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胡氏八世祖胡直孺传家录:仁乃有恩,义乃有济。夫然从修色养之孝,助以甘旨。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则子道足矣。施之政,有弗理者,吾未之信焉。诗书文章,仕宦忠义,此自传家,不当懈且怠也。
土目胡氏
“土目”作为地名,在
都昌县
苏山乡,现有土目村委会。“土目”其名有底蕴,在宋代就已定型。清康熙版《南康府志》“封域志·山川”卷对“土目”如此诠释:“土目山,在县西北八十里,临大湖,巨浪冲击成孔如目,故名。”目之所及,是湖、是矶、也是乡。土目湖通常指如今的都昌左蠡、星子宫亭至湖口屏峰之间这一水域;土目矶即今马鞍山南面石咀,咀伸湖中有石礁屹立,又称“鹞石”。明崇祯十六年,南康府司理寥文英铸铁柱立于鹞石,作为过往船只的警示标志,亦成
鄱阳湖上的第一座航标。土目乡,原称白凤乡,主要包括现在的土目、马鞍、徐港等行政村。土目胡氏是当地的显姓,有胡氏十八村之繁盛。
疏理土目胡氏的发族脉络,不妨循着从远至近、自大到小的线轴来对胡氏姓氏文化作番探寻。
天下胡姓的受姓始祖,是3000余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胡公满的人。胡氏得姓的渊源,上了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陈杞世家》中记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裔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妫水隈曲之处,在今山西永济南部),其后因氏为姓。舜崩传禹天下,而商均为封国。夏后之世,或失或续。因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舜祀,是为胡公。”胡姓源于妫姓,胡满公封于陈国,陈国后被楚灭后,胡公满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是为胡姓。
天下胡姓也有出自归姓、姬姓和外姓改姓的支脉。比如著名学者胡适就曾经说过:“我本不姓胡,绩溪胡姓很多是李唐的后代。”现存的安徽考川明经胡氏家谱都尊崇李昌翼为明经始祖,此间有历史故事。唐昭宗之子李昌翼在危难之中为胡三公拯救,其后裔改姓为胡。堂号“明经”,氤氲着书香。
江西胡氏有别于明经胡氏,承袭的是“华林世家”,尊唐中期的胡城为一世祖。胡城,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32岁那年进士及第,官授国子监博士,迁侍御史。唐末战乱起,五代兴,城府很深的胡城辞官不仕,携五子归隐华林山麓。华林属豫章之西的新吴,今属奉新县。新吴的华林早在500年前就是胡城晋代祖先胡藩的徙居地,胡城算是归隐华林祖居地。胡藩传载《南史》,属胡满公的五十七世孙。胡藩字永胜,卒谥壮侯,人如其名,他立下藩地凭的是武功,晋安帝时官封太子左卫将军,参相国军事。因平伐有功,赐土豫章(今南昌)。胡城是胡藩的二十四世孙,进士及第的胡城的后代也是诗书传家、明晓经学。唐末宋初胡城创办的华林书院招贤选士,至北宋,五世胡仲尧光大华林书院,成为鼎峙江南的三大书院之一。时有真宗皇帝及朝臣、郡宰等七十二人题赞,名噪一时。胡城的八世孙胡直孺北宋年间擢进士第,靖康初知商丘、领东道总管,与张叔夜同朝齐名。南渡后历任吏部、刑部尚书,赠端明殿学士。宋高宗曾在白团扇上题写“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十字相赠,赐扇之后还升官加爵,改兵部兼权吏部,加封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白米田租八百石,以养其家,可见对这个号称西山老人的器重。在胡氏宗谱卷首,往往会题铭“安定家声远,华林世泽长。”华林泽世之长,可溯之胡城的二十四世祖胡藩所
