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69阅读
  • 10回复

西江故事(游记散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06
积分
8955
贡献值
129
都币
2
在线时长: 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06
我的老家
大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我们与西江苗寨的故事,是从长桌宴开始的。
   在路上,导游提醒我们,长桌宴很难吃。来自上海的雪,对吃一向挑剔。听闻此言,小嘴一撅,“我不去!”
   “去吧,挺有特色的。”五年前我曾来过千户苗寨,我知道,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历经数千年历史而绵延不绝。期间的“高山流水”敬酒仪式,是热情好客的苗家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我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大山深处,访问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如不能亲身体验这一苗家盛宴,岂不是一大憾事?
   大厅里摆着一溜长长的桌子,长桌上摆着形形色色的菜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大名鼎鼎的酸汤鱼。它看上去红红火火的,还咕咚咕咚冒着泡泡。热气在面前缭绕,我们的脸变得红润起来。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抿抿嘴,舔了舔唇,偷偷地咽了一下口水。
   雪的小嘴又一撅,“我不吃,怕辣!”
   “此酸汤鱼,乃苗族和侗族的一道传统菜肴,辣味适中,略带酸味,鲜嫩爽口,幽香沁人,是黔菜的代表,不可不尝啊!”说完,我已是口齿噙香,不免又咽了咽口水。
   黔东南的口味偏酸,与从前食盐匮乏有关。大山深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盐自然成了稀缺品。以酸代咸,弥补咸味的不足,促进食欲,原是不得已而为之,慢慢地,便形成了一种饮食习惯。苗家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闹蹿。”
   我们一团共三十几人,全部一字排开,面对面围桌而坐。雪在我的左边,玫瑰姐和她弟媳在我们对面。导游站在一端的凳子上,喊道:“叔叔阿姨们,哥哥姐姐们,大家注意了——”所有人朝着她所在的方向,左手拿着红鸡蛋,右手摆出v字型,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只听到手机卡擦一声,留下了这次贵州之行唯一一张大合照。
   酸汤鱼着实美味,连一开始叫喊着怕辣的雪,也吃得津津有味,一个劲儿说“好吃好吃”。一会儿,就锅底朝天了,大家似乎还没尽兴。雪对我们几个说,明天到了贵阳,我们去省府路那家凯里酸汤鱼,狠狠地吃它一顿。
   一阵悠扬的歌声飘来,一个苗家小伙吹着芦笙,三个穿着民族盛装的苗家阿妹手里拿着酒具,唱着歌向我们的长桌款款而来。记得导游说过,她们唱的是敬酒歌。歌词大意是:“来到苗乡先品酒,你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你喜欢喝一杯,不喜欢喝三杯。”
   三个阿妹挨个给客人敬酒,即高山流水敬酒仪式。只见三个阿妹各持一个酒海(盛酒器),从高往低依次排开,米酒从上而下流入客人口中。有的客人喝了一小杯就过关了,有的则被灌了一次又一次。即使不胜酒力,也无法拒绝。入乡随俗嘛,可不能辜负苗家人的一片盛情。
   苗家人待客热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无酒不成席,酒便是苗家人的山、苗家人的水。山高水长,酒香坛深。如果有幸遇上每年一度的吃新节、苗年,或者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那场面更加壮观,长桌宴见头不见尾。米酒,理所当然充当了盛宴的主角。
   还好,阿妹们只是象征性地灌了我一小碗,不然我这个不会喝酒的人可就嗅大了。雪也轻松过关了,弟媳也轻松过关了。轮到玫瑰姐可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她人品太好,三个小阿妹缠上她了。一碗,两碗,三碗……她的脸涨得通红,双手合十,不停地求饶,阿妹们愣是不依不饶。灌完了酒,最前面的阿妹用筷子挟了一块豆腐,放在她的嘴边。她张开嘴巴去接,人家又不给。在她嘴边晃来晃去,反反复复,就是吃不着。这戏谑有趣的场景,引得一桌人哈哈大笑。笑声飘出窗外,回响在千户苗寨的上空。
   结束了长桌宴,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乘坐观光车来到了河谷。
  
