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规】吾族自祖宗以来,德积勤俭,才有今日,诚不可不知起家之艰,世守之重。人须专一业,业必求精,士则成名,农则余粟,工则致巧,商则盈资,此之谓各安生理也。
芗溪余姓探源
若论姓氏人口,
都昌县芗溪乡余姓稳居全乡人数第一。要来探源芗溪余姓,先从都昌余姓的源长来叙。
都昌全县余姓村庄据统计有169个,近5万人口,是都昌的显姓。承袭“新安世家”的都昌余姓分两支迁入,一支是十万公后裔。“十万公”叫余元诏(744—827),又称余迪,号隐耕。“十万”其称来源于一次余元诏散十分银两赈灾。余十万唐代德宗贞元年间,择居都昌之大塘(今属
徐埠镇莲花村),雪岭下的大塘余村成为县内外十万公后裔的寻根之地。另一支是杰一公后裔。余杰一(1179 —?)身处南宋,
生活年代比余十万要晚了400余年。余十万与余杰一可溯源于唐初的余钦(653 —?),余钦居歙之休宁(今属安徽),余十万为余钦之五世孙,属余钦长子余杲之后裔,而余杰一是余钦之二十世孙,属余钦三子余玑之后裔,余玑十一世孙余从唐末因避黄巢之乱,迁韶之曲江(今广州韶关市曲江县),所以有“曲江余氏”之说。据相关资料表明,芗溪乡余姓村庄除黄坡垅,新丰大、小旵垅口,新丰油榨冲,杨水塘新、老屋,井头大田咀,新塘余江垅、竹山上等村庄属十万公后裔外,其余皆属杰一公后裔。
余杰一播迁芗溪,有故事流传。余杰一,讳昌,号康宁先生,原籍武昌府江夏锡田里芭茅湾(今属湖北)。南宋宁宗嘉定年间,余杰一求学于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从理学大师朱熹讲学,后举为本院校正。时红袄军杨安儿起义,直下江南,贫困百姓响应者众。杰一公父母卒于江洲丁夏,不敢贸然归葬,遂寓居于都昌十一都都田畈(一说龙湾),即今中馆镇港西村辖地。后见地僻畈窄,再迁十都芗溪创基。
余杰一徙迁芗溪,落藉于枣树下,即今芗溪乡枣树下余村(今属芗溪社区居委会),所以,枣树下是芗溪杰一公后裔的寻根之地。余氏宗谱上记载了择定枣树下的一个小故事。说杰一公在寻访外拓之地的前一夜,有梦,梦境是一道士对他告曰:“逢香则止。”杰一公行至斯地枣树下,问偶遇的路行老者此为何地,得复曰:“芗溪。”杰一公想起昨宵之梦,乍一听“芗”“香”同音,于是便徙居于此。可见“芗溪”得名早在杰一公落藉之前。当地文化人的诠释是,因港溪中有芗草而名“芗溪”。宗谱上的“芗溪地志”当然更权威,在民间另有故事版本。说余杰一得梦,从龙湾起始居住地沐手焚香而出发,三炷香燃尽而步止踵歇,便是徙居宝地。至枣树下,持香灰飞烟灭,遂选定了此处安居。
在芗溪,对于余杰一后裔的播迁,有“八份”“三湾”之说。所谓“八份”,是指包括芗溪之外及至鄱阳、余干的八个族份,比如余晃里、白水塘、毛毯里、前头份里、昂四里、昂十一里等。余声扬村以及同一村委会的枣树下余村、麻园里余村属昂十一里这一族份。所谓“三湾”,不是指狭义的老声扬村委会的西湾、东湾、彦湾,而是更广泛的支族范畴,涉及都昌、鄱阳、彭泽等地的余姓村庄,按族源说,余杰一之孙余丙二的后裔统称“三湾族系”。芗溪乡的西湾、彦湾、东湾、刘家眼、源泗垅、罗古塘 、罗磨、老屋、南垅、君山上、余猛山等泰四公(杰一公四世孙)后裔皆列“三湾”。
都昌余姓人丁繁衍,支族众多,1923年,由都昌镇
矶山民国闻人余作民等12人,将十万公、杰一公世系叙清,从第81世世派统编,比如昂十一公的“略”“韬”辈,相当于统派的“育”“遵”辈,不过,更多的余姓村庄仍沿用各自支脉的辈派。比如十万公大塘支脉,第76世至85世字派为“以全忠和顺,式昭祖传荣”。
天下余姓一家亲,都昌余姓村庄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芗溪余姓人家,一如勃发的芗草,芳香四溢……
