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终于认真细致地通读了手头上的这部,由本土作家李辉柱先生创作的小小说合集《美女患上恐男症》。这本小说集的问世,缘于李先生心中追求的那种小小说的“味道”。这正如李老师曾经说过的那样,文学作品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的作家写中篇、长篇的人不多了,其原因不在中长篇小说作品的本身,而在于当代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所处的时代在变了,因而读者的口味也就随之而改变了。如今的读者再也没有耐心去看中长篇的小说了,因为他们需要那种一口气就能读完的,通透的文字,读过之后,懒得浪费时间去咀嚼和品味。
故而,李辉柱先生就在近年里将他的笔触转到了小小说的创作上来,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蜕变。记得他之前跟我说过,以前,他关注的多是上层建筑的人和事,对底层人物的关心不够,退休后,回归到人的本体,与底层社会的接触便多了起来,因而,他的观念就相跟着也变了,观察事物的视角也下沉了,他创作出来的小说作品,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也就更加地真实和生动,用句老话来说,就是叫做很接地气了。
据我所知,李老师参加工作之初是一名通讯员,也可以说是报人,在宣传部门工作,人到中年的时候,已经成长为县里的中层领导,在文宣部门主政一方,退休之后,他又重操旧业,回过头去做了几年报人,如今算起来,他退休已经有十五六年了。在这十五六年里,通过他的文本文字,我切实体会到他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笔力上,文学语言风格的养成上,创作风格上,都发生了较大的质的变化。
通过对手上这部《美女患上恐男症》小说集的阅读理解,让我更加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了一位老作家的别样文学情怀,以及他更加开阔的文学视野和更高层次的文学追求,也仿佛让我再一次触摸到了一位老作家异样的心跳。
从内心里来说,他现在矗立在我内心的文学形象,已经让我对过去的他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认知。透过文本,庆幸他再一次在文学创作的进程中,完美地实现了人生的漂亮转身。李先生这种“敢于改变自我,勇于超越自我”,对文学的奉献与追求精神,时时激励着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折不屈地艰难前行。
说实话,这一次的阅读,是我第二次系统地阅读李辉柱先生的作品。在我最初的认知里,他的身份只是一个报人,是一名新闻通讯工作者,并非是一位纯粹的文学作者。直到2015年夏天,我在遇到了他的散文集《梦里水乡》后,方才觉得他已经从一个当初的报人转变成了一位纯粹的散文作家。故而,我在其后写了一个《梦想,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之上》的书评送给他。尤其令我没想到是,时隔几年之后的今天,当我再次遇到了他的这部小小说集时,才发现原来他又已经由一位散文作者蜕变成了一位小小说作家,这对于我来说,不啻为一份难得的惊喜,而就在这样一位年近耄耋的老者身上发生的蜕变来说,就更加的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尽管在李老师的这部小小说集里,某些篇幅的创作素材取材相近,但并没有影响到他在人物刻画上产生创作的困惑,特别是在一些与标题正反相悖,采取隐性手法来反映和揭示社会问题的篇章,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意味深长。作者完全改变了过去一贯的文学创作手法,脱离了从前那种理论式的说教,从而变得更加纯文学化。
当然,就整个小说的文本而言,个人认为作者在文本中的口语化倾向比较严重,这就无意中降低了其本身的文学性,故而,我认为在今后的创作中,一方面,作者还应该在“口头语言的书面化,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转变”训练方面来下点功夫,借以提高作品的文学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求一个年近八旬的耄耋老者有意识地去改变他毕生的书写创作习惯,改变他说话的语言风格,这恐怕是一套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好在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还望李老师能够加以原谅和理解。
总之,瑕不掩瑜。从李辉柱先生的这部《美女患上恐男症》的小小说集中,我捕捉到了在他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发生的不同寻常的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一些细小的简单改变,而是在长期的创作活动中发生的,由量变到质变,由外在到内在的灵魂深处的全新变化,是他思想深处的创作魂灵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让他脱胎换骨,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从这一点来说,李辉柱先生的成功,给年轻作家树立了一根标杆,确立了一个追求的高度。如果大家对我以上的观点有疑义,大可以去找《美女患上恐男症》这本小小说集来读一读,看看我所言可信否?感谢李辉柱老师的万分抬爱,要我给这本集子说几句话,今天就奉上这些并不成熟的文字,以此谨代为序,希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