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先生之缘
文 / 江志煌
不是老师胜似老师。说李志强先生不是我的老师一点也不为过,原因是他没有正儿八经的在课堂上教过我一节课。然《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照此理解,李志强先生不仅可以称得上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恩师,他给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启迪和帮助,我将一生受用。
下文,就容不才选取和先生在一起的二三事作为线条,拾起那些感触较深的片段,亦为福。
认识先生是源于他的文章,从中知道他是个作家,也知道其特立独行的许多传闻,而真正对其产生那种恩逾父子般不可遏止的亲切感,则缘起于2009年正月十六那个日子。记得那天元宵节刚过,我正踌躇大学毕业在即,去往哪里实习?闻此消息,老师便把我召到他跟前询问详情,随后一番简单交谈,老师就极力把我引荐给他一位在南昌开公司的朋友,进入到他的企业锻炼。这是我俩的第一次见面,之前的往来都是文字上的接触,相互间谈不上更多的了解,但恩师就是这么信任我并欣然给予帮助。实际上,对我而言这又何止仅仅是一份实习的机会呢?
记得,这二年间,和李老师照面不过六次,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短暂,可以精确到秒来计算。而和老师有幸在一起吃饭的次数却出奇的多,占到了总照面次数的百分之五十,每一次都获益良多。印象特别深刻的是,0九年腊月二十二,相约中午一同在陈伯父家里吃饭,在场有陈伯、李老师、余叔和晚辈我,一来二往,很是热闹。待正式用餐前,老师说道,中国文化对吃饭坐座位是有讲究的,既然今个宴请的是我,即便最小的晚辈也得上座。拗不过老师的严肃认真和伯父的厚意盛情,我只好毕恭毕敬的坐着。吃饭期间,当然有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道理飞舞着。而后,陈伯父在中馆镇任职期间的老部下曹书记来看望他,赶得巧,也坐上了,慢慢的就更加热闹了。自然而然,老师与三位长者,就当前社会热点现象和敏感的政治话题引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前提都是围绕生命的意义和个体人格等或简单或复杂的哲学范畴阐述各自的观点,没有泛泛而谈,言语之犀利、见识之独特,都是我是闻所未闻,启迪颇多。
脑海里,先生李志强很怪,怪得令很多人捉摸不透,甚至在很多外人看来他有一身的臭毛病,以至于外界给他贴上了“狂傲、清高”等标签。但凡与他有过深层次接触的人却不以为然,他自己更是我行我素,优点多得从而把缺点也全都暴露出来了,但不论怎样都是将真性情诠释到他极力坚持的高度,令一般人无法仰及。先生很真,他知道他要做的就是他自己,对生活中即便很小的真善美也会极力褒扬,对过往中哪怕不大的假恶丑也会不屑到极点,“宁与真小人交朋友,不与假君子周旋”是他人际交往的信条,“享受文学给他带去的快乐,享受学生给他带去的欢欣”是他生活品质的追求……先生以他敏锐的目光轻松穿透了这世界虚伪的妆容,以他跳动的脉搏热情感触着真实生命的悸动,更以他那壮硕的身躯一举冲破了人间繁杂不清的成规和传统,我有理由坚信:智慧勇敢如先生,定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构筑一幅真正属于他的乌托邦美画。
现而今,先生对我的关心,是默默的、绵绵的。我对先生的祝愿,是无声的、永远虔诚的。回过头,再想想与先生的缘起,如果说没有家乡网络情缘,我俩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如果说没有文字的牵引,我没法走进李老师的视线。就是这样的不经意,有幸结识先生。先生的人格,睿智,以及对我的教诲,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真是得师若此,一生之幸!
2011年5月29日写于浙大紫金港窗前
[ 此帖被咸济在2019-04-16 11: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