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48阅读
  • 15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八丨苏山乡彭埠桥徐村:谜一样的传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0985
积分
1236060
贡献值
113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10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都昌县苏山乡彭埠村彭埠桥自然村,现有村民近500人。彭埠桥,钟灵毓秀之地,有一组美丽的传说,神秘的山水会唱歌……
  “祖师”为谁?
  “祖师”,通俗的理解是“祖师爷”,即师傅的师傅的师傅,或是先生的先生的先生,对“祖师”望文生义,也可理解为“先祖的老师”。传说彭埠桥村的先祖徐玉如,家道中兴,聘请的塾师聂百凡身世不凡。关于“聂百凡”其人,无只字片语的载录,所以村民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有“玉百凡”“郁伯繁”“聂伯繁”等谐音称之。聂百凡何许人也?相传是陈友谅的军师。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败者为寇”后,他的军师化名聂百凡,流落在鄱阳湖畔的彭埠桥、鹤舍一带生活,与徐玉如成为莫逆之交,并且成了徐家的私塾先生,为徐玉如的儿子徐镠传道授业解惑。满腹经纶的聂先生对徐家提出了一个很苛刻的条件:他所教的弟子不可科举入仕。言明的道理直截了当:心念旧主的聂百凡,感情上不能接受自己精心培植的栋梁之才,去为他曾誓死而战的洪武皇帝效力。徐玉如不悦:“天下读书人,谁个不图功名光宗耀祖?不入仕,何谋生?”聂百凡倒是张弛有度的道出了两条“谋生”之路:一是可事堪舆,意思是不做朝官,去做风水先生;二是可隔代为官,意思是徐玉如的孙辈可步官宦之途,策马远行。徐玉如生育的四个儿子,其长子徐镠生育四个儿子,玉如公的长孙徐相后来果真入仕,明嘉靖年间官至广东兵宪道,官衔上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说“聂百凡”是陈友谅的军师,其实有诸多疑点。史载,陈友谅军师名邹普胜(1325-1393),是明初的道人,在陈友谅兵败后化名“何野云”,妆成乞丐逃至潮汕一带,被当地百姓奉祀为“跳蚤仙”。都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杜振助近年来致力于都昌杜氏世祖杜云华(1196-1274)的研究。杜云华是都昌宋亡后抗元的农民起义首领,其三子杜可用(1228-1280)在元时的南康府谋反立国“万乘”,封“天王”。杜可用的孙子曾在彭埠桥一带顽强抗元,徐玉如家当年的“祖师”或许是杜可用的侄孙。在彭埠桥村祖堂神龛两侧斑驳着一副对联“狮子山前旧地,凤凰岗上世家”,说的是都昌“东海世家”的徐姓,是南宋理宗宝祐年间由鄱阳凰岗迁入,首迁都昌始祖叫徐应午(1186-1235)。应午之子徐学宾(1234-1267),南宋景定五年(1264)钦授河南通判之后,致仕移民都昌双港画林(今徐埠镇子云村辖地),徐学宾幼子名岳卿,其七世孙徐熙让(1394-?)于明永乐年间由徐埠枣树下徙居彭埠桥。徐百如是徐熙让之子,所生活的时代距明初已有八、九十年。这样一梳理,聂百凡是陈友谅军师,或是杜可用的侄孙之说,在时间上均有悖论。

  在彭埠桥的南山山麓,2016年村民筹资兴建起一座精致的亭子,取名“隐儒亭”,其意是纪念当年的“祖师”。“祖师”者谁?550余年前一位隐居乡间的大儒是也。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22重新编辑 ]
4条评分积分+243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7-11
快乐生活罗 积分 +5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7-11
知者无畏 积分 +30 加分专用:你的帖子太精彩了,支持! 2018-07-1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8-07-10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90985
积分
1236060
贡献值
113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7-10
     古樟谁植?
      彭埠桥村最惹眼的乡愁标识,是村头的那棵古樟。古樟已有500余年树龄了,仍枝繁叶茂,树干的洞里藏得下五、六个玩童。村民在树荫下休憩,看青山绿水,聊家长里短,一派祥和气象。


      这棵樟树为谁手植,在彭埠桥村也有谜一样的传说。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徐红生是彭埠桥养育的一名优秀本土作家,在县城东湖中学立德树人。徐红生曾出版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夜鸣郎》,小说中三癞痢们演绎的抗日故事发生在“文桥埠”,很显然,徐红生就是以他的家乡彭埠桥为文学创作背景的。徐红生整理出十余篇关于彭埠桥的动人传说,其中“姑祖蓄樟”篇写道:
     当年姑祖十八岁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人,说他是姑祖前世的父亲。姑祖前世的一家人也住在彭埠桥这个地方,姑祖前世的爹经常带着人打仗,后来打输了,被人拐走了。姑祖前世的父亲让她在村头栽一棵大树,说他马上就要回家了,村头有那棵树,他就知道家在哪里。姑祖第二天起来,到村头的港边就发现一丛老根上长出的樟树,就砍去小的,蓄了最大的一根,还天天守在树下,说是等人来。姑祖生来面相高贵,心灵手巧,精通周易的父亲看出,就随着她。樟树一年年的长大,姑祖也一年年的长大,到了出嫁的年纪,却说谁家也不去。姑祖年纪小,在村头等人来算是个玩笑,年纪大了,就有外人风言风语说闲话,镠公夫妻脸上就挂不住了。镠公想让姑祖去婆家,就要先斫了那棵树,姑祖坚决不让。镠公就说:好地不栽樟,栽樟发他方。意思是说樟树会发别的地方,对自己不利。姑祖说,这樟树不是栽的,是蓄的——好地要蓄樟,蓄樟源脉长。樟树留下来了,姑祖一生未嫁,天天在樟树下看着远方。镠公在大儿子屋边给姑祖建了一座观音堂庼。姑祖快七十岁的时候,忽一天无疾而终。多年以后,观音堂庼倒了,观音的座位转到祖堂庼。

