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这个说法,不敢完全苟同。很多地名、村名甚至人名它本来就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老辈一代代交口相传,或许存在以讹传讹,慢慢的,有人认为老土了,过时了,上不了台面,就利用谐音改一下,改得好,大家喜闻乐见,比如朱重八放牛的时候,这个名字就和他的身份很契合,打下天下之后就不行了,得用朱元璋。再说周溪、芗溪,都昌话里面这个溪,作为地名,确实是念ji,但也未必是鸡的意思。乡土未必土,也未必是没文化,有句话说得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名也有改得不好的。比如三国里面,子龙将军阵前自报家门很霸气: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换现在,赵将军得喊:吾乃石家庄赵子龙也!再比如吕布的故乡九原,现在叫包头,吕布闯阵前大喝一声:吾乃包头吕布是也!不伦不类,这种尴尬,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再具体说说和合的地名。我不是和合人,所以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个人认为,还是土一点的名字好记,通俗易懂,并且每个地名背后应该都有一个故事。猪婆山改为朱袍山,这个大体是知道一点,源自明太祖。秧盘里改为匡铭里,秧盘里,符合乡村特点,匡铭里,估计基本上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市镇里和瑞征里,这个明显是后面的好,吉祥大气,但是都昌话里面,用作地名,这个瑞就念市,比如瑞昌,老辈人就叫它市昌。新牙咀和西崖咀,都昌想打造中国牙都,和合功不可没,西崖虽好听,不如新牙贴切。铁匠里、麻剪畈同秧盘里是一样的。唯一不好的,就是把庵前村念成安全村。以前都是耕田耙地的人,没文化是事实,这种没文化,并不可怕,我倒感觉更亲切,这才是有了点故乡的味道,这跟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是一个道理。
个人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