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39阅读
  • 14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143丨苏山乡牌楼戴村(下):土目湖的帆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2

        戴氏家训:存心——要忠厚,切勿刻薄。要诚实,切勿狡诈。尤要静养,切戒妄念。敦伦——在家在国,长幼亲疏,恩义相维,情文备至。
        马鞍风物
        “土目”其名,早在宋代就有,且有来头。清康熙版《南康府志》在“封域志·山川”卷如此释名:“土目山,在县西北八十里,临大湖,巨浪冲击成孔如目,故名。”古时的《戴氏宗谱》称“土目”为“土木”,戴姓有“依木而发”的讲究。

        “土目”其名,是山,亦是湖、是矶,还是乡。通常地理上的土目湖,是指鄱阳湖都昌左蠡至湖口屏峰这一水域。湖中有石矶,尤以马鞍山南麓的那方为巨,世人称之“土目矶”,又称“鹞石”。石矶面积约数亩,春夏湖水涨时,矶掩没于水,下有漩涡,船只过此,时触而被漩涡吞没。明末南康府司理廖文英斥官银铸立铁柱,邑人称为铁树,以此为警示标识,往来船只见铁柱趋避,便无触礁之危。铁树遗址上后来点亮起浩淼烟波里永不熄灭的航标灯,也成为周边村落划定特定捕捞水域的一个坐标。土目乡原称白凤乡,包括现在的苏山乡土目、马鞍、徐港等地,旧属三十六、三十八都范围。
        “湖中帆影摇前岸,楼上钟声澈钓矶。”吟唱此诗句的是戴凤翔的四世孙戴质。1906年岁在丙午,是年重阳,土目益溪舍名士胡雪抱同戴质等群友同登土目山巅的青云寺,彼此雅集之余有唱和。戴质和诗颔联中“楼上钟声”便指青云寺的钟声,青云寺“因山架楼,曲折四五层,足揽彭蠡全胜。”戴质和诗的尾联是“从兹奋翮青云里,何日重来赋锦衣”,想当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清嘉庆年间进士戴凤翔,在为官廿余载后肇兴牌楼戴村。190余年前敕封的“进士第”,已倾圮,遗迹已然无存了。“进士第”承载着牌楼戴村人一份历史的荣耀,凝聚着这个家族“文通即命通”的那份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宅第虽遁逝,乡愁当永存。且让我们从戴凤翔后裔的回忆里一窥“进士第”之昔日气度。
        戴凤翔的六世孙戴绳祖一生从教,1990年离休前曾任九江师专中文系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回忆中,进士第有如此营式:
        从“进士第”遗迹看来,当年颇为壮观。主体建筑为坐东向西的三进官厅。官厅前有雄伟美观的进士石雕牌楼(坊),坊下有两对艺术价值很高的石狮。石狮为石灰石圆雕,雕刻工整,造型生动:雄狮朝左,脚踏花球;雌狮向右,抚摸幼狮,幼狮戏球。石狮高1.6米,座高0.6米,宽0.55米。另有石象两对,石灰石圆雕,大象各立于束腰方形须弥座上,高1.6米,宽0.55米。此进士牌坊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仅存石象,于1983年搬至都昌县城南山寺。官厅大门两旁,有两个十余吨的大旗鼓石,其形如鼓,中有圆孔,可以插旗。这两个小旗鼓石,1958年大跃进年代,被征用到水库工地作压库坝的石碾,现下落不明。旗鼓石旁有数个系马石桩。官厅门楣上有“进士第”石匾。进入官厅大门有一天井,两旁为厢房。过天井进入正厅,正厅很大,约100平方米。正厅后也有一天井,两侧为厢房,后有两间正房。官厅后,拾级而上,为内眷生活用房。眷房有一天井,两侧有厢房,后有两间正房。眷房南侧为厨房、磨房;北侧为偏屋,也有个天井,两间厢房、两间正房,后有厨房、仓房、碾屋,另成体系。眷房后,拾级而上为塾馆,为子女延师授课之地。馆后是花园,内有参天的樟树,有樱、桃、杏、李、桔、梅等奇花异草。

