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13阅读
  • 8回复

标石府,逝去的繁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31019
积分
790980
贡献值
222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从地理位置和元明时代的政区设置看,移民圣地瓦屑坝,位于都昌的和合乡的可能性最大。
   明朝的都昌县隶属南康府,百度南康府词条:南康府,宋置南康军,元升南康路,明初改为西宁府,洪武9年改为南康府,府治星子(今江西庐山市),辖星子、都昌二县和建昌州(今江西永修县),清末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四县。1913年废。
   在今天看,同属南康府的都昌县、庐山市、永修县、乃至后来划入的安义县,四县之间因鄱阳湖湖水阻隔,交通十分不便。但这种不便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却是便利之所在。设置南康府的目的,从官府对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管理就能知道。
   进入京杭大运河时代的元明清三朝,朝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日臻完善和日渐规范。元朝开国初年,朝廷就一方面大力开发京杭大运河,另一方面扩大造船业规模,加强漕运管理,设置京畿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两大漕运机构,主管官员为正三品。江淮漕运司负责将漕粮运至中滦,京畿漕运司再从中滦将漕粮运到北京。到了明清两朝则设置了直属中央的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管理机构,即漕运总督部院,一般要派从一品或正二品官员担任漕运总督。
   设置南康府的时间,与官府加强大运河漕运管理的时间一致。胡迎建先生所著《赣鄱水运文化史》中,有关于江西每年交运漕粮的考证。这就是说,设置南康府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鄱阳湖赣江水道的统一管理,属于南门漕运的一部分。南宋人吕祖谦作《石堤记》云:“唯南康独汇津,方天子驻跸吴会,项赋之输、商贾之运,士大夫之行,鲜不道此,视澳为家。”证明了南康府在鄱阳湖水运中的重要性。
   在南康府负责鄱阳湖水运的时代,洪武移民走的是鄱阳湖水道,那么,管理此项工作的朝廷机构,是设置在饶州府的鄱阳县?还是设在南康府的都昌县?答案肯定是后者。而紧邻都昌县瓦屑坝的朱袍山岛的存在,为瓦屑坝移民局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宝地。
   朱袍山,赣、抚、信、饶、修五大水系中,除修河和赣江西支外,河水都要在流经此处。传说因鄱阳湖大战时,朱元璋于岛上晒袍而名。朱袍山又因鄱阳湖江豚而名猪婆山,因紧邻鄱阳湖黄金水道而名舟泊山。将瓦屑坝移民局设在鄱阳湖中的朱袍山岛,既便于移民集中,又可以防止移民逃逸。
   朱袍山的“标石府”的存在,也是移民局设于朱袍山的佐据。
  《都昌县志》康熙版载:标石,在治东六十里湖中瞭望烟墩。
   鄱阳湖中的朱袍山,实为一个群岛,由大小九个岛屿组成,群岛依鄱阳湖黄金水道排成一列,分别叫牛屎墩、小猪婆山、蓝山、大山、花山、标石等,其中的小猪婆山有近七十亩耕地,标石岛更是有山有水有平地,适宜建村人居。最后居住在标石的和合詹姓人,在标石居住了两百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交通不便,由都昌县政府组织从岛上搬迁下来。
  和合詹氏宗亲前会长詹元鏸先生读过三年私塾,十岁起就跟着大人在鄱阳湖上打鱼、打草和搞运输。詹元鏸先生说,当年标石府的热闹程度相当一个小县城。每年鄱阳湖水位下降后,自长江而来大的驳船因水浅不能进入赣江、饶河、抚河、信江等上游水系,上游水系下来的船又不适于进入长江,货物必须在标石转驳。
   詹元鏸先生说他见过很多景德镇运来的瓷器在标石转驳。每到的枯水时节,山里放木排的人就在朱袍山群岛下的湖滩上,支起很多木棚租给别人,第二年便把木棚卖给附近人。这些木棚有时多达100多间,住着过驳的搬运工,还有来唱戏的,变把戏的,卖百货的,附近赶闹市做生意的。因为此处人多热闹,又有许多渔船也赶来自处停泊。一时间在标石府活动的人可达千人以上。詹元鏸先生还说,到了那时节,附近喜欢赌钱的都往标石赶。
