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65阅读
  • 6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六十一丨春桥乡余呈湾村:余应桂的明末家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04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都昌县春桥乡官桥村委会余呈湾村,村名“余呈”,是建村二世祖的姓名,村由人名。余呈湾是从毗邻的一个叫“秀才湾”的村庄分居而来的。秀才湾的祖先余天麟(1251—?),南宋咸淳年间中秀才,在现今秀才湾所处的地方设馆教授子弟,尔后入居立庄,村庄便曰 “秀才湾”。余天麟的五世孙余秉刚于明正统年间,分居武山东麓的燕窝里,其子余德美,讳呈,村名便曰 “余呈湾”。让余呈湾村真正名垂史册的,不是秀才余天麟,也不是余呈,而是余呈的六世孙余光秋(1585—1648),讳应桂,号二矶。余应桂万历四十二年中进士,村民以此为荣,将村名改为进士湾。后来余应桂官至湖广巡抚,为当时的封疆大吏,荣耀满堂,村民一度又将村名改为余二矶湾。如今,村民身份证上规范的标示还是“余呈湾”,有村民380余人。天下余氏可称“新安世家”,源于郡望在浙皖交界处的新安郡;都昌余氏亦可称“十万世家”,源于唐末都昌始祖余迪,名“十万”;余呈湾独可称“司马世家”,源于余应桂的大司马宦位,古代掌兵的大臣可称“大司马”,余应桂曾授兵部左侍郎掌尚书印。明末清初的余应桂,立德、立言、立功,展露乱世家国情怀。



                           家贫好学的少年


         余二矶在其发迹之前,他的家境可谓贫寒。余二矶的祖父余恒升,一生务农,生尚淙、尚派、尚汇三子。长子余尚淙有意科举,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卷九人物·儒林”称其“博学敦行”。但在功名上终是潦倒,生三子三女,长子余应桂。余尚淙以子而贵,去世后追赠陕西道监察御史。余应桂幼时家境的窘迫,可从他在任湖广巡按时寄给家中的《诫子书》上得到印证:“忆我父乙巳岁荒,家中三日不举火。”“又忆于馆中归,我母道已无炊二日矣。”“我又忆我于南阳叔店前偶立,适有担雪梨者至,各分其一。我怀与母,母在晓阳母家易米一升。”“又忆汝之兄大狗得天种,初甚稀,倏而终变,此时家无颗粒,无钱请医觅药,众眼睁睁任其就死。”《诫子书》载录于余呈湾的《余氏家谱》,用语直白,用情真挚。与余应桂同时代的星子人宋之盛,是明亡后反清的举人,他在《余忠节公大司马二矶公实录》中,对余二矶少时贫寒自立这样描述:“因里役倾家,公益励勤修。与刘为友,饥无以为食,寒无以为衣,而厥志弗怠。时除日大雪,刘归,公独留庙中拂雪踞石而危坐自律。”在余呈湾老人的讲述里,有一个余二矶“种米长粟”的故事,也可佐证其家之窘。故事的版本是:春桥旱地多,有种粟子的农俗。某一日,余二矶从学馆里回家母亲让他趁着有夜月朗照,打个夜工为家里的三分地种上粟。余二矶朦胧中取了种子,扛了农具,种完地只小寝了一会儿,第二天拂晓又回学馆了。十余天后,母亲来到村外自家的地里,竟然见到的是一垄绿意的粟苗,让农妇邹氏喜出望外。原来是族上的一个叔公,在二矶播种的当天从粪土中发觉二矶播错粟种后,感念二矶家为人的厚道,便不声张地从自家取来粟种重播了。这块碎米地上现今已被村民的屋宅占用了。


         余二矶少年时天性的聪慧和志向远大,可从流传下来的他应对先生的二幅对联得到窥豹。某一日私塾先生出上联:“夜弄银河摇动满天星斗”,余二矶脱口对出下联:“日登金榜扶摇万里江山。”又一日,私塾先生触景出了上联:“三尊大佛坐象坐狮坐莲台”,才思敏捷的余二矶由物及己对出下联:“一位书生登龙登风登丹桂”。余应桂曾在千年学府的白鹿洞书院求学,清代同治版《都昌县志》存录了他的《鹿洞夏读》诗:“夕阳欲落万山迎,水石飞凉枕簟青。枝鹤三鸣犹不寐,行吟月下和松声”。其诗文笔流畅,意境清新,余二矶的才情可见一斑。