   二
   一条清澈见底的白水河蜿蜒曲折,穿寨而过。沿河而行,可以看到五座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着白水河两岸。每座桥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还有一个让人尖叫的名字。“僦岽乧”,你能读出来吗?你懂它的意思吗?我只好求助于度娘。原来“僦岽乧”又叫“学子桥”,“僦”是苗语,是“桥”的意思,“岽乧”是“读书”的意思。因为桥对面,以前是西江民族中学的所在地,从这里飞出了不少金凤凰呢。另外四座分别是:僦餸嗡(回龙桥)、哿嗡僦(龙潭桥)、僦哟妃(情人桥)、嘎铥僦(螃蟹)。有点意思吧。
   据说很多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既方便居民出行,也可以给田间劳作的人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关风蓄气,改善风水。这里原来只有两座木式结构风雨桥,几经修复,又几次被大水冲垮。2008年,政府投资修建的五座风雨桥,采用的是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非常坚固,能防御风雨的侵蚀,抵挡大水的冲击,大大改善了苗寨居民的出行条件。
   走过第五风雨桥,眼前出现一大片向日葵,她们扬起一张张笑脸,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不过,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苗民,已经与时俱进。主人将几块向日葵地单独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如要进去参观,还要交十元钱。
   曾经看过几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苗寨照片,清冷、纯朴、破旧,与如今到处都是商店、食肆、客栈的苗寨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于五年前,也更加繁华,更加商业化。最典型的便是饮食一条街,比以前扩展了太多,我都无法辨认。
   也许有人觉得现在的苗寨过于商业化了,失去了它淳朴的本性。我想说,假如淳朴必定要和贫穷联系在一起,我宁可放弃淳朴,去追求富足美好的生活。况且,商业化也不一定就与淳朴格格不入。合理地利用资源,开发旅游服务,让四面八方的客人来到这里,感受苗寨独特的自然风情,人文历史,沉醉在山美人美的美好环境里,不正是苗寨的魅力所在吗?
   我的目光转向向日葵地的西面,那里有一排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夕阳,洒下它最后的光芒,黛青色的山脉,原木色的吊脚楼,金灿灿的向日葵,潺潺流淌的小河,他们组合起来,幻化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我仿佛走进了一处世外桃源。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我真想在这里住下来,与亘古不变的大山,与古老的吊脚楼依偎在一起。可是我必定是这里的过客,五年前如是,今天也如是。
   站在河边往东边望去,是一片郁郁青青的梯田。这里四面环山,真的是地无三尺平,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可勤劳的苗族人,千百年来,用双手在山上开辟梯田,种上庄稼,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繁衍生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农耕文明。
   “雪,玫瑰姐,快来!”我兴奋地招呼着,因为我发现了一只漂亮的小背篓。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是一只崭新的背篓,里面有一只南瓜,几个茄子和一把青菜。它的主人呢?
   哈哈哈,清脆的笑声从小河里飞过来。我循声望去,一位青年妇女和两个孩子正在河水里嬉戏打闹呢。这背篓肯定是那位母亲的。
   我按照苗族的规矩,对着小河里的母亲喊:“阿姐,能不能借你的背篓照几张相?”说实话,我心中有些忐忑,生怕我的唐突违背了当地的风俗。
   “可以的,别把里面的东西弄掉就好。”阿姐银铃般的声音传来,我们高兴得像孩子一般,脸上的笑容如向日葵般绽放。背上小背篓,我们一个个化身为苗族阿姐,迈着轻盈的步履,留下一张张美丽的倩影,为我们的苗寨之行保存一份珍贵的记忆。
   夜幕降临,远远近近的吊脚楼里炊烟袅袅,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我们谢过阿姐,急忙往山顶的观景台赶去。
  