        上了年岁的村民回忆,平行排列的三幢官厅,中间一幢是戴凤翔自用,“进士第”石匾也是嵌此幢正门楣上,大门旁的两个大旗鼓石高达一米六。另两幢分属于戴凤翔的兄弟辈戴宣珥、戴宣龙所用,门前的小旗杆石只一米二高。有旗鼓石和石狮、石象在土目桥修通后遭文物贩子之盗。两个大旗鼓石收藏于村上,小旗鼓石一个埋于碾压的圩堤之下,一个仍存村上。剩下的一对石象作价收存于南山博物馆。
        戴家的进士第当然不只是功名的宣示馆,更是大家族世俗的生活地。进士第作为祖业,后来由戴凤翔的后裔分而居之。1970年代后期已是破败不堪,1985年拆除得全然无了踪影。1998年洪灾过后村民享受移民建镇政策,原村址整体后移,进士第原址被荒草覆盖。牌楼戴村第一代祖祠是戴凤翔所建,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上在原址重建了一次祖祠,后数度经洪水浸侵,又显破败,2018年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在祖祠旧址处建立起一座“注礼传家”的新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其实当年戴凤翔在马鞍岛上离老屋戴村一里远处兴建“世科甲坊”时,还在南康府治的星子县城建有一栋三进别业和一处供同族士子进府应试的试馆,可谓门森棨戟,富甲一方。星子的宅院在戴凤翔致仕闲赋故里时,也曾轮宿,后来一直由其长子戴啟勋居住,安逸度日,咸丰年间遭太平军焚烬。

        名僧血经
        马鞍山上有青云寺,从此山云深处走出的戴圣谦(1863-1937)出家为僧后,平步青云,成为庐山名刹海会寺的名僧普超。普超刺血书华严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一册显页。

        戴振祖先生对名僧普超生平有考究,并亲撰《圣谦公事迹补志》收录于族谱。戴圣谦少时读孔孟,志于科举致仕,然应试不第,迫于生计,在近乡设馆执教。由于对世俗不满,约在1890年前后愤然斩断尘缘,弃妻儿入空门,投身庐山海会寺出家为僧,法号普超。自此坚守佛门教义,倾心禅宗澄果,决意刺指采血,亲手恭录《华严经》。
        据传,普超在寺中独辟幽境密室,足不出户,由寺中沙弥日采山中之野生百合,供其啖食,以碧血丹心,依释迦佛像。傍残灯孤影,历时三年有余,功毕而成浩卷,为佛门历史上第一宏大血经,博得佛教界的佳评,由是备受崇敬,并升为海会寺之主持。海会寺是庐山五大业林之一,为海内名刹,有僧从数百余人,普超广布善,宏扬佛法,成为当代名僧大师。所书血经历来为海会寺之传世宝,辟精室珍藏,供来往名人文士瞻览。后经战乱,散失若干卷,致使残缺不全。戴振祖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海会区工作过,有缘阅览此经,并瞻仰普超遗像和墓塔,听寺中僧人和当地群众讲述普超生前轶事,闻说此血经后移藏庐山博物馆。

        来自都昌湖洲山的普超刺血书经,不少一睹其迹的民国闻人,都感喟不已。《续庐山志》载,寺藏普超师血书华严经,民国廿七年(1938)抗战期间寺沦陷时,前住持会通法师怀此珍品,逃难于湘桂边境。1946年奉经回寺,该血书现存33册,前志所载康有为、梁启超、谭延闿等多人题跋,今均不存。中国近代教育家、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罗家伦题:刺血写经,成此巨帙,非有极伟大的宗教热忧,謁克臻此,三十五年(1946)八月五日,方舟主席薄暮游海会寺,凭吊浩劫,瞻此名迹,为之感叹。道慧方文,其珍宝之。国民党陆军上将、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王陵基题:刺血写经,发愿宏深,血干业尽,自归西庭三十五年(1946)八月五拜观血经,题赠道慧和尚。近代文化学者、江西奉新人熊公哲题:刺血书经,其迹近痴,侠士热情,仙佛道力,三十五年(1946)八月与南昌胡莲舫曳杖至海会寺,观普超大师血书华严经,感念往迹,嘘嘘汗墨。著名方志学家、江西南丰人吴宗慈曾主编《江西通志》(稿本)《庐山志》《续庐山志》,他识题:刺血以写经,此血永不灭,念此苦心人,痴绝亦慧绝,痴也何之痴,其理不可说。

        作为“启辉嗣子”的“圣谦”,原是结过婚的,并生育二子出继,在《戴氏宗谱》里的“出家为僧”四字,浓缩了他在人世间的多少悲欣交集。
        万生望族
        诰封“通议大夫”的戴凤翔,家道在其儿孙两辈日渐衰弱。中兴的曙光在其四世孙戴征典的手上初现。

