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4-11-26
- 在线时间1290小时
-
- 发帖8730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178243
- 贡献值11184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7306
- 积分
- 1178243
- 贡献值
- 11184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都昌阳峰芭蕉山魏村人魏稼(1933-2020),是享誉世界的针灸泰斗,在针灸界有“神针魏”之称。魏稼教授在针灸临床、教学、科研以及将中国针灸推向世界诸多领域是卓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魏稼手中的金针是如何炼就,又是如何度人的呢?魏稼 教授 随叔父魏荷生学徒 世人学习中医一般有三种途经,一曰家传,一曰师随,一曰自研。魏稼怀仁爱至诚之心,博爱众长,终成针灸泰斗。回首他的一生,年少时魏稼师从都昌一代名医的叔父魏荷生,可谓名师出高徒。 魏荷生擅治内科杂症,理验俱丰,仁术遗世。魏荷生派名耀阀,与魏稼之父魏耀门为兄弟。比侄子魏稼大了18岁的魏荷生早年在三汊港、阳峰一带从医,1947年开始收13岁的魏稼为徒,以承祖训光耀门庭。魏稼伯祖父魏椒蕃(显杨)是清末的一个举人,传统文化家学深厚。魏稼后来博览群书,在医学文献学上造诣深厚,与诗书传家的自小熏陶相连。魏稼临床带教 1940年魏稼7岁时开始入学读书,曾在阳峰南洲里求学。年岁渐长,魏稼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的热爱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心中也萌生做一名“文学家”的愿望。1947年秋的一天,祖父魏显柳将13岁稚气未脱的魏稼叫到身边,提出让他跟叔父魏荷生学医。其时,叔父在乡邑已成名中医。魏荷生在带聪慧的魏稼随身察诊悟医之余,让魏稼捧起《内经》《伤寒论》等医学古籍硬背,尽管有些索然无味,但魏稼摄于祖父的威严、叔父的名望,坚持着啃读起来,少时扎实的“童子功”让他后来受益终生。有一年初秋,魏稼祖父因腿痛而卧床呻吟不已,魏荷生开始熬中药医治,数日下来无甚疗效,继而改用隔蒜灸而痊愈。这件事成为魏稼此生钟情针灸的发端。魏稼祖父魏显柳瓷相 魏荷生常告诫侄儿魏稼:“学中医,只向书本学不够,还必须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一位老中医,也许秘方绝招并不多,但得来不易,说不定经历过千辛万苦,故不轻易传人,情有可原。假如要传,往往易如反掌,一语道破天机;如果坚持不传,他人要真悟其道也许同样得摸索几十年。所以要虚怀若谷,向人求教”,魏稼将叔父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后来插上“理论”与“实践”的翅膀,振羽于针灸医学的无垠天空。某天,魏家邻居得疟症,魏荷生让魏稼为之一治,不料施针下来并不见效,反增寒热。在旁的叔父鼓励他对照书本找原因。魏稼翻阅《黄帝内经》“素问?刺症”篇,有“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的话,于是改发前2小时针3次而愈。初试银针告捷,魏稼欣喜无比。魏稼少时学医,劬劳一生的父母也给予了他学成良医的精神动力。1948年,母亲硬是以青菜南瓜充饥,缩食下五斗谷子换成钱币,给魏稼买来他今生拥有的第一部医学经典《湿病多辨》。魏稼在诵背之余,“多辨”的不只是病人之病理,也有他对漫漫医道的赴前挚念。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魏稼正在国外参加医疗队,闻听母亲谢世的噩耗悲痛万分,远在异域以一炷心香哀悼慈母。 转益多师是“魏”师 叔父领魏稼入医门,后来魏稼在原江西中医学院任教,有两位老师在造就他成为一代名医的前行路上薪火相传,功不可没,一是江阴名医赵尔康,一是江西名医徐少廷。与同事切蹉针灸 江苏江阴人赵尔康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师承现代针灸学科奠基人承淡安(1899-1957)。1935年参与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会、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针灸疗养院。1954年创办《现代针灸》杂志,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杂志》编审。编著有《中华针灸学》《金针治验录》等。魏稼起初拜师于赵尔康门下,是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赵尔康主持的针灸函授。那时魏稼还在都昌阳峰芭蕉山随叔父学医,两年函授结束后,与赵尔康鱼雁传书的师生情一直在延续,但20余年间一直未曾谋面。赵尔康对比他要小20岁的江西弟子关爱有加,对魏稼书信请教的针灸疑难问题,有问必答,毫无保留地授医。直到1974年赵尔康调北京工作,魏稼才第一次执弟子礼赴京登门拜见。有一次,魏稼撰写了一篇针灸论文呈赵尔康老师,期盼推荐到他任编审的权威《中医杂志》发表。