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以其残酷而血腥的手段击败了士大夫们的权力主张,坚持了他父亲朱元璋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一切权力归于皇帝朱氏,他人不得触碰。
这就意味着他的子子孙孙们,终将面临着与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冲撞。
继任者明仁宗,避过了这种激烈的对冲,因为在比赛看谁活得更长的项目上,他和朱棣前后脚抵达
人生终点,算是平局。
朱棣死于公元1424年而继任者明仁宗则死于公元1425年。
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七座一登场,就遭遇到建文帝一模一样的麻烦,。他叔叔汉王朱高熙据安乐起兵叛乱,亦称靖难,想学朱棣。但朱瞻基比建文帝强。他亲率大兵击败了朱高熙,将朱高熙和他的儿孑一并处死。从皇家基因链上摘除了出去。
明宣宗脑子较为清醒,他知道皇权游戏不能玩成那样子,皇帝虽然象征着最高仲裁权。但治理
国家不是皇帝能干得了的事情,所有权并不意味着有经营能力,只有士大夫才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明明自己玩不了的游戏却不充许专业人士加入进来,这明摆着跟自己过不去,最后必然博弈破裂。
内阁制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君臣之间的博弈在这里取得了一次调和,。于是三名士大夫走进了历史,并永远地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杨辅政,国泰民安。
当博弈双方都愿意遵循利益法则行事,激烈的对冲消失,大家都能静下来办点实事,于是一个和谐的局面应期而生。
但这种局面好似昙花一现。其原因就是明宣宗寿命有限,而朱元璋制订的游戏规则又太极端,继任者等于是放在火炉之上。
明宣宗死后,他九岁的儿子明英宗被人牵着手领到龙椅上坐下,看到眼前趴伏着一大堆胡子花白的怪异人类,用不怀好意的眼光看着他,他心里肯定恐惧到了极点,在这种无助的情况下,他只有向他最亲近的人求救。
那么谁最亲近呢?当然是在宫中陪他长大的太监。
太监就这样走向了前台。既然他们在那里,我们迟早会看到他们的。
明朝是皇帝与士大夫经营权力之争,而这个皇帝明显力量不够,于是明英宗就找了位太监协助自己共同对付士大夫们,这种新一轮的博弈就导演出土木堡之变了。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