        戴征典(1875-1920),名质,号任素,后裔尊他为“万生公”。1899年入邑庠成秀才,参加过1902年清政府最后一届科举乡试落第。在垂死的清末,一批仁人志士“睁眼看世界”,戴征典也曾与同乡彭百庭、胡苏存等相约去日本留学,遭家人反对未果。后在苏山鹤舍村创办肄群学校,启发民智。学堂被迫停办后,上青云寺设帐讲学,期间同比他小7岁的名士胡雪抱酬和频繁。胡雪抱在其《昭琴馆诗存》中收录有《同万生宿青云寺》《宿戴氏话旧》诸诗。他们之间还有一段为儿女“指腹为婚”的美谈,胡雪抱的长女胡静后来嫁给了戴质次子戴熙庠。
        戴质民国二年被举为都昌县议会议员,后改任都昌县公署财政课长。在他的体察中,当时的官场无非“凉薄诈伪,唯利是图,虚荣是鹜,不惜残暴以逞。”他慨然而归,言其心志:“大乱未戢,国难未已,吾将奉母教子以终。”戴质一度经东渡归来的胡苏存等友的介绍,前往江苏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这位“末代状元”的府中执教,后受聘景德镇一窑户老板的家馆任西席。1920年仲秋染病去世,年仅45岁。戴质号“任素”,似在表白他追求本源清白、朴实自然的境界。他在民国初年,不管生活如何的窘困,始终秉持“文通即命通”的祖训,将四个儿子一个个抚育成人,光大家业。

        马鞍胡勇里胡东春先生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一直热心地方文化历史的挖掘与研究,他对戴质家族的历史颇为熟稔。他勾勒这一支族自戴质以降的三代谱系图。家族的历史总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在一个个戴家人融入时代洪流中得到印证。
          长子戴熙庆(1899-1971),字伯康,早年在景德镇窑厂学徒,1928年投身军营,曾任上尉文官,晚年在家乡终老。其子戴怡祖(隆源)曾在国民党部队从事军医,任少校。1943年参加青年远征军赴缅甸抗击日寇。1949年10月在云南随军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参加抗美援朝,以其高超的医技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三等功。从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退休后寓寄南京,其子戴逢伟、戴逢胜在南京从事专业工作。戴熙庆另一个儿子戴景祖(1933-1995)曾任江西冶金厅纪检组长,有子戴豫、戴欢,女戴安,皆在南昌工作。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3条评分积分+365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4-22
丶梦断楼兰 积分 +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4-22
鄱阳湖 积分 +3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04-22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22

        次子戴熙庠(1902-1947),名笠盟,字仲安,是家道中兴“熙”字辈中的顶梁柱式人物。他一生在国民党军队从事后勤文职,早年投靠刘士毅(都昌汪墩人)部。抗战期间受襟弟刘孟郡(都昌汪墩老屋刘村人)之邀赴陕西军政部33后方医院任军需主任,其时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刘孟郡担任该院上校院长。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戴熙庠挈妻将子,颠沛流离于陕西泾阳、西安、潼关、朝邑、大荔、兴平、临潼、蓝田等地。他的儿子戴翼祖、女儿戴家纯、戴家华就夭折于不停的战乱徙迁途中,追随他奔波从军的表弟袁泽林、胞弟戴熙序也染疾长眠于三秦大地。1946年,看透时局的戴熙庠不愿参加国共内战,主动退役南归家乡。1947年9月14日,坐船去波阳领取退役金,不幸溺水身亡,年仅45岁。其长子戴绳祖(1929-)一生从教,桃李芬芳。次子戴式祖(1939-)1961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经基层历练而任郑州市委副书记、河南省技术监督局首任局长、河南省政协常委和省政协文史委主任,退休后曾任华中科大郑州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生子戴鹰、戴翔,一如其名,鹰击长空,翱翔蓝天,事业有成,鹏程万里。戴熙庠长女戴家聪(1930-)曾在星子城区小学、国防三线厂子弟学校任副校长。次女戴家敏(1932-1950)在星子县委机关工作,芳华未展,自折其翅。小女戴家骊1944年因出生于陕西骊山附近而得名,从事会计职业。

        三子戴熙序(1905-1945)字叔和,早年在马鞍岛亦耕亦渔,并在堂兄戴熙广的影响下融入革命活动。抗战时期随兄戴熙庠从军,先后供职于国民党军33后方医院、军政部西北军马采运所等。1945年积劳成疾,病逝于陕西宝鸡市。其独生子戴振祖(1926-2002)曾任星子县农业局局长、星子县政府办副主任兼县志办主任,一生历坎坷而不屈,修文辞立其诚。其子戴洪、戴彬、戴勇,女戴宜、戴云分别在南昌、九江及星子县城工作和生活,各有所成。
        四子戴熙应(1909-1973)早年在景德镇学瓷绘,曾执教乡里,1950年代曾在九江森工局工作,分配至瑞昌短暂办理过木竹采伐营运。晚年赋闲在家。其天性开朗,干练持重。儿子戴杨祖(1946-1992)曾任徐埠中学、苏山中学校长,其长子戴勤、次子戴诚分别在苏山中学、小学教书育人,三子戴助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从医。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4-22

