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读胡振金老师《鄱湖散文》随笔
第一次看胡老师的文章,是网站“都昌在线”上面,署名是“苏山鄱湖小草”,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章,没有拗口晦涩的字句,更没有矫情故作之态,而是有股难得的淳朴之气,犹如鄱阳湖上吹来的湖风,让人感到清新、凉爽、自然。
后来我俩加了微信好友,才知道他是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师,姓胡名振金,也了解些他的履历,但至今未曾谋面,前不久,听闻他的散文结集出版,真为他感到高兴,本人更是有幸,得到胡老师惠赠《鄱湖散文》一本,心甚悦之!通过细读《鄱湖散文》一书,更加深了我对胡老师的了解。
从书中能感觉到,胡老师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文集中有《父亲》、《母亲》各一篇,或是其他文中,只要提到父母和奶奶,字里行间满满的是怀念,浓浓的是亲情。还有他很多身边人,都出现在他的散文里,如胡双寿、金苟叔、程师傅等等,有些人和他的缘份其实很短暂,如张汝瑞等,胡老师都以文记之!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更是不乏其人!这些文章就是对故人最好的怀念,也是胡老师为他们立的传记!
胡老师有颗悲天悯人之心,常在文中为那些受过苦难之人难过,也记述了很多浩劫时期的情景,让后来人看到了改革开放前,挣扎在温饱线下的芸芸众生,在《胡大姐与川军们》一文中,他为胡大姐和流落他乡的川军们鸣不平,历史上确实很多川军出川抗战,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这几位川军后来的境遇,却是令人唏嘘,这是胡老师亲历的史实,非常难得。
在胡老师的《鄱湖散文》里,隐隐有一股莫名的乡愁!也是回不去的乡愁!这乡愁体现在,他对儿时故乡的眷恋,从儿时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堰,再到水中河蛏的美味,山上“猴枣”、“羊桃”等时令野果,还有那远远就能闻到香味的老油坊,家乡虽然近在咫尺,但家乡已非昔日之家乡!其实这些写乡愁的散文里面,不只是有胡老师一人,好像还看到曾经的我。
《鄱湖散文》里更多的是民俗风情,传说轶事。鄱阳湖边的节日和民俗,文里应有尽有,从元宵、清明、端午到春节,从解放前到改革后,此书都有涉及,他向世人展示了本地的民俗文化。
附近乡绅名流的轶事,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文集里更是如数家珍,如《余二矶的民间传说》、《陶公庙》、《歪才胡德彪》等等,就像在老槐树下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故事里满是岁月的苍桑,人间的烟火,有些故事里不只是传说,也是一个家族精神的传承,如多篇关于胡氏一族的传说。我认为这本《鄱湖散文》,不只是胡老师个人的散文集,也是鄱阳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读过《艰难的文学梦》一文后,对年过古稀的胡老师,坚持不懈追求文学梦的精神,感到敬佩,更钦羡胡老师的成就!都七十几的人了,还笔耕不辍,我辈应更加努力。从此文中也看到了胡老师一些无奈和顾虑,其实大可不必!人有所好,才有所乐,有动笔写作的爱好,已然是人中翘楚,什么篇章的不朽,什么飞短流长,都是别人和后人的事。《鄱湖散文》虽然是胡老师工作之余的闲笔,但已绿树成荫了,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李四,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