亲在家中将弄好的菜用菜筒、玻璃瓶或塑料袋尽量能裹严实多装些。听母亲说,家中从来舍不得斫点肉吃。我们读书正在长身体时,为了让我们吃得好一点,特地买点精肉掺放在菜里,以滋补我们的营养。可是,到了后三四周就要自己弄干菜吃了。干菜主打的是萝卜丝,有带干豆角条、干南瓜片,有带干茄子、干辣椒的。家境稍好点的,有带干鱼细虾或干豆腐片的。我们要炒菜,学校厨房不提供,我们只得去农科所或周边的村子——新建岭村民家中借用灶台,交三五毛钱的柴火费就可以自己来弄。为了让菜能多保留点时日不易馊坏,炒菜用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食盐,那时并不知吃多了食盐对身体不好,只知道口渴了就多喝点水吧!其实,那时想喝一杯开水,也是极难得到的啊!三年高中,我吃过的萝卜丝往少说也有几谷箩吧。后来一见到萝卜丝就发怵,大概是因为吃得实在太多了!在这里,我不得不言谢老同学向雪山,他是走读生,功课学得好,凡事有求必应,家在北面附近的下涂村,他中午在学校吃饭,总是多带些新鲜蔬菜来让我们分享。这份新鲜菜犹如冬天里的棉袄,夏天里的雪糕,这份朴实又深厚的同学情谊,我们真的永志难忘!
    三
    常言道,不经三冬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在母校都昌二中读书时,虽然学习生活上的这点苦,比起早年革命先辈所经受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和祖父辈们所遭遇的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生活算不了什么,但也总算经过了读书生活的一番磨砺,锻炼了自己的坚韧意志,获得了人生的一份真切体悟,由此我更倍加珍惜现在的这份拥有。最后,同班同学先后通过复读补习,有百分之八九十陆续考上了大中专院校。如今,我们也都在各条战线各项领域中发光发热,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浔阳晚报 游会雄

3条评分积分+9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0-09
都昌零距离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0-08
鄱阳湖 积分 +5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0-08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894
积分
9920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置顶 (来自4楼) 发表于: 2022-10-08
— (鄱阳湖) 执行 帖内置顶 操作 (2022-10-08 10:47) —
我九十年代初就读于二中,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周三晚电影,无论刮风下雨,每周都有电影看,这在其它学校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嗯,都昌二中就有了!八九十年代的学生更有文艺范,可能与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关。
再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干农活了,二中前面围堰内有上百亩的农田,一部分归农科所,其余的归二中耕种,不是机械化的,犁田耙田靠牛,扯秧、栽禾、耘禾是我们学生。干农活最好玩了,因为人多,一块田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高三那年,很多人因为吃干菜导致维生素缺乏而嘴唇开裂,班主任得知后就向学校要了一块地,就在新教学楼的围墙后面,也就几分地,我们班开始种菜了生活,栽菜、浇水,一地的上海青。没多久,我们就有收获了,收好的青菜就拿到食堂请大师傅加工,每个人都有满满的一碗。当然,每个任课老师也都送去一大碗,那个热闹劲可高兴坏了大家,也馋坏了其它班级的同学。

记得一次,学校搞了一个马拉松跑(男生十公里、女生五公里),我比较瘦弱,中途一个老师骑着自行车跟我开玩笑:上来,我带你一段!最终我的成绩是42分钟。回忆那时的师生关系也是令人暖暖的。

想想以前的教育,再对比今天的教育,感觉以前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劳动,有艺术,有体育,不是说教,都是亲历力行的参与,使人受益终生。

怀念过去的青春啊,还有同桌的你!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你的回帖太精彩了,支持! 2022-10-08

发帖
87448
积分
1201719
贡献值
1119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0-08
新妙湖高中旧照,现为爱康医院。


发帖
7898
积分
58238
贡献值
502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5
我的老家
西源乡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10-08
此文是80年代在都昌读初中、高中的真实写照。我认为楼主引用李光羲的歌词,引用得相当好。

发帖
139071
积分
10161254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10-0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3894
积分
9920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10-08
— (鄱阳湖) 执行 帖内置顶 操作 (2022-10-08 10:47) —
我九十年代初就读于二中,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周三晚电影,无论刮风下雨,每周都有电影看,这在其它学校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嗯,都昌二中就有了!八九十年代的学生更有文艺范,可能与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关。
再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干农活了,二中前面围堰内有上百亩的农田,一部分归农科所,其余的归二中耕种,不是机械化的,犁田耙田靠牛,扯秧、栽禾、耘禾是我们学生。干农活最好玩了,因为人多,一块田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高三那年,很多人因为吃干菜导致维生素缺乏而嘴唇开裂,班主任得知后就向学校要了一块地,就在新教学楼的围墙后面,也就几分地,我们班开始种菜了生活,栽菜、浇水,一地的上海青。没多久,我们就有收获了,收好的青菜就拿到食堂请大师傅加工,每个人都有满满的一碗。当然,每个任课老师也都送去一大碗,那个热闹劲可高兴坏了大家,也馋坏了其它班级的同学。

记得一次,学校搞了一个马拉松跑(男生十公里、女生五公里),我比较瘦弱,中途一个老师骑着自行车跟我开玩笑:上来,我带你一段!最终我的成绩是42分钟。回忆那时的师生关系也是令人暖暖的。

想想以前的教育,再对比今天的教育,感觉以前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劳动,有艺术,有体育,不是说教,都是亲历力行的参与,使人受益终生。

怀念过去的青春啊,还有同桌的你!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你的回帖太精彩了,支持! 2022-10-08

发帖
710
积分
27967
贡献值
2
都币
30
在线时长: 3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9-03
我的老家
苏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10-08
谢谢楼主的帖子,让我一下回到了在都昌二中的学生时代。我是都昌二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1982年),高一在左里中学上的,高二并到二中。

发帖
926
积分
4499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10-08
楼主应该是学弟,那时的条件比79--81年我在左里源树中学读高中时还要好点,你那时学校周边的村民已开始有做学生生意的意识,当年我在读书时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们学校距共大大约2公里,那里有个小商店,有时需日用品我们中午会结伴,经过共大的篮球场我们似乎到了大城市。都昌共大的全称应该是: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都昌分校,我记得当年有电影叫《春苗》、《红雨》都是讲共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故事。

发帖
926
积分
4499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10-08
楼主应该是学弟,那时的条件比79--81年我在左里源树中学读高中时还要好点,你那时学校周边的村民已开始有做学生生意的意识,当年我在读书时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文中提到老师的儿子考上清华的是徐埠中学过来的一个老师,那时的老师都是从徐埠、源树中学转过来的。我们学校距共大大约2公里,那里有个小商店,有时需日用品我们中午会结伴,经过共大的篮球场我们似乎到了大城市。都昌共大的全称应该是: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都昌分校,我记得当年有电影叫《春苗》、《红雨》都是讲共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故事。

发帖
139071
积分
10161254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2-10-08
加分专用:你的回帖太精彩了,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