   詹元鏸先生回忆说,大概在1965年以前的某一年,标石府的热闹场景忽然不在了。究其原因,詹先生说,可能是因为内燃机动力船——也就是鄱阳湖人俗称“机帆船”的出现。这种“机帆船”受涨水退水的影响较小,所载货物在鄱阳湖和昌江之间不再需要转驳。詹先生又认为还有一种可能,1965年前后因为修建围堤,政府在朱袍山开山取石,使标石不再适宜作为转驳场所。当年标石府的热闹场景便永远地消失在并不久远的历史之中。
   鄱阳湖中一个季节性货物转运站,为什么贯之以“府”的名称,最大的可能就是此处确实存在过朝廷官府的机构。或者,当年的南康府在此设置了季节性的航运管理衙门,或者,洪武年间瓦屑坝移民局衙门就在此处。两者均存在的可能性更大。
   时年九十多岁,一生在鄱阳湖上闯荡的,紧邻瓦屑坝的黄家湾老人黄昌仕回忆,当年他祖父曾说有湖北人的船家来都昌瓦屑坝时,和当地人非常亲切,说他们的祖先是从这里迁出去的。当年的都昌人驾船到了湖北,当地人会热情招待他们。只是由于年深日久,再无人知道当年是湖北哪里人来过都昌瓦屑坝,再无人知道哪里的湖北人热情招待都昌去的船家。
   2007年10月13日,詹竹林先生、詹旭初先生,詹元鏸先生共同接待了来自湖北的鄂州邱氏宗亲的寻根之行。通过家谱记载的祖坟地址等相关信息鄂州邱氏宗亲确认他们是从都昌瓦屑坝迁去的。在瓦屑坝遗址上,他们找到了有文字的碎砖,并带回去。鄂州邱氏宗亲会长邱善浩先生说:“带几块砖回去,安放在我们邱家祖堂上,让子孙后代不忘祖根,永远记住瓦屑坝曾是我们的发祥地。”
   都昌县徐氏宗亲会会长徐旦生先生说,他所知的安徽徐姓有两支,一支由鄱阳凰岗迁致合肥,一支由都昌迁至宿松。都昌迁至宿松的第一代为徐六一,其家谱记载为洪武年间从瓦屑坝迁出。安徽宿松徐氏曾到都昌寻根,与徐宗是村联系。都昌徐埠苏山支徐氏的家谱中亦有关于徐六一外迁的记载。
   最靠近瓦屑坝的今天的和合乡,詹氏后裔占全乡人口一半以上。当年,詹氏有人从瓦屑坝迁出吗?
   由都昌县政协主导,王旺春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都昌姓氏与家风》一书,收录了全都昌县村庄的迁徙信息。
   仔细检阅《都昌姓氏与家风》一书能发现,都昌县域内于明洪武年间形成的村庄极少,而之后,尤其是明永乐年间及以后县内迁徙像是一个高峰。这一现象,佐证都昌县有大量人口迁出。
   虽然有确凿证据证明都昌县在洪武年间有大量人口从瓦屑坝迁出,但关于湖北安徽的瓦屑坝移民的相关文献中,完全没有都昌县的存在。并且,关于瓦屑坝数量的研究记载里,同样没有都昌县。似乎,都昌县被当年的记载者有意忽略了。
   洪武七年,迁江西饶州移民14万到凤阳。
   洪武九年,迁江西饶州、九江移民五千人到凤阳西南。
   洪武廿一年,迁江西饶州移民30万到湖北黄州。迁饶州、广信、九江移民12.2万到武汉。迁9.1万到安陆。迁10.7万到汉阳、丐阳。迁16万到荆州。迁1万人到襄阳。
   洪武廿二年,迁饶州、九江移民27万到安庆,其中20万人来自瓦屑坝。迁饶州、九江移民6.5万到池州。迁饶州移民6.4万到合肥。
   洪武廿五年,迁饶州、徽州移民23万到扬州各府县,淮安府各县。
   洪武卅年,迁江西移民65.6万分别至长沙府常德各县、岳州府、安庆府及郴州、零陵、衡阳、靖县、辰州。
   洪武年间,江西总计移民214万余人,其中饶州府近百万人。江西移民绝大多数从饶州瓦屑坝迁出(部分从南昌瓦子角迁出)。
   不仅是都昌县被忽略了,南康府同样被忽略了。胡迎建先生在《赣鄱水运文化史》中关于宋代鄱阳湖水运有这样的论述:“其时江南西路转运使负责抚河、赣江以及支流袁水、锦水至鄱阳湖入长江等水路的漕运;江南东路转运使负责信江、昌江至鄱阳湖入长江以及南康军的漕运事务。”
   江南西道包括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而江南东道和江南东路没有关系。都昌的老爷庙扼守鄱阳湖,而世人不知道都昌瓦屑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把“江南东路”和“江南东道”这两个地名搞混了。(徐红生)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12-21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8989
积分
10152198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2-21
谢谢分享