        熙隆逢泰运,亿兆颂维新……一代代戴氏后人在谱系图中螽斯蛰蛰,绳其祖武。
        家园情深?
        牌楼戴村的牌楼在时光漫漶中洇灭,但这方家园永远是戴凤翔一代代后裔的根脉所系。土目湖畔,是他们中的不少人人生的启航地,也是生活遭受磨难、命运跌落低谷时的避风港,更是终生魂牵梦萦的原乡。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4-22
         吾乡吾土,斯意斯情,对于戴氏家族“隆”字辈的人来说,体味尤深。这一辈属戴凤翔的六世孙,取名时末字多嵌“祖”字。这一代人中的老大戴怡祖“文革”期间在所谋职的浙江瑞安人民医院受冲击,期间回到马鞍岛躲避,抚慰心灵。戴振祖先生晚年受族人推举主修1989年版《戴氏宗谱》,将对家乡的挚爱倾注笔端,载录赓续。马鞍岛去星子县城水路乘船仅30里,出门比到都昌县城还要便利,村民到星子县购物、看病,戴振祖和那边的族中亲友总会热情相待,尽力帮忙。让戴振祖体味醇厚浓郁乡情尤深的是,1973年他在星子县城建造房宅,纯朴的马鞍乡亲四五人一组,自带工具,自驾渔船往来,几乎是一周一轮换,义务帮工,生产队还送上千斤稻谷相助。戴绳祖1949年8月在星子县参加革命工作,从1950年至1980年,30年的美好人生奉献给了星子县的教育事业。1950年初的星子县中校长由时任县长兼任,时任副校长的戴绳祖实际履行校长之责。其时,他情系桑梓,将读过私塾的马鞍岛上的放牛娃,如胡英、胡明、王琦、戴紫辉、戴广生等,牵帮着到星子求学,他们中的不少人自此迈步人生的金光大道。戴式祖曾任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市委副书记,五世祖戴凤翔曾在河南任十余年的知县,戴式祖就其相类比的职位自然也高于先人,但在中原大地俯身为民的情怀一脉相承。戴式祖对家乡建设也情有独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从郑州市组织工程人员,带上一应设施,拉起了过土目湖的电缆,1987年“孤岛”马鞍就用上了高压电。戴式祖留在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1947年父亲带着他第一次回到牌楼戴村的情景。乡亲们用最隆重而又最乡土的仪式欢迎戴熙庠携子荣归故里:列队迎候、敲锣打鼓。戴式祖在父亲去世后曾辍学在湖洲山生活了数年,亦可说是放牛娃出身。以至他后来跻身政界后探访故里,在家乡的草洲上留下了一张亲近牛牯的乡野照片,深深的家乡恋旧情怀充溢心间。戴家“隆”字辈的不少人在暮年著书,回首人生路,启迪后来人。戴振祖著《忆往钩沉》,戴绳祖著《人生沉浮》,戴家聪著《人生真谛》,戴式祖拟著《人生求索》,他们在自传体的著述里,都以乡情为笔,以初心为墨,留存下故乡里的那道辙印。



[ 此帖被鄱阳湖在2022-09-17 09:37重新编辑 ]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0-04-22
        湖中帆影碧空尽,马鞍岛上展新颜。当我们回望牌楼戴村典型的家族历史,能感知到最核心的家风传承还是“耕读传家”。在外的游子对故园情思绵绵,此心唯念。坚守岛上务农兼工的戴凤翔后裔戴耀祖、戴庚祖、戴继祖、戴承祖兄弟和戴银平、戴玉平兄弟和村民们一道,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小康路上,凭着勤劳和智慧,将这方水土打造得秀美如画。他们的先祖戴凤翔在河南太康任知县时有吟《灵塔晴光》:“钟奇知不偶,辉映有群英”,一代代牌楼戴村人在各行各业各展其彩,让“群英”辉映在这方山水间……

(九江都昌发布文/图 汪国山)
1条评分积分+80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0-04-22

发帖
7004
积分
405767
贡献值
29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04-22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87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0-04-22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683
积分
24677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0-04-22
世外桃源

发帖
926
积分
4499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0-04-22
汪国山遍访各地,成了都昌通。

发帖
13892
积分
9916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0-04-22
那块”进士第“应该保护起来,不可让其长久地斯文扫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