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火则烟生,烟与火是对长相不同的孪生姐妹。烟火:即炊烟,是人家做饭而燃起的烟火。烟火在古人诗词和文章里是美丽和繁荣,如刘禹锡《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司马迁巜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这繁荣景象,何等壮哉。
古人类从取天然之火到钻木、击石、阳燧取火,人类因会用火而区别于其他动物,从原始走向文明。新石器时代,古人就用刀耕火种之法“种一偏坡,收一萝萝”的原始“迁移农业”到处放火种庄稼,开始了农耕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春秋末有了牛耕,至汉初普及。虽农业进入了新时代,农人们还是以焚烧秸秆来增肥田力,消灭病虫害。并发明‘烧火粪’积肥法,在田边地头大量堆积焚烧晒干的植被,同时也烧死田边的病虫害寄宿的菌与卵,为下茬作物丰收打下基础。
还有那村边的一垛垛、一堆堆的柴禾,和每家灶房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绘成一幅幅秀美烟雨村寨图。记得从小就会背的“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诗里烟村美景历历在目.记得邓丽君那首《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的回忆”,歌声犹在耳边环绕。 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山丘上树木被砍得光秃秃的,田间地头的杂草也被“烧火粪”烧得干干净净,人间烟火也达到燎原之势。这一幕幕中华繁荣“烟火万里” 以“薪火相传”传承至今!
而如今,农村到处拉着横幅,写着“焚烧秸秆,国法不容”,“ 野外冒烟,罚款三千”等等几十种禁烧秸秆的标语。国家更有相关法规,严管农业秸秆焚烧。焚烧秸秆是容易引发火灾,确实也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但这秸秆也妨碍农民耕种。农民们对这秸秆处理无可奈何,若运走要工要钱,留下却不便耕作,不烧将如何处理?难道那些化工排污、尾气排放不是重点,重点到要灭了这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人间烟火!这焚烧秸秆也是近年因工业兴起才认识到它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环保更不能让弱势的农业农民背锅。现在只有那偏远贫困农村灶房上还飘着袅袅的人间烟火,估计那一天排放不达标,环保部门也会不辞辛劳到偏远农村,断了这仅有的人间烟火!
虽然那些规定制订者,已不再食这人间烟火!制订的规定我还是举双手支持,这确实能减轻污染。几千年前大禹治水都知道疏重于堵,今天的你们为什么不学一学。既然知道综合利用秸秆是既经济又环保,为何不拿出政策、资金来转化利用?为什么不把秸杆利用变成惠农政策?不能光停留在口号上宣传和如何去堵,关键是要拿出好政策和资金来鼓励转化利用。弱势的农民是逐利的,有这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出台,焚烧秸秆将不禁而止!
社会在进步,人类一步步走向高度文明,一些落后、过时的生产、生活方式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就连农村柴火灶也都换上的液化气和电,那炊烟也少了,焚烧秸秆也将不例外。曾经诗里的人间烟火也悄悄地淡出人们的视野。真希望哪炊烟袅袅的美景,慢慢自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让后人只能在诗里、辞典里见到。而不是用强力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