                           恪尽职守的官吏


        余应桂19岁时在南康府府试中录为秀才,31岁时得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35岁时得中进士。学而优则仕,余应桂从七品县令做到了封疆大吏,其人其事列《明史·列传一百四十八》。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06重新编辑 ]
2条评分积分+161
快乐生活罗 积分 +6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01-04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01-04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04

        余应桂入仕的首站是浙江湖州武康县(今德清县)县令,半年后随任就养的父亲一病不起,在县衙病逝。余应桂扶柩返乡服丁忧。二十七个月后,服丧期刚满,母亲邹氏撒手人寰,余应桂按旧制在家服母丧,为父母服丧之长近五年。天启六年,朝廷重授余应桂福建龙岩县令。龙岩是土瘠民贫之地,余应桂访贫问苦、日图抚恤,罢苛税、查“诡粮”,建砥中楼、通龙津桥,当地百姓传颂其政绩。因“一清如水,慷慨任事”,崇祯元年,余应桂调任福建海澄县(今龙海县)知县。其时海寇猖獗,井邑萧条,余应桂莅任后的主政策略是——修铳城、募练兵、斩寇首、强海防。三年下来,海患基本平息,遂成“金汤之固”。

        有了主宰三县的历练后,崇祯四年,余应桂官升陕西道监察御史。明时的监察御史是个“言官”,作为皇帝的耳目,可以风闻奏事。余应桂总结治理海澄的经验,针对晚明武备孱弱,在监察御史任上的第一篇奏疏就是《条陈边务疏》,对布置用兵和用人选将颇有见地。第二篇奏疏是《请蠲驿递加派及生员优免疏》,请崇祯帝广施仁政,蠲免加派。余应桂“职在言官,义无所避”。他先是上《劾户部尚书毕自严疏》,他在疏后说:“臣亦螳臂,敢问豺狼?但臣言官也,畏忌缄口,溺其职矣。”为纠劾首辅周延儒连上七疏,为此屡受“自毁长城”的崇祯帝的斥责,曾因此遭贬回家,其峭直敢言、不畏权奸的铮铮禀性可钦可敬。两年后,周延儒罢相。乱世思良臣,崇祯帝任命余应桂巡按湖广,他临危受命,去一线平定张献忠农民军所谓的“叛乱”。崇祯帝并把守卫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市),保护好他的曾高祖嘉靖帝父母之献陵的重任托付给余应桂。余应桂赴任后,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戍卫承天府,代天巡狩。崇祯十年,余应桂升任湖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后曾一度遭兵部尚书熊文灿的诬陷入狱。熊光灿被治罪后,余应桂任兵部左侍郎掌尚书印。崇祯十六年,余应桂复被崇祯帝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往陕西进剿李自成。内外交困的明王朝,气数已尽,余应桂亦无回天之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寿皇亭旁。是年为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余应桂年届花甲。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1-04

                           壮怀暮年的归途

        总纵余应桂刚正不阿、傲然而立的一生,家乡都昌既成为他学成入仕的起点,又成为他人生归途的终点;既是他失意蛰伏时的温馨港湾,又是他英雄气短时的悲壮舞台。


        余应桂是一个对桑梓情有独钟的封建官吏。他人生历程中,从35岁进士及第远离家乡赴浙江武康县令,至64岁时在都昌为抗清复明慷慨就义,期间和故里都昌的数度命运交集的轨迹为:天启二年(1621)至天启六年(1626),在家丁忧前后达五年;崇祯三年(1630)任监察御史时,因劾奏首辅周延儒被崇祯帝驳回而愤然辞职回乡,崇祯七年(1634)周延儒罢相后才应召还朝;崇祯十年(1637)任湖广巡抚时,因与兵部尚书熊文灿不合而遭崇祯帝逮押,谪居都昌五年之久,后奉诏进京,一度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英雄迟暮的余应桂回到都昌县城,直至1648年就义。余应桂29年的官宦生涯,在故里赋居就有17年之长。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1-04

