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轿夫佬”的由来
(本人没有亵渎他们的意思,只是探讨历史)
下午看了杜主席《都昌方言词“抬轿与轿夫佬”的由来》一文,我也来谈一下这个名词的形成历史。“轿夫佬”是以前都昌本土对一个小群体人的称呼,这个称呼源于封建社会一个户藉制度,虽然在清雍正朝已经废除,但它的余毒一直沿袭到清末民国,是建国后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这个群体才翻身做主人,但在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老人还有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只是现在已经慢慢淡化消失。
在以前的都昌,“轿夫佬”不能和“仕农工商”等良民通婚,同样“士农工商”不能娶“轿夫佬”的女儿为妻,如果执意要娶,家里迫于社会压力会和当事人断绝关系,宗族会把当事人除名,而且是在族谱中除名,因为这些原因,“轿夫佬”和正常人有着一条深深的鸿沟。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都昌有,全国各地都有,只是叫的名字不同,在封建社会被统称“贱民”,他们是一个被动世袭的群体,一般很难脱掉“贱藉”,子子孙孙都是贱民!在江浙称他们叫“丐户”、“惰民”,徽州称为“世仆”、“伴当”,东南沿海有“疍户”,还有各地的“乐户”,印象里江西等地统称“棚户”,顾名思义就知道他们连房子都没有,是搭棚而居,只是在都昌称之为“轿夫佬”。这些人从事的职业只能是优伶、娼妓、喜娘、乞丐、剃头、抬轿、接生及一些小工业等职业,在封建社会他们不能与普通人通婚,不能读书科举,不能穿艳丽的衣服,不能高声说话,连走路都不能走路中间。
贱民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贱民的形成有很多历史背景和传说,所谓的“乐户”主要来源于罪犯的家属,也是封建社会惩罚罪犯的手段,经常能看到历史剧里有把犯人妻女贬为娼妓等,山西乐户更是历史悠久,有近1500年的历史,在明初最盛,朱棣贬抗命诸臣子女发往山西为“乐户”。在江浙的“丐户”传说为宋代降金叛将焦光瓒及部下的后人,在宋金和谈后,遣回大宋,被宋庭贬入贱藉,子孙永世为奴,也有一种说法是张士诚、陈友谅的后人。世仆、伴当、庄仆、家奴等听名字就知道是贱民,世仆也是户政名,指一家之人世代为另一家的奴仆,都因先代即服役主家,世代相沿。在都昌就有一姓村民世代服役于另一个姓,只是时间久远,又是过时的陋习,现在不应该再提。疍户的形成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陈友谅及部下的后人,因为躲避朱元璋的追杀,居于水上,随时准备逃亡,本人于八八年曾做客于闽南朋友家,也听过类似说法,而事实上有很多疍户的记载更早于明代。
明清两代应该是贱藉产生最多的朝代,洪武皇帝疾恶如仇,连前朝亡宋奸臣的后人都被他打入贱藉,永世为奴,最有名有宋末状元宰相留梦炎的后人,黄万石的后人,还有泉州蒲寿庚、孙胜夫等等的后人,朱棣把建文朝的忠巨后人也都打入贱藉,还有很多罪臣和犯人的后人。清初满人入关,大量掠夺人口私蓄奴婢,致使很多平民沦落,加大了贱民群体。在雍正时虽然废除了贱藉,但在根深蒂固封建思想面前,这个群体很难改变身份。
在都昌所谓的“轿夫佬”群体里面,有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个群体的女孩子一般非常漂亮,这种现象也是很多人的共识,这可能是基因的原因,因为很多贱民的祖先都是当官的,一般有钱有势,娶的女人都很漂亮,被打入贱藉后,不能和其他良民通婚,一直在小范围通婚!保持着那种美丽的基因,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本来就是正常人,甚至很多人还是非常高贵的族群,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才被强权打入贱藉,如宋皇室后人被元打入贱藉,明成祖把建文忠臣后人打入贱藉。好在新中国新气象,人们不再歧视这个群体,现代人不再有这种意识。(草于2020.11.1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