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4-11-24
- 在线时间1289小时
-
- 发帖8716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177847
- 贡献值11178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7169
- 积分
- 1177847
- 贡献值
- 11178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家训家规】俭可助廉,勤能补拙。开财之源,非勤莫克。节财之流,惟俭是则。士农工商,各精其业。怠惰奢华,切宜刻责。休待老年,徒伤落魄。克勤克俭,是为美德。 (一)2010年新修的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吴天荡荡柏成声,院宇深沉月正明。墙外数声鸟鹊起,啼残人子永思情。”这是一首思乡诗,作者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政和年间的罗功勋。罗功勋是都昌罗姓的始祖,诗中首句的“吴天”指的是豫章(今南昌),三国时属吴地。罗功勋由徙迁之地都昌归省豫章新建园石洲,夜宿报本堂,但闻屋宇外古柏被风吹得枝柯荡碰作响,庭院朗月普照,墙外鸟鸣不止,令人思乡心切。穿村公路 都昌罗姓据统计有38个村庄,承袭“豫章世家”,尊迁江西的始祖罗珠(前245-前155)为一世祖。罗珠曾任西汉时大农令,湖南浏阳人,后徙居豫章,在江右繁衍成望族。都昌罗姓始祖罗功勋(1113-1185)为罗珠四十一世孙。罗功勋原籍在离省城六十里之新建园石洲,他距今880余年前迁都昌。查《豫章罗氏宗谱》,有如此文字载录:“绍兴甲子岁(1139),承父汝甫公命,游学四方,东至都村,仰视储峰(指阳储山峰)之耸萃,俯察汉水之潆洄,流连不释,逐四都株桥之东而家焉,是为都昌始祖。”罗功勋首迁地便是如今的阳峰乡金星村委会咀上罗村。罗功勋73岁时终老,墓塚安葬于村东,功勋公墓仍存,古茔肃穆,古樟参天,成为都昌罗姓的寻根祭祖之地。菜畦 关于始祖罗功勋落籍都昌株桥,在阳峰一带的罗姓老年人口中,流传着另一个与“功勋”有关的故事。说罗功勋避金乱来到都昌,且驰骋抗金疆场。某战失利,被敌兵在阵前砍下头颅。而胯下之骑笃诚动天,老马识途,遂将主家背至安居地株桥,魂归家园,无头尸首才落下。落马之处便称“下马岭”,至今仍存。仓皇中的赵室皇族念罗功勋作战真正立了功勋,赏“金头银颈”予以厚葬,为防毁窃,葬五处疑塚。三汊港在村头汇合处 罗功勋战金兵的悲壮功勋,在历史典籍中无从稽考,但他在都昌的立功建勋,便是子孙衍庆,披罗戴翠,一片繁盛。 (二)罗小华(左)同新任村长一起研读家训家规 都昌豫章罗氏38个村庄一般分为西源、金星、周溪、翰公、罗岭、大沙、阳峰七大片(另彭泽片有长岭等罗村),龙船地罗村属金星片,包括港西湾、福特公房(港头村)、龙船地、东坂村、叔昊村、铁舍村、咀上村,仲玉铺、铭通村等罗姓村庄,多集中在阳峰乡金星村委会一带。清咸丰年间,此一罗氏支族曾按“天上麒麟原有种”七字号各领七宗分集族谱。这些罗姓村庄之名多状地貌,诸如港西、港头、东坂、咀上等,至于“叔昊”,有先祖名“叔昊”。“仲玉”也是村上先祖之名,罗仲玉在村头垅里开了间杂货店铺,被人顺口呼成了“仲玉铺”。“铁舍”得名,是村上先祖罗懋爵以铁匠手艺为生,言的是技艺。池塘 说到“龙船地”之名,当然亦是状形,配了故事背景,便动听起来。龙船地罗村居阳峰乡的南大门,与三汊港街毗邻。“三汊港”其实作为港系,发源于阳峰乡,阳峰深处的阳储山、龙山、黄梅三汊之水在龙船地相汇,而后注入鄱阳湖。在以水运为倚靠的古代,龙船地便因水而热闹。在茅山(老煤院)与郑婆垴(马影垅)之间,有一处呈U型的港湾,成了天然的避风、歇憩的佳处,便有了店铺鳞次栉比开起来。