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20阅读
  • 9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256|苏山乡下林渡徐村:渡头烟火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2560
积分
1262927
贡献值
1140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6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1-01
 
    “下林渡”当然是桥渡之名,在今都昌苏山乡雷山村委会辖域。“鄱阳湖都昌县”言渡,皆连着古彭蠡之港汊,在先前船舟为出行主要具载时,下林渡的繁盛自不必说。瓷都景德镇过都昌徐埠而至屏峰、而经鄱阳湖、而入长江、而达南京,徐埠至屏峰一段水路必经地便是下林渡。正因了斯渡是首发远方的要津,所以入了县志载录。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卷之二·桥渡”载:“下林渡,在治北七十里,亦名夏天渡。”县志续载“北西”相邻的还有松口渡、潭子口渡、土目渡。“下林渡”又称“夏天渡”,想必除了谐音,喻指的还有夏天丰水季节的奋楫帆影。

村民在研读家训家规
  如果当下去寻觅下林渡的遗址,会在“繁盛”的坐标里翻落下来——下林渡的一孔石拱桥相通的是小水面的枯港,类似水面大点的池塘。就是在仲冬这样的枯水季节,拱顶离水面也不到一米,如何地摆渡行船?现场的古朴之感还是扑面而来,令人生凭吊之意。据考,林渡桥由板桥改石桥,重修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除了砌桥的斑驳麻石,还有渡口三年前倒下的一棵虬枝剥落的柘树,下林渡村民说柘树有数百年树龄,当地人称之为“天灯树”,当年渡口经年不熄的油灯就是挂在这棵如今已塌倒下的树梢上。这灯的烁亮,折射出多少民间慈善的光芒;这灯在湖面上发散出的光,又成为多少觅渡人温暖的向往。下林渡头,有尊石狮,数百年来将渡内渡外多少人间事看了个够。传说渡头原是有8只同样的石狮,狮子复了真身在谢家湖洲将滩涂上放养的牛饕餮一通,惹得牛主人找下林渡徐家人告状索陪,八头中的七头弑杀牛牯后吼啸着入了山林而不复归,只可怜剩下的一头被下林渡人严加约束,用铁索勒住,永驻原地,不行侵扰。下林渡的废弃,自然是“沧海桑田”一词的诠释。单说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修筑了谢家湖坝(与谢姓村庄相傍而得名),后又在离渡口300米处许修筑了通村公路,下林渡便与“浩淼”告别了,节节退浪,遂成了静水流深下的一方寂然古迹。

下林渡碑叙石碑
   繁盛四村落
  下林渡随水而远逝,而下林渡村在岁月的烟波里,历经数百个春去夏来、秋至冬归,变得繁盛无比。
  下林渡是徐姓村庄,承袭“东海世家”,村名之得来显然是傍了下林渡而肇村。说下林渡村,当地有“老四村”之说,即下林渡徐村、新屋里徐村、振斋湾徐村、鸡枫树徐村,四村落皆属现苏山乡雷山村委会所辖,我们且来溯其族缘。

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内天井
  都昌徐姓祖先是南宋期间从饶州的凰岗(今属鄱阳县)迁入。徐应午(1186-1235)常游学于都昌,于南宋理宗宝祐年间由凰岗迁都昌秃山(今蔡岭镇田民水内)卜宅居之。其子徐学宾(1234-1267)于南宋景定三年(1261)钦授河南通判,三年后淡泊明志、退出官场移居双港画林(今徐埠镇子云村所辖)。徐学宾生三子,幼子徐岳卿(1255-?)之孙徐国用(1307-1396)于元正至年间由双港迁吕岭(今属蔡岭镇吕岭村所辖)。徐国用之孙徐子祥(1359-1433)于明洪武年间由吕岭迁徐埠枣树下。子祥公生数子,在都昌发脉繁衍的有熙让、熙和、熙通、熙昇四兄弟。长兄徐熙让(1394-)成为现苏山乡彭埠桥徐村之始祖,今苏山、徐埠不少徐姓村庄是熙让公后裔。徐子祥幼子徐熙昇(1403-1477)于明景泰年间由枣树下迁三十八都下林渡。熙昇公三子徐玉聘(1431-?)读书循礼,广施善举,在高家山西麓居住,人因徐玉聘学养深厚,设馆课徒,其所被称“学堂岭”。其三子徐庭济(1485-?)由学堂岭分居兰谷,形成如今的新屋里徐村。徐庭济四世孙徐振斋(1571-1656)明万历年间由新屋村分居八里港谢家湖东岸,后人以其名“振斋”冠于村名。徐玉聘幼子徐庭声(1488-?)于明嘉靖年间由学堂岭迁鸡枫树下,成为鸡枫树徐村始祖。鸡枫树是一种名贵的槭树科,枫叶特别红,木质古时多用制极品木梳。徐熙昇在都昌的后裔,除了下林渡老四村外,还有其长子徐玉联(1430-?,名耀)发脉多宝乡徐耀村(傍都昌西高速公路口)、多宝乡竹林舍徐村和次子徐玉辉(1428-?)发脉的蔡岭牌垅口徐村,这三个徐姓村庄的寻根地皆是苏山下林渡。