生活的东晋与刘宋朝。“安定”家声之远在何方呢?胡氏望出安定郡,在今宁夏固原一带。
都昌有胡姓村庄32个,皆为胡城后裔,分数支迁入都昌。首迁的是城公十世孙胡绍先,于南宋绍兴年间 (约1127—1130)由华林迁都昌南桥,形成如今的汪墩新桥村委会南桥山里胡村,分支阳峰胡家湾等村。土目胡氏落藉都昌时间稍晚些,胡城的十九世孙胡受一(1312—?)、胡受二(1318—?)与堂叔真八公,于元至正年间由星子长岭避难徙居都昌白凤乡,距今670余年。由奉新始迁长岭的是胡城的九世孙、胡直孺的第三子胡栝,避讳改泳,号桐源先生。胡栝在南宋末期任朝散郎知峡州军事,后追随朱熹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嘉定年间接朱子任书院堂长。位列洞中十四位显儒,从祀宗儒祠,并陪享南康府圣庙。在《白鹿洞书院志》中有存录胡泳的《枕溪桥志》等诗文。胡栝之后又传十世,是胡受一、胡受二。兄弟俩元末避难同迁都昌白凤乡土目。胡受一的后世居今春桥乡,立村白石。关于胡受二的发家,带出土目胡氏“世代不欺陶”的典故。其时,土目陶姓为大族,源溯东晋名将陶侃故里。有都昌文化学者考证,处当下苏山、
左里交界处的十里桃家冲就是陶侃曾孙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原型。胡受二避难异乡,在大财主陶钦三家帮佣,就是通常名义上的打长工,后来的故事便有了中国古代戏曲里“天仙配”式的翻版。陶钦三很是喜欢长相英俊、品行笃诚的后生胡受二,将爱女许配给了胡受二。对于尚无立足之地的女婿,便相赠一方土地,资助年轻夫妇建成一栋房宅。斯地就在现今土目大湖(屋)圈祖堂的前方,胡氏后裔称老堂前,亦称麒麟堂,此是土目胡氏的发脉地。沧海桑田,苍云白狗,后来土目陶氏或是急败,或是外迁,至今土目已无一户陶姓人家,其田产多为胡氏承用下来。知恩图报的胡姓人家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崇陶敬陶的习俗,算是对祖婆陶氏的追思,对杆林陶家的感恩。浙江、福建等地的陶氏宗亲成批的到都昌土目来寻根问祖 。胡受二的妻子是陶氏,其父真四在小蟹长岭娶的也是陶氏,胡、陶在这个家族有割不断的亲缘。
在土目胡氏的老堂前照壁上,曾镶嵌着一块高一米、宽三米许的青石板,雕刻着精美的麒麟图案。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胡受二在老堂前生子胡福铭(1375—1457),这个号“妙隆”的福铭公品行上“牧己以谦,接人以和,崇信高贤,不吝施舍”,生子七女三。七子各取了马字旁名,曰:骐、骥、、驰、骏、驿、骢。土目胡氏肇发十八村皆可从七匹骏马中觅到驰骋。七兄弟中胡?、胡驰、胡驿、胡骢后裔不详,所以真正在苏山土目一带发脉的是胡骐、胡骥、胡骏三支族。
明万历年间,胡骏(1419—?)的六世孙胡益溪由祖居地分居八房祠堂之南,后人以祖名称村名,是为土目益溪舍胡村。胡氏宗谱将胡福铭的三个女儿分列排行第一、第三、第四,便有了“7+3”之“十子”的穆序。胡骏为胡福铭八子,行“全八”。
进士胡廷玉的前三代