某一日,一云游老道至现在的龙船地村址,察观之余,发出赞叹:“真乃龙脉之宝地!”旨归于“龙”,不止神像,还有形似:斯地前尖后狭中宽,傍鄱阳湖港汊,宛若一条苍龙行水之“龙船”。因是从店前迁徙而至,所以村名也称“店前龙船地”,肇村始祖为罗之润(1467-1508)、罗之湛俩兄弟,接辈叙为罗功勋之十五世孙。龙船地兴村距今540余年,现有村民800余人。村居 店前龙船地经三汊港街市,有座龙兴桥,是“龙船地”先著称,还是“龙兴桥”先通达,没有人去考证,反正皆有堂皇之“龙”气。龙船地一带的罗姓人家,先前在三汊港街市很是威武,原因是罗家后生多有习武之孔猛。说是罗家子弟有72根“打棍”,既镇邪,也显威。龙船地人自古有打井之工技,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都昌南芗万一带请来村头院里打井的师傅,多半是龙船地罗村人。在“店”言商,彼时店铺里摆着的,一定有村人擅长的美食手工豆折,亦有散发芳香的一捆捆燃香。龙船地制香的技艺,直至20余年前仍有20余户凭此活络了生计。当然还有龙船地的手工挂面,令南来北往的商贾旅人满口喷香,品咂起来津津有味。龙船地手工挂面的历史始于何代,无考,但近30年来面技的绵长,似是当年从县茶果桑公司退休回家的罗序玉师傅发韧。龙船地手工挂面以其筋道、柔软、久煮不糊而热销县内外,远在广东、上海等地的都昌游子惦念“家乡的老味道”,通过线上电商求购阳峰挂面。龙船地罗家现有“老字号”“长寿面”“乡吧佬”三个挂面先后申请了品牌,制面业成为当地一个富民传统产业,声名远播。 (三)面场 “廿里长街半窑户, 赢他随路唤都昌。”这是清代一文士咏吟瓷都的诗句,道出了景德镇是都昌人的码头,都昌人在景德镇的势盛。出生于1958年的龙船地人罗小龙,近年来担任都昌豫章罗氏宗亲研究会会长,为弘扬豫章罗氏文化热心奔波,庚子年农历腊月二十五(2021年2月6日)都昌罗姓诸村喜气洋洋迎接新修的族谱入祖祠,罗小华和众多罗氏宗亲贤达为新届撰谱付出了辛勤汗水。罗小龙在村上对龙船地的公益事业也着力颇多,深受敬重。他算是对龙船地罗姓在景德镇定居生活的乡亲联络最为广泛的一个人,他估算龙船地现今有600人以上在瓷都繁衍生息,长发其祥。清末民初人罗来炳,在瓷都打造成的“罗炳昇造”百年老字号,无疑成就了龙船地人的一段瓷匠辉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艘中国近代沉船在东海被打捞起,一批出口海外的中国瓷器底轮上标有“罗炳昇造”字样,百年历史的“罗炳昇造”浮出水面。花、面相映红 “罗炳昇造”的创始人便是清同治年间出生的景德镇一代瓷艺大师、龙船地人罗来炳,当初坊号嵌“昇”字,寄托的是素朴的生意升腾之意。罗来炳能在瓷界脱颖而出,肯定有一番从刻苦学徒到成就大老板的独特人生经历,也有一通从白手起家的磨砺到创业有成的拓展。一如以他的故里鄱阳湖之水的“柔”、以他的创业之地景德镇瓷窑之火的“烈”,淬炼了他一身绝技,也成就了罗家在许家弄11号的偌大窑户家业。当时景德镇许家弄有三家窑户显赫一时,“罗炳昇造”名居首位,集设计、烧制、销售为一体,吸纳200余人终年忙碌在瓷业线上。发了家的罗来炳宅心仁厚,乐善好施。龙船地周边的罗姓乡亲去镇上,若是回程下乡缺个盘缠,罗来炳总是慷慨解囊。族上子侄在乡间耕田,碰上死了条耕牛,简直是塌了半边家当,罗来炳得知后捎来银两,让晚辈重置牯牛,行于垅亩。龙船地当年村道里的青石板路铺设,此巷接彼道的,也多是罗来炳捐建。“罗炳昇造”第四代传人罗文波(网络图) “罗炳昇造”创始人罗来炳的代表作是“高足宁波碗”,其碗底高远的设计理念,也许就来自于鄱阳湖区渔民的喜爱与追捧。罗来炳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罗贤宽在龙船地打理广置的田产,出生于1901年的小儿子罗贤丰从小跟着父亲学瓷艺,特别是配制颜料成为行内一绝。