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229
-
- 注册时间2008-10-17
- 最后登录2025-02-24
- 在线时间3753小时
-
- 发帖3179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820024
- 贡献值22840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1798
- 积分
- 820024
- 贡献值
- 22840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375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谭新村,现任汪墩乡茅垅村支部书记,是都昌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他扎根农村多年,情系百姓,充分挖掘利用好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践行“两山”论,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使茅垅村面貌焕然一新,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传承信仰,一心带群众赓续红色血脉 谭新村所在的茅垅村就是震动都昌的茅垅暴动、成立都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发源地。如今的村支部书记同样也是县人大代表的谭新村同志正是革命先辈的后代。他从小经受红色文化熏陶、深受革命精神洗礼、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从小就立志为父老乡亲贡献力量,年轻时的谭新村常说:“在我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让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种子生根发芽,要迅速改变茅垅村贫困落后面貌,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谭新村遍访革命先辈的后代,认真倾听他们讲述革命年代的红色故事,他还特地前往县图书馆查阅县志,理清了茅垅暴动事件前因后果,深挖红色革命故事。谭新村积极与上级对接,为茅垅村增资增项,先后修缮了茅垅暴动纪念馆,打造了红色文化广场,而他也成了纪念馆的第一位解说人。如今,茅垅村不仅让红色种子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了,还吸引了省、市、县各级单位、部门前来打卡学习。在大家的夸赞声中,谭新村总是谦虚地说到:“在我们这个地方,家家都有红色故事,人人都能讲红色故事,我能做的就是整理、收集、提炼、提升,这样使我们整个茅垅村的红色故事更丰满、更动人。” 争先创优,全心率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谭新村说:“我是由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作为人大代表,既光荣,又感责任重大。我工作在农村最基层,更有责任把体察民情向上反映。”他深知,人民的信任和期盼不仅赋予他无形的荣誉,更有重任在肩,身为人大代表一定要勇于为群众呼吁,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每次人代会召开之前,他都集中一段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收集意见,积极反映百姓呼声。早些年,茅垅村公共卫生条件恶劣,水是吃用一体池塘水,路是泥泞石子道,电线也是乱搭乱挂,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而厕所更是露天蹲便坑,乱排乱放茅草厕。为了让村民有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他多方筹资,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庄实行全方位一体化改造。近三年,共石砌倒败池塘9口;水泥硬化路面8公里;改沟6000多米,掏净池塘污泥,并全部通管1000多米;全村一体化电改;全村449户均已改厕,增设排污管2000多米。为安全和防止垃圾淹塞池塘,村内门口池塘全部建造了水泥栏杆,既美观又实用安全。在此基础上,全村449农户全部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彻底改变了不卫生的饮水习惯。同时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还建立了图书室、老年活动广场。现如今,每当农闲和早晚,广场上到处飘扬着舒心的音乐和愉快的歌声,茅垅村的太极拳队和广场舞队也颇具规模,彻底改变了“吃完就睡,干完就吃”的枯燥生活习惯。老百姓都说,近几年好象换了一个人间,出门是宽敞的水泥路、清洁的街道和清新的空气环境,感到幸福满满,怡悦舒心。 履职尽责,倾心为群众谋发展促增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为了让茅垅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群众,谭新村深入群众中走访,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多年来,他四处奔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民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项目上积极争取资金,围绕着本村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投入36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等民生工程建设。同时坚持以村庄整治为抓手,致力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古村旧貌展新颜,积极打造“红、绿、古”三色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与此同时,依托茅垅村丰富的荒山和水面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白茶100亩、水产养殖100亩,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60kw,村集体经济实现每年稳定增收10万余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谭新村用朴素而坚定的追求和奋斗,全力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荣职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汪墩乡 曹子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