赵尔康认真阅过后,严肃指出要作修改,恩师耿直坦诚、不徇私情的情操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令魏稼对他更添敬意。赵尔康在耄耋之年对魏稼发来向他请教和探讨问题的信札,仍是每信必复,且每每长达千字以上,谆谆告示,唯恐不详,精诚育人令人动容。赵尔康曾赠魏稼一套他自己珍藏多年用纯金特制的金针,成为魏稼的此生挚爱,且一直用此“金针”度人。这套名符其实的金针,更见证了这对师生间金子般的无价情谊。芭蕉山魏家村居 魏稼拜师于针灸名医徐少廷门下,是组织上的安排使然。1954年秋,魏稼考入江西中医进修学校(原江西中医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省卫生部门从培养年轻人才出发,造派学业成绩优异的魏稼跟随针灸名医徐少廷学习。其时,魏稼正处于对专业造诣的心理波动期,有同仁劝导他“针灸没有内科吃香,发展前途不大,不如趁早转科”。魏稼在彷徨中走进了徐氏诊所,当一段时间学习下来,看到徐少廷老师整天忙碌的身影,为络绎不绝的患者用针灸治病,魏稼走出徘徊,坚定了从名医、学真道、聚善德的人生意愿。 徐少廷老先生起初对派上门的徒弟魏稼,还不甚乐意施教,对魏稼的询教有时“王顾左右而言他”。魏稼便以笃诚之举去赢得老师的信任。先生出诊,他殷勤沏茶送水,不论何时何地,皆侍诊于旁,持针抄方,虔诚求教。先生染恙,则端药侍奉。一日日的磨合、迎奉,日渐取得徐少廷老先生的信任,以至后来情同父子,亦师亦友。徐老先生十分赏识门生魏稼不耻下问而又不拘泥于师的求学精神。有次,徐老先生在从《千金方》的“重者为补,轻者为泻”之处入题,向魏稼讲述以强刺激为泻,弱刺激为补的针灸观念,魏稼婉转提到此“强弱论”不可一概而言,还应考虑病人的体质、神经类型,且以实例相证。徐老先生听罢,不只没有因弟子逆其意而拂袖,反而含笑赞许“孺子可教”。晚年魏稼 徐少廷认可魏稼悟性过人,造化可期,不仅能承其衣钵,还定能发扬光大。徐少廷将他擅长的治疗坐骨神经病和急性咽喉肿塞的独特疗法,悉心授予魏稼。尤为感人的是,老先生将徐家祖传的“飞针术”绝技传予魏稼。飞针法的特点是针具粗(直径达0.71mm),融入古代“凤凰展翅”和“饿马摇铃”之法而快进针,速得气。所谓“凤凰展翅”,用捻转泻法,针柄一捻一放间如瑞鸟展翅状;所谓“饿马摇铃”,用捻转加提插补法,缓慢轻微揺摆针柄,如饿马无力之状。“飞针术”以调气来调控针感,达到奇特疗效。2003年第2期《中国针灸》杂志上,上海中医院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的专家撰文,推介魏稼教授师承徐少廷的“飞针术”,并以治验病例,认证以此法治疗三叉神经痛、胆石症合并胆囊炎、支气管哮喘等的满意疗效,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魏稼1957年在《江西医药》发表《粗针的制法和运用》,1958年在《江西中医药》发表《学习徐少廷先生针灸疗法的几点体会》,1960年在《江西中医药》发表《徐少廷先生针灸医话》等论文,弘扬和丰富了徐少廷先生的针灸理论。魏稼擅长用“飞针术”和“刺营术”临床治疗疑难病症,在业界渐有“神经魏”的美誉。魏稼夫人2021年春在村中老宅前 徐少廷先生与学生魏稼相处得亲密无间,不只是在针灸医艺上悉心教诲,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魏稼。徐少廷会用高档烟酒招待学生们,节假日请学生加餐,买高价票欣赏周信芳赴南昌的京剧演出。有一年夏天,中央在庐山召开重要会议,江西省委电召徐少廷去庐山为首长会诊,徐先生不带随他学医时间更久的女儿前往,却点名要魏稼随从,这份信任非同寻常。 魏稼书法作品 在拜师学医途径上,魏稼主张不必非名师不从,要善于觅师,特别对针灸实践,高手在民间。魏稼晚年常谈及“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很重要。虚心处处皆学问,虚心处处有我师”的道理。1960年他去福州讲学,听说一医院针灸师善用一种特殊的“烧山火透天凉”针灸手技,魏稼亲往并恳请有此道者现场表演,直至学得此招为止。南昌一工人得祖传,善用针刺放血治小儿麻痹肌萎缩,魏稼多方寻找到其人,终得其法。又一日魏稼在农村巡回医疗,听说当地一民间郎中善用针刺太阳等穴放血,治疗急性脑膜炎有奇效,他也是顶风冒雨,诚心求教。魏稼教过的一个学生,摸索出针灸治疗面瘫患者针键侧法,疗效甚好,魏稼请来这个昔日学生切蹉,将学生之法试用后,连声称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方拜师,博采众长之余,魏稼深感“吾师即吾”的哲思境界,在针灸实践中用心琢磨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医艺。有一次,一坐骨神经病患者在魏稼处就诊,数针后痛更剧,患者转诊到他院,针2次痊愈,魏稼在回访中了解到这一实例后,找到患者和施针的同道医生,详细了解穴位把控、操作针感、病患体察等,在此番鉴别中掌握奥秘。魏稼为村上撰的门楼对联 魏稼手中的金针在千锤百炼中闪闪发光,在千捻万转中度人无数。图文:汪国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九江都昌发布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传家训扬新风之230| 阳峰乡芭蕉山魏家:“神针魏”魏稼和他的名医世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