声扬”其名
都昌芗溪乡“声扬村委会”从2019年始,改为“芗溪社区居委会”,当地群众习惯上还是喜欢称“声扬村”。“声扬”其名是从余声扬自然村而得,溯“声扬”得名之源,余声扬村的始祖名“声扬”,以祖名称村名,不少村庄如是。
“声扬”其义,当地村民有另解。说芗溪湖有南岸、北岸的地理畛域,声扬村从南岸迁至北岸,新老屋之间“呼声远扬”。村庄搬迁之地原是一个港汊填土而升,余声扬开基兴村,除了自家子孙荷担壅塞,而且吆喝了附近村民、过路之人,甚或拾捡猪狗粪的内心一热便置换成挑工的角色,也前来融入填基工程。凹陷处的岸头,摆着一张八仙桌,叠放着铜钱,当天的佣工钱当天结算。声扬人数年前有在老宅地造屋的,墙基夯掘下去,40公分的红石,垫埋在地下的掏挖起十三层,以至底层的劳作者上得岸沿,要靠长长的木梯架援。余声扬不惜人力物力迁居于老港汊之地,是信了一个梦境。说是梦见斯地有三根红笋破土而出,逐吉地而迁。1943年出生的余声扬村村民余忠发讲述,“声扬”之“声”原可写作“升”,喻指祖宗肇基之地是“升填高扬”的。究实,最权威的诠名还是“祖名说”。查余氏宗谱,余声扬村祖先条有载录:廷琦幼子,瑞是,字声扬,生于康熙庚午年,即1690年;殁于乾隆登酉年,即1753年,享年63岁。这样推算,余声扬成村距今约300年。
余声扬村现居住在村上的不到200人,而祖籍是余声扬村的应在千人上下。2008年,当年62岁的余韬忠刚从都昌芗溪信用社主任岗位上退休,参与了那届族上修谱,他记得余声扬村12年前纳入宗谱的男丁已达400人。余声扬村在外落藉的,以景德镇为多。
鄱阳湖畔的声扬人,在瓷都景德镇立稳根基,水之柔与火之烈,成就他们的非凡
人生,而距今220年前的余声扬人余秀泰,以15岁少年的稚嫩,首次踏上景德镇这个“都昌人的码头”,成为声扬人拓业瓷都的先行者之一。
余秀泰的发家故事
余秀泰谱载生卒年份是,生于乾隆乙卯年(1795),殁于咸丰壬子年(1852),享年57岁。按辈份,余声扬村始祖余瑞是为余秀泰的曾祖父。昂十一公后裔71世至90世的字派是“翀翊韶廷瑞,美景秀安邦。用略韬忠恕,希圣首文章”。余韬忠老人对余声扬村历史颇感兴趣,按辈系叙下来,他是余秀泰的六世孙,其派之“韬”字,常被人写成“叨”或“道”,正本清源,实为“武略文韬”之“韬”。
余韬忠记忆中,有老一辈生动地讲过的余秀泰发家的故事。说余秀泰从小家贫,15岁那年带着比他小两岁的弟弟余秀恒到景德镇寻活命之路。兄弟俩初到景德镇,被一家徽州的窑老板收留,这户人家在瓷都烧、做两行都兴旺,家业很大,遗憾的是膝下无儿女。老板夫妇收留未成年的余秀泰兄弟俩,其时瓷业并不景气,哥俩就在老板家打打杂,比如搞庭院卫生、司待客茶水等活计,重活自然也是干不得的。某日,闲暇的徽州老板延请串门而过的一风水先生至家,为他测命看相。老板近年来在瓷业萎靡不振,看什么时候多蹇的命运能迎来转机。徽州老板令余秀泰为算命先生倒茶,先生一瞥,不去迎合主人家自身之命相,而是?呼:“倒茶的小生何方人?贵豪之相!依附此等贵人,主家必大发!”说得徽州老板落寞之余又有几分兴奋,毕竟“贵人”如今就在他手下。
少年余秀泰仍是日复一日地扫地打杂,做好帚扫一室的本份事。第二年元宵节一过,徽州老板叫上余秀泰,自己亲自给眼前的这位二八 俊彦满上一杯产于
家乡歙县的黄山毛峰,举杯相邀是年合伙烧窑。余秀泰愕然,自己身无分文积蓄,何资合伙?老板笑称,只要相允挂“秀泰瓷行”就是了。这一年,“秀泰瓷行”挂牌,余秀泰窑前窑后、店里店外地忙碌,增其磨砺。第二年,瓷窑烧得特别的顺畅,窑窑“凑脚青”,鲜有废品、次品。那销瓷的瓷行生意也特别的好,连四年的积货也畅售一空。徽州老板亦将余秀泰视为己出,在亡故后,其家业传至余秀泰,这样成就了余秀泰在景德镇的勃发。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