   三
   “天下西江”,入口处四个朱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有人穿着精美的苗族服装在石碑前拍照留念。
   我这是第二次来西江,当然知道西江的含意。这“西江”可不是一条江,是一个专属地名。据历史记载,雷山脚下的苗族是古老西氏族的后裔。大约600多年前,由于战乱,西氏族迁徙到这里。这里的原住居民为赏氏族。“江”通“讨”,意思是说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由此而得名。
   我们没有逗留,径直走向人头攒动的观景台。
   哇,太震撼了!我敢说,假如你没有看过西江苗寨的夜景,你便无法真正体会“万家灯火”的含义。
   这是灯的海洋,这是光的海洋,这是人间仙境。整个苗寨就像是一块硕大无朋的夜明珠,金碧辉煌,熠熠生辉。一盏盏橘红色的灯光,从高低错落的吊脚楼里映射出来,好似夜空中千万颗星星在闪烁,璀璨夺目,让人目不暇接。
   我的视线慢慢地由左向右漂移,傍晚经过的五座风雨桥巍然耸立,被灯光装扮得色彩缤纷,宛若一道道彩虹,横卧在白沙河上。桥下清凌凌的河水,在灯光的辉映下,流光溢彩,妩媚多姿。
   “看到了!看到了!”雪妞妞激动地喊叫起来,大伙儿的视线齐刷刷地望向了她。
   她右手一指,“水牛头!”
   听导游说过,苗寨的主体部分,遥遥望去,呈一只水牛头状。白天看不清楚,待夜晚灯光齐放,隐隐约约可见。如果你想象力够丰富,便栩栩如生了。
   我顺着雪指的方向望去,哪里有?怎么没看见?我急得直眨眼睛。我闭上眼睛,定了定神再睁开,不禁欣喜若狂。
   可不,在我们的正前方,两个村寨的前半部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只巨大的水牛头。它高昂着,似乎随时会向我们冲过来。寨子的尾部各自伸延,一直到山麓,像极了两只弯弯的水牛角,正要展翅欲飞呢。
   真的是太神奇了!这究竟是人为还是天意?苗族的图腾就是水牛头,寨子里随处可见。这是苗族古老的传说和农耕文明留下的图腾崇拜。
   传说苗族的先祖蚩尤是人牛合体。《述异记》记载:“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觚人,人不能向。”在苗寨,水牛被当作有神性的动物,常常称之为牛妈牛爹,逢年过节要给它吃酒吃肉,还有糯米饭。我老家似乎也有差不多的风俗。大概是因为在农耕文明里,牛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勤劳的帮手。它任劳任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把那些勤劳肯干的人称为“老黄牛”吗?
   突然就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星河灿烂,如梦似幻。我仿佛已乘风归去,不复在人间。
2条评分积分+330
都昌零距离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10-28
鄱阳湖 积分 +30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0-10-27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8938
积分
1015178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0-27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30990
积分
789860
贡献值
222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0-2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10-28
感觉像是记流水账,这一二三是个什么鬼?文章开场白至少要介绍一下西江在哪里?作者去西江的目的、季节、人物等,结末要说一下这一趟的收获和感想等,这是散文的通常做法,而且格局也会打开。恕我直言,楼主的这种文章,确实比较差劲,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发帖
506
积分
8955
贡献值
129
都币
2
在线时长: 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06
我的老家
大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0-10-28
回 醉解兰舟 的帖子
醉解兰舟:感觉像是记流水账,这一二三是个什么鬼?文章开场白至少要介绍一下西江在哪里?作者去西江的目的、季节、人物等,结末要说一下这一趟的收获和感想等,这是散文的通常做法,而且格局也会打开。恕我直言,楼主的这种文章,确实比较差劲,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2020-10-28 08:59) 

呵呵,楼主大概是看惯了那种千篇一律的游记模式吧。文无定法,你可以不喜欢,但请你尊重别人的文字。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10-28
这是散文的通常写法,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并掺入作者的感想,记流水账式的文字,确是现在人们写作的通病,从前读到后,不知所云。

发帖
1438
积分
45647
贡献值
293
都币
0
在线时长: 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0-10-28
西江苗寨我去过,也写过陋文,却无春光老师的妙笔,欣赏了!

发帖
11031
积分
38979
贡献值
528
都币
32
在线时长: 38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9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0-10-28
喜欢看这种身临其境言之有物的写实文章,没去过苗寨,但通过看此文也了解了一些苗乡的风物世情。反感那种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穷发感慨的浮夸文章,更反对八股文!

发帖
1323
积分
65269
贡献值
79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4-05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0-10-28
散文形式有多种,不懂切莫去装懂。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0-10-28
一篇好的文章,恰如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一篇差的文章,恰如无头无脚无神气的僵尸。散文虽然有多种形势,但形散神不散,最基本的散文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一具毫无生气的僵尸。不要拿八股文来糊弄人,有空多读一读唐宋八大家,了解什么叫真正的散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