作为第二代传人的罗贤丰在1950年代初制作的“工农联盟碗”,一度引领景德镇日用瓷的新风尚。第三代传人罗山东是罗贤丰的侄子,为江西省高级工艺大师,开创的“罗氏青花”独树一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华和人民大会堂落成40周年之际,应邀设计的“国宴用瓷”,得到高层好评。设计的“青花玲珑凤葵5头酒具”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二等奖,作品“孔雀双耳瓶”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作品“8头青花玲珑飞鹤酒具”获国家专利。第四代传人罗文波出生于1970年代,是罗山东的第四子。他在景德镇高新区创办青花恋瓷业有限公司,主张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生活化。罗文波在传统器皿上精进打造“老茶花系列”,不断出新出彩。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北京市政府委托罗文波与其子、第五代传人罗智超设计和创作青花瓷赠品,罗文波父子合作,烧制的“盛世牡丹”青花瓷瓶作为礼物寓赠,更是将“罗炳昇造”续写出走上世界大舞台的新辉煌。(四)村民罗穆旺近年来热心龙船地历史掌故的搜集,能讲述不少清末和民国年间闻人的故事。罗穆旺讲得最生动的是关于龙船地人罗时翔(1823—1902)善讼的故事。豆折 说某年某日罗时翔携其有绅士风度的侄子罗来徽同往景德镇,借宿鄱阳天平桥一罗姓小村庄。是夜村民在罗时翔卧榻之宅毗邻的祖祠议事,激愤的嚷嚷声让人不得安寝。罗时翔披衣而起,笑着问“本家”们为何如此吵闹,不妨说来听听。有罗姓长者抚髯长叹,告曰吾罗姓小村受欺,邻村外姓大村庄田头的一颗硕壮樟树遮天蔽日的,硬是将罗姓一方田垅挡了阳光雨露而近荒废。多年交涉让对方将枝桠砍了,可大姓村庄就是不肯通融,诉之官府也是得到一阵的搪塞。眼看又到春耕之时,村人商议重提状纸于官府,只盼得允削枝透阳,庄稼见日生长,只怕又是无望的虚谳。若村人众筹贿官,且虑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因此便七嘴八舌,忿忿不平起来。罗时翔接过状纸扫了一遍,提笔在讼文中加插了十字:“上不得天露,下应免田赋”。罗时翔掷笔嘱村人明日再呈官家试之。十余天后,罗时翔叔侄从景德镇返都昌,中途又在天平桥罗村歇息一晚,村民异常热情招待他,告诉这次全赖“家先生”点睛十字,总算在官府有了些体面,蔓盖的树枝已砍了,多谢了“家先生”。本文作者(左)在采访罗穆昭 又说某一年,阳峰罗家嘴与邻村因灌溉打起了官司,地处上游的他姓村庄筑死山溪的档口,下游罗家的用地只等渴枯。久置未决,罗家嘴人恳请“家先生”时翔公出面,质对公堂。罗时翔在辩论关键处掷地有声:“断水即断粮,断粮即断命!”官吏闻之,当场判决“掘坝析水”。在龙船地罗村保存的族谱里,收录了作为“监生”之身的罗时翔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村上与邻村詹家和谐相处石头港渔权和用水的一份“印谳”。秋晒 龙船地罗村罗文海,清末举人,曾任高安县令。罗嗣德(1900—1951),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军政部上校衔。历史背影渐行远,风流人物数今朝。从阳峰之南,新时代微风吹来,轻拂在人们的笑脸上。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如今的龙船地罗村人,一个个龙腾虎跃,胸罗锦绣……新修的族谱文/图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