        余应桂远离了官场,每次回归家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家国情怀充溢心间。他在都昌前后十余年,主要作为:一是审修《都昌县志》。首部的《都昌县志》当是明代万历三年编修的,到崇祯五年,已时隔六十年。时任都昌知县的陈嗣清启动重修《都昌县志》,“遂礼请二矶余先生取裁订正。”余二矶认为“志亦邑史,史岂易才?予安知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也?”他历时半年,终于完稿,并于崇祯六年秋作序以记:“恭承古人,挹其风采,我都千古上下尽不寂寞。”二是旌表县治良吏。时任知县陈嗣清改革征税之法,减轻商民负荷,余应桂为这一“善政”撰写《革除巡拦抽税碑记》,“以垂永久”。次年,又作《陈侯澹庵荣觐序》,旌表陈嗣清这位“其心如水,其政如春”的好县官。崇祯十一年,云南举人杨寅旭任都昌知县,修县城,建县堂,余应桂撰《杨侯鼎建县堂碑记》称誉。三是融入当地公益。崇祯五年,置县推官钱启忠捐俸集资,修建都昌至南康府治中的鄱阳湖中的石桥(俗称千眼桥),余应桂作《钱公桥碑记》,称颂“钱公祖之德,山高水长”。余应桂和胡夫人亦捐银改建县城近郊的区兴桥。他撰写《改建儒学于南门外碑记》,“所冀后起者,毋忘前劳,意其维竞。”四是教化乡间风俗。余应桂以自己的“忠”“孝”之德,成为乡贤楷模。相传余应桂的外婆家在湖口的野鸡畈村,有一天担任监察御史的外孙余二矶去看望老外婆,外婆哭诉准备杀给二矶吃的母鸡连夜被人偷了。余应桂在门外的稻场摆起公堂,智审偷鸡者,令其不打自招。自此,这个村子小偷小摸绝迹。五是誓死反清复明。余应桂在明亡后回到都昌,时常泣诉“唯欠先帝一死”。清顺治五年(1649),余应桂在都昌尽出家财,募兵起事,响应金声恒、王得仁在江西反清复明,与清军大战于左里湖和都昌县城,在清重兵的攻打下,城破被俘。他被押解到南昌城外清军统帅谭泰营中,怒骂不降,被清军肢解,同遭剿杀的还有其子余显临、中军帅师。余应桂墓现存都昌县城西面的大矶山,1984年该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予以修缮。

发帖
62454
积分
682157
贡献值
95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01-04

        1938年出生的耄耋老人余祖庭对余呈湾村与余应桂相关的风物如数家珍。村前的砚池塘相传是余二矶读书洗砚之处,塘前有七斗九升的四方丘田,叫“官印田”,再拓伸便见笔架山,造就着进士及第的风水。笔架山旁有块4分的“花园田”,相传是二矶夫人当年的锦绣花园。村西南最高的山坡上先前有座“接官亭”,从亭外往余二矶外婆家去的半里路叫“跑马道”。村前有口塘汇聚八方之水,喻指“八郎探母”,塘形酷似纱帽,两侧官翎外凸,称“纱帽塘”。村后山峦处有口潭有人称作“鲤鱼塘”,相传是建村之初看风水的先生起邪念诓示挖塘,结果潭底的七条鲤鱼只一条长开了眼,放置纱帽塘其中六条溺亡,活着的一条便是出了一个余应桂的吉兆,若是没有地仙使坏,余呈湾会出七个显赫之人。


        余呈湾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脱贫攻坚中发力村庄整治,村容村貌焕发异彩,余呈湾人在新时代的家国情怀亦异彩焕发……

九江都昌发布 文\图:汪国山

发帖
139757
积分
10172868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7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1-0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1372
积分
306907
贡献值
998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1-0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