曹国舅与何仙姑象牙雕
  下林渡有“老四村”之说,也有“新四村”之分。以“老四村”的下林渡徐村为主体,1998年那场百年未遇的洪灾过去,党和政府实施移民建镇,下林渡徐村生产队年代的5、6、7、8四个生产小队分迁四处,看似四个村落,说到底还是老下林渡徐村。“新农村新农民金山银山聚宝山山山富有”“讲科学用技术农业林业运输业业业兴隆”,这幅立于“下林渡新村”的不锈钢架入村对联,就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都昌县民宗办主任、县信访局局长,县卫健委党委书记的徐贵水(观潮)为故园所撰。徐观潮著有《信访救济手记》《名将陶侃》《同根兄弟》《失落的文明》《烈焰瓷都》《中国健康档案》等著作。从鄱阳湖中下林渡走出的都昌本土作家徐观潮如此深情表白:“我一日不见鄱阳湖,就想她,天天见她还是在想她,就是想在她的喜怒哀乐里浸泡我孤独的灵魂。”“鄱阳湖的魂魄化身在红尘之中,一湖清水、一条溪流、一朵浪花、一个漩涡、一片烟霞、一道彩虹、一叶扁舟、一曲棹歌、一缕忠魂、一首小诗、一声长叹,皆是千娇百媚。”家乡下林渡的灵性,流淌在徐观潮的每一行文字里……

古葫芦铜铃
   神奇三敕赐
  在下林渡,流传着徐振斋捐粮赈灾而得皇帝敕三件神奇宝物的故事。
  明万历年间的徐振斋是“振”字辈,说他富甲一方,在雷山(古有雷姓村庄迁此而得名)一带有“千谷洲”“万谷畈”。徐家与邻村万家对了一门儿女亲,万家靠做丝绸生意发家,为显富裕,嫁女时从家门口铺设绸缎至万、徐地域交界处,各色主宾行于红绸皆不走泥土途。徐振斋家斗富的方式是,从徐、万交址处至徐家,一直铺了数里的金灿灿的稻谷于途,宾主亦皆不涉泥壤。

下林渡现貌
  阡陌间的露富脱不了泥土味,而下林渡人徐振斋还真在繁华的南京做了回“赈灾公”,被露富了一次。这样类似的故事版本在都昌民间其他姓氏祖先身上,也屡讲不鲜。说的是徐振斋从下林渡扬帆启航,放了18艘粮船到南京粜米。为宣示粮到放秤,好售得快些,徐振斋让船上壮实伙计放铳三响,声震古都。有江湖里的良友闻冲天铳声探出头来,相告徐振斋此震惹祸了。在码头放铳那只有皇家的官船才可发声,衙内仕宦会闻声而来码头迎接御舟的。徐振斋惊悚甫定,问有何计可脱身,要是等百官前来,辨是假冒之铳声,不捉拿船主才见怪呢。良友指点,干脆将错就错,在船头挂出“赈灾义粮”的横幅,以铳声壮义举而已。徐振斋当即点头道是,咬破中指,在一方白巾上血书四字“赈灾义粮”,迎风猎猎挂在桅杆上。待应天府的一应官员来到码头,但见“赈灾义粮”之帜下,徐振斋容光焕发,点头回揖。就这样,满满18船的稻菽尽入留都官仓。

渡桥头的古石狮
  徐振斋赈灾的故事还有后续的演绎。说应天府府官将江右粮商徐振斋捐粮赈灾义举禀告了皇上,皇上敕令赐予徐振斋三件御物,以示褒扬。一是“水火敕”,亦称“珍珠烈火旗”;二是八片象牙菩萨雕版,分刻八仙图;三是一对黄花梨质的龙凤蜡烛台。这三套赐物还真不是“传说”,而是实有其物,下林渡的老一辈村民能讲出神奇“三宝”的各自下落。那敕旗有神性,比如村上有女人生孩难产,取此旗在宅院迎风招摇,祈福避邪,婴儿多会顺利降临于世。此旗后来藏于一村民家谷仓,民国年间的一场火灾,将旗付之一炬,归于“烈火”。八片象牙菩萨雕版现存两块,从有点破损的刻像还能判断出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和曹国舅像图。另六块在清末被纳家中保管的村民卖到南康府去了,下林渡人为惩罚数典忘祖、贪图钱财者,让窃卖人请全村人吃了一餐通村不烧炊烟的大宴。至今能看到的象牙版的缺损模糊处,是经年累月里被患头疼肚痛者,刮了粉末,和水喝下去治愈顽疾。至于那一对龙凤烛台,村中不少老人亲眼见过,有一米余高,10公分径粗,1968年前后上交给了苏山公社,不知去向。