发帖
7688
积分
24682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2-21
在清朝可能叫猪婆山,谁敢叫“朱袍山”?。周溪人通常叫“猪婆山”,很少人叫“朱袍山”。湖南一些沿江、濒湖地区方言跟赣东北等地方言非常接近

发帖
805
积分
11055
贡献值
85
都币
0
在线时长: 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2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12-21
“其时江南西路转运使负责抚河、赣江以及支流袁水、锦水至鄱阳湖入长江等水路的漕运;江南东路转运使负责信江、昌江至鄱阳湖入长江以及南康军的漕运事务。”这样的解释我也糊涂了

发帖
138989
积分
10152198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0-12-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237
积分
81851
贡献值
72
都币
1
在线时长: 14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3-06
我的老家
大沙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12-22
  文中只论述到了朱袍山是季节性转驳码头,而没有更多的移民遗迹。我认为瓦屑坝是鄱阳的无疑:
1、历史记载饶州百万移民徒移,其组织者应该是州府,移民地也应该是靠近州府的,方便陆路集中,又方便水路运出。而标石府陆路切断,不可能有大规模办公的政府机构(小规模的水运管理机构是可能存在的)。
2、南昌九江一线,因为朱元璋与陈友谅的连年战争(鄱湖大战之前,更有南昌拉锯战),人口也不多,明初移民中的南昌移民大多来自南昌以南地区的,南康府不应是人口稠密地区。饶州辖鄱阳县及以东,(与南康府无关),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人口充裕,适合作人口迁出地。
3、有安徽、湖北、湖南的人来都昌寻根,可能他们祖居是都昌的,但不能证明移民地瓦屑坝在都昌,而更多的人到瓦屑坝寻祖,只是无法找到更早的根罢了。
  都昌对于历史中没有争议的人文遗迹,没有必要争论,倒是一些确凿史实:如星凤楼、陶侃遗迹、云住书院等,要好好挖掘一下

发帖
11302
积分
280060
贡献值
994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0-12-22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805
积分
11055
贡献值
85
都币
0
在线时长: 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2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0-12-23
回 鄱湖小草 的帖子
鄱湖小草:  文中只论述到了朱袍山是季节性转驳码头,而没有更多的移民遗迹。我认为瓦屑坝是鄱阳的无疑:
1、历史记载饶州百万移民徒移,其组织者应该是州府,移民地也应该是靠近州府的,方便陆路集中,又方便水路运出。而标石府陆路切断,不可能有大规模办公的政府机构(小规模的水运管 .. (2020-12-22 08:46) 

分析得有道理!

发帖
805
积分
11055
贡献值
85
都币
0
在线时长: 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2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0-12-23
同在《都昌姓氏与家风》一书中122页,都昌黄姓里有这么一段文字;"元末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寿辉,刘福通,邹普胜,陈友谅等各部屯兵鄱阳湖,在都昌沿湖村庄强征夫丁,违愿或逃避者屠戮,都昌沿湖地区十室九空。文中说明是根据"卫谦公墓志铭"的记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