土目胡氏益溪舍,簪缨累代呈彩霞。益溪舍胡村历史上最耀眼的人物当属清同治年间进士、官至二品的胡廷玉(1841-1895)。在叙写胡廷玉的生平前,且来对其前三代先人隐儒逸事作下铺陈。
胡廷玉的曾祖父叫胡肇泗,字鲁川,为清乾隆年间国学生。胡肇泗的祖父胡继麟,与弟继龙、继凤、继虎兄弟四人,起初家境贫寒,胡家发家是始于在景德镇从事陶瓷业。在瓷都辛苦打拼,挣下十万家财后,荣归故里,名誉乡间。胡肇泗的父亲胡传贵在生下胡肇泗后英年早逝。胡肇泗在寡母张氏含辛茹苦教哺下渐立家业,14岁时便显得比同龄人要老稳持重。到景德镇打理瓷业,特别是租赁给他人的店铺租金的收取,管得井井有条。他的为人“精警内敛,忧勤不懈”,也得到胡氏大家族从长辈到平辈兄弟的认可。胡肇泗如其父,亦是英年早逝,44岁时便撒手人寰。
胡肇泗娶妻江氏,是徽州歙县人氏。在其夫亡故后,江氏对婆婆张氏极尽孝道,她的行孝方式本身便能彰显端慧人品。张氏年老丧夫失子,甚感孤寂,江氏便总是讲些古书上看来的今古奇观、人神志异的故事,讲给婆婆听,以娱其暇,以博其乐。张氏生性严厉,为人可以说是有些乖戾,见到不合心意的游手好闲者,总是痛加训诫,连周边的乞讨者都非常地怕她。而慈善立世的江氏总会技巧性地缓和,让世人洞察到胡家人性的暖。她在侍服下婆婆的膳饮后,总会孝顺地递上烟斗,让婆婆在吞云吐雾中只顾自乐而忘却叱人。江氏便近前用身体遮蔽婆婆的视线,家中的仆妇亦趁机给门外的乞丐以食物,施舍者与被施舍者各自轻步潜声,免得惊动了张氏,惹来一通劈头盖脸的说教。大户人家的张氏也受感染,后来就是发觉了,也渐能谅解儿媳的助人苦心,并不予以责怪。族上有个婶子平日里在胡家干些零工活,每次婶子在村头石碓臼米,家贫的婶子总会悄悄地私藏些廩谷,拿
回家去。其实心细的江氏每次都发觉婶子的非份之取,但她缓步而退,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不会以此训斥不端。家中也有女佣实在看不下去,议江氏太过迁就这个婶子了,可江氏笑着说:“婶子家子女多,无所得食,她这样做实在是养家的无奈,又有哪个会以窃为乐事?我如果让她知道我察觉了她的行为,她肯定会自以不愧,我不忍心这样去做!”某一日,婶子正故技重施取谷入筐,江氏无意间劈面入室,婶子仓皇掩饰、躲避。江氏低声细语:“大婶勿惊,如令婆婆老人知道了,必会大发雷霆,你可不作声响地快快离去。”江氏竟能做出与婶子共同将入筐的私窃谷米背出胡家之举来。婶子既羞愧,又感动,在抹过一把眼泪后,从此再也不做窃物之事。江氏每每见到贫穷人家在冰天雪地里凛冽难耐,总会给予棉衣棉裤施舍,有时甚至是脱下自己的袄袍,御寒于冻者。第二年冬天来了,又是一个寒气袭人的时季,江氏的长子胡平甫见
母亲嗦嗦发抖状,掀开外面袍衣后,见母亲衣薄无衾,便安排家人速速添制,以暖母体。可没过几日,母亲身上又只剩下薄薄的衣裳,厚厚的棉袄不见附身。儿子惊?,江氏却一脸平静地笑着说:“吾儿不为不孝,只是做娘的视物过轻,只要见到有人寒不可禁,尤是年岁比母亲要大的老妪挨寒冻,为人母的于心何忍?娘便脱下棉袄馈予她人御寒,毕竟我们家还可就着旺旺的火炉,以炭取暖。”贤淑的江氏那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是从骨子里蕴育的,每每遇到困窘者,伤痛得流涕,随后尽力给予救助、体恤,屡为不鲜。对村上失了父母的孤儿,江氏以母爱之光去呵护,亲自为孩童洗澡、梳头,对无家可归者手牵至家,视若己出。仁者寿,江氏年至耄耋,无疾而终。乡邻如丧慈母,得其施救的乞丐更是哭拜不起。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