下林渡新村入村口
  下林渡先人赈灾的故事,也有资料记载。故事主人公不是徐振斋,而是他的天祖(六世祖)徐玉聘。读圣贤书、沐儒家风的徐玉聘(一说是明正统年间的徐征)于景泰六年(1455)出粟1300石,用于赈灾,明代宗特敕奖为义民冠带。在康熙版《南康府志》里,关于都昌县明代义赈名单里有“徐希通”,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认定即“徐熙通”,此乃徐振斋之七世伯祖。
  下林渡先人赈灾善举,彰显的是一种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一代代下林渡人中得到赓续。在下林渡村,村民动情地讲述台湾老兵徐观达情系桑梓,行善植义的故事。徐观达1949年随溃败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去了台湾,1991年回故土探亲,见下林渡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破旧,主动捐出3万元用于修建。直到2004年老下林渡徐村祖祠花了10余万元进行了改建,这其中就有徐观达来自台湾地区的一份奉献。1998年鄱阳湖遭遇大洪水,徐观达当年给下林渡徐村600余人,每人分放20元,用于扶助购米。2015年徐观达的夫人抱着丈夫的骨灰魂归故里,将丈夫安葬于下林渡祖坟山之际,下林渡全村每家每户燃放爆竹,对行善之人送上一程。
  当下的下林渡徐村,在乡村振兴的大业里,文明乡风拂面而来。
   尚武七尊婆
  下林渡村得水之灵气,可通湖达江。下林渡周边也有山,村秀于林,东望有兰若山,连着大巴头山;西望是道观尖,山下有雷山庙,供奉陶仙,与庐山“两看相不厌”;南望是高家山,连绵着元辰山。下林渡村傍水,有“渡”的故事;倚“山”,有“林”的故事。

鸡枫树原村址
  说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八里港谢家这方谢家湖水域搏杀得血流成河。某次战役,得胜凯旋的朱元璋来到苏山下林渡,在鸡枫树山峦,见瑞气蒸腾,实乃龙虎宝地。朱元璋请来雷山当地的地仙指点江山,地仙不知面前的人是怀了坐天下雄心的朱元璋,便坦言斯地其型似龙椅,必有帝王降生。朱元璋听罢,暗笑:“我就快成帝王,一山哪能容二虎?”五年之后,在南京登基为洪武帝的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仍记得下林渡要出帝王争天下一说,便下旨将当年他站立的地方命名为“笊箕凹”,笊箕仍乡间老汉拾猪粪狗屎的竹筐;岭对面的山脊诏名曰“叫花子颈” 。一个讨饭的叫花子,肩扛笊箕拾粪,算是卑微到尘埃里去了,如何能辉煌得起来争夺皇位?朱元璋还令人在龙椅型底座盖上一枚皇印,将阳气彻底压制下去。说来也怪,现今下林渡除沿袭了笊箕凹、叫花子颈地名外,相传的“皇印”之处,八仙桌大的地方硬是独独寸草不生。

陶仙寺(又称雷山寺)
  下林渡关于朱元璋赐地名的传说,多半是后人的附会。山高皇帝远,近地有凡人,倒是关于七尊婆在山间呈武的故事,下林渡上了年岁的村民讲得有板有眼。故事的帷幕在清朝咸丰年间拉开,下林渡有七兄弟大户人家,最小的弟弟的媳妇是左蠡仙井畈万家人。前面的六妯娌有点抱团欺凌万氏,大概是排行最末,娘家又势单之故。万氏有武艺护身,所以平日里六婆娘也只能做些挤眉弄眼的兑事。比如寒冬徐家生炉烤火,七个儿媳妇要轮流早起打扫庭院,六妯娌俩人一结对,三次值守轻松地抬着笨重的铁火盆挪腾空间打扫,只难为了万氏逢单没有了共值相帮。万氏的膂力派上了用场,每每独自值扫,她一手单嵌托着妇人一般举不起的硕重炭盆,一手持帚灵巧地打扫厅堂,让六妯看傻了眼。万氏的丈夫性格暴躁,又听了哥嫂的几份唆使,便对妻子万氏常施以暴手,打得无理无由、有血有泪。万氏在田间劳作,丈夫老七稍不顺眼,便铁齿耙扫过来,万氏总能反手抓住,将铁齿耙夺下,也不去反击老七,只掷在垅上,让老七心生一点愧意。万氏有时在宅屋下堂前操持家务,老七从二楼木板间砸过来杌椅,偷袭万氏,可每每万氏总能瞬间接住飞来的砸物,将杌椅摆正在厢房古皮下,掸抹灰尘,接续收拾家什,老七再次低下了羞愧的头。

