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人很会“拼音”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即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举个最简单的拼音例子:dà,d(得)à啊,快速拼合,即为大字。 一些年纪较大的都昌人总说,我不会讲普通话,原因是小时候读书没学过汉语拼音。其实,都昌人很会“拼音”的,有的口语字就是拼音“拼”出来的,只不过不是用拼音字母拼音,而是将两个字的单词拼成一个字,即将前面一个字当声母,后面一个字当韵母,然后二合为一,快速拼合,即成为一个新的语音。举例如下:例一、“么人(银)”拼成“民(min)”
都昌人在问“什么人”的时候,很简要用一个“民(min)”字就表达出来了。其实这个“民”是“么人”两个字合成的。因为“人”字的都昌方言口音为“银(yin)”,么人就是么银。当“么银”两个字说的非常快的时候,就相当于“拼音”,由此“拼”成了“民”。例二、“没有”拼成“谬(miu)”
情况和上面一样,县人回答“没有”也是用一个“谬(miu)”字来表达。将“没有”快读,就“拼”成了“谬”。例三、“慢下(哈)”拼成“骂(ma)”
这是周溪镇、西源乡两地的专利,周溪、西源人口语“骂的”并非是骂人,而是“等会”的意思。比如“我骂的去”,是说“我等会去”。这个“骂”字是“慢下”两个字合成的。因为“下”字的都昌方言口音为“哈(ha)”,慢下就是慢哈,将“慢哈”快读合成,就拼成了“骂”。“我慢哈的去”,就成了“我骂的去”。例四、“等下得”拼成“耷得”
都昌人在有事要晚点去的时候,说“我耷得去”,其实是等一下再去。将“等下(哈)”快速拼合,就成了“耷”。例五、“是啊(shi a)”拼成“嗄(sha)”
在都昌方言中,“嗄(sha)”表示对别人说的话表示赞同。当两个都昌人对话的时候,一个人说完一句话或一段话之后,另一个人会简短用一个字回答:“嗄!”有时会连声说:“嗄,嗄!”意思是对别人说的话表示认可。其实,“嗄”就是“是啊”快读拼成的。例六、“不要(bu yao)”拼成“嫑(biao)”
都昌人不接受别人的东西时,很简单说一个“表”,其实字典里有这个字,即“嫑biao”字,这个字是“不要”拼成的。例七、“不晓得(bu xiao de)”拼成“表得(biao de)”
都昌人说不知道,简单说成“表得”,其实就是“不晓”快速拼合成“表”,“表得”即为“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