本文作者(左一)在村中采访
  真正让万氏巾帼武功响誉乡间的,是一次为“轻佻柴郎点穴”的儆戒。万氏某天去苏山、左蠡交界的十里陶家冲砍柴,半下午万氏不输男子,挑着一百五、六十斤重的柴棍下得山来,家中灶间弄炊的柴火又有了几日的备用。万氏着红襟褂晃悠着膀子,红朴朴的脸,朝气逼人。但见邻村的10个后生,亦晃悠悠地担着柴薪走在前面。见紧跟上来一貌美红衣女子,走在最前面的轻薄后生,不但不斜着闪在一旁让路,反而将柴担横在路途中央拦道,紧随其后的九个后生齐崭崭地横着歇了担,不到断黑不启步的架式,言语间还对万氏多有调戏。万氏将自己肩上的柴担放置路塍一宽处,也不求情和搭理,只见她只身腾跃过十担柴的杪部,蜻蜓点水似的飞掠,轻巧地在最前面的后生身边落地。万氏在这一横肉后生肩上拍了一下,逼视着这生歹为首人,告诉他自己娘家仙井畈万家与婆家下林渡徐家的父辈姓名,让身体有不适时可找她。万氏自家柴担先放在原地,尔后飘然而去。

徐秋阳在下林渡古桥
  这10个爷们对万氏的飞掠之功,目瞪口呆。为首的后生启担回家,只半里路的功夫,这轻佻惹事的后生竟口吐鲜血,气闷胸塞,痛苦难忍。同伴想起刚才红衣万氏的击掌与留言,猛悟到是被武林中人点穴了。解穴还需点穴人,有敏捷后生赶忙放下柴担,循下林渡找到了徐家的儿媳,哀求着将万氏请回。万氏折回,直视横肉后生:“天下路天下人走,何必生魔刁难人?这回长记性了吧。”言罢,在击掌处复一击,将穴络解了。为首的后生血止气缓,醒悟过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万氏的柴担挑送到下林渡的徐家门口。
  万氏被她的后裔尊称为“七尊婆”。相传七尊婆的武功是从小在娘家,由家中所延请的武师教其兄弟习武时,她由旁察得武师要诀,承传了几式绝招。下林渡这一支族习武成风,有徐春早是清代的武举人,替官家在乐平县剿匪有功,后得升迁途中湖中遇狂风,舟覆人亡,早早绝仕。其数子承五品、六品军功。有徐际鸿是七尊婆嫡孙,元宵舞起狮子来,八层八仙桌分层两张一叠,让苏山鹤舍一带只会一张桌功夫的打狮人,对下林渡的板龙高看一眼。

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高朋挚友聚雷山,村史寻幽谈笑间。东海源长留胜迹,南洲崛起换新颜。下林渡口盼狮舞,徐拱桥头扬橹帆。最念‘六仙’何处去?
   传承文化决非闲。”这是下林渡1949年出生的村民徐秋阳的一首咏诗《雷山下林渡村史初探》。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知名作家徐观潮在重拾鄱阳湖“失落的文明”,只读了高小的村中老农徐秋阳在笑谈中寻觅村史。无论出生于何年代,也无论文化素养如何,下林渡于她的子民,渡人渡心渡自己……
来源: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3条评分积分+100
涛心依旧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01-02
都昌零距离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01-01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2-01-01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7795
积分
24959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1-01
【徐,方言读音同齐】在苏山算是大姓

发帖
2526
积分
14678
贡献值
3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4-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1-01
弓箭手:【徐,方言读音同齐】在苏山算是大姓 (2022-01-01 07:15) 

在中国也是大姓!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7063
积分
407791
贡献值
2952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01-01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139784
积分
10176396
贡献值
3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8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01-01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31788
积分
819755
贡献值
228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01-0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87
积分
46959
贡献值
69
都币
0
在线时长: 5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01-01
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9268
积分
34156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01-01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58
积分
8292
贡献值
7
都币
0
在线时长: 96小时
注册时间: 2021-10-14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2-01-01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1817
积分
63232
贡献值
248
都币
10
在线时长: 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2-2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2-01-0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