      彭埠桥村民关于这棵古樟为谁所植的另一种版本是“徐相植樟”。徐相广东为官,在故里手植樟树,寓意叶落归根。徐相为彭埠桥还带来了南国的仙乐“十番”。十番又称十盘、十番鼓、社盘、石磐等。所谓“十”又是实指,一个乐队十个人,十个人吹奏击唱的七种乐器中,有四个人是不同规格的横笛竖箫。“十番”是广东一带古老的民乐,古代皇帝举行大典时以此作为高亢激越的宫廷音乐,寺院道观祭祀时亦用此作为迂回沉静的宗教音乐。十番在都昌其他地方也有流传,但至今能组成乐队演出的唯有彭埠桥村。每年正月十五闹龙灯,或是重要节日迎宾展演,十番齐奏令人耳目一新。2018年元月12日,首届元辰文化节在都昌苏山鹤舍村举行。作为元辰文化核心区域之一的彭埠桥,村民们登台表演十番。著名文化学者摩罗先生听过十番后感叹:“音乐旋律充满金戈铁槊、战马血号的力量感,它既非民间音乐,也非宫廷气息,而像是随军文人的大作,跟大元帅陶侃的军威剑势十分匹配。我在乡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震撼的音乐。”
      彭埠桥人徐相为吏颇具政声,是村史中引以为傲的一个人物。古樟的葳蕤,让一股从善如流的力量在蓬勃生长;古乐的缭绕,让一种向上如登的激情在展翅飞翔。

发帖
90985
积分
1236060
贡献值
113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7-10
  祖祠谁兴?


  秀美乡村彭埠桥处处为景,景景生情。“南山当户”,指的是村前青翠欲滴的南山堪为护村门户。“翠竹为屏”,喻的是村后山上修竹亭亭玉立,宛如锦绣屏风。清朝末期,修竹山峦下是一条阳关大道,饶州府一带从水路经屏峰取道浔阳,或是逆向的从浔阳取道瓷都景德镇,彭埠桥都成为一个驿站,歇脚、打尖的店铺林立,呈现一派繁华盛景。“高桥横锁”,说的是村中一座突兀石拱桥,俗称“高桥”。鄱阳湖漫漶之年,彭埠桥村遭洪水之虐,此桥高拱成为路标,更衬其“高”。有人干脆指证此桥就是“彭埠桥”,也有人推测“彭埠桥”早先应有彭姓人家栖处,只是后来因为瘟疫和战乱而灭迹,更有文化人考据“彭埠”之“彭”,指的是“彭蠡”之“彭”,鄱阳湖古称“彭蠡”。彭埠桥村“高桥横锁”,锁住的是吉祥之气不外泄、邪恶之气不外来。“三水合经”,状的是发源于苏山的南港、老山的北港和云顶山的溪流,在彭埠桥村中汇合,尔后注入鄱阳湖,形成“三水合经”的风水宝地。“莲开七瓣”,道的是村内村外有七口潭,就像盛开的七朵莲花,而莲心就是村中的门口塘,犹如“怀抱明珠”。如果要从文化渊源上去找寻意旨,彭埠桥的莲花祥地意联“白莲教”,无论是陈友谅还是杜可用,“白莲教”在抗元的旌旗上猎猎作响。


  彭埠桥的每处胜景,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彭埠桥人文景观的高地,不在山与水,亦不在树与桥,而在独具风采的祖祠。彭埠桥建于明代的祖祠,规式上简朴而粗犷,“四进三天井”的阔大,在都昌堪称唯一。现任彭埠小学校长的徐建国,叙说起祖堂的建造,力陈与传说中的“祖师”聂百凡相涉。聂百凡当年追随陈友谅而兵败,存留下可观的军中钱财。聂百凡与徐玉如情同手足,资助彭埠桥先祖徐玉如兴建祖祠。其阔大,是为起兵谋反大明的,祖堂可作屯兵练武备战之用。只是忠厚传家的徐氏先祖,容不下半点“反骨”,“祖师”的如意算盘自然落空。徐建国讲述着关于聂百凡遗存下丰厚财宝的另一说。邻村鹤舍的袁绍起,在景德镇低价收购濒临倒闭的窑户,注入投资使之起死回生,渐大渐强,袁家富甲一方,成为鹤舍袁村中兴的标志。袁绍起的“发家史”如谜,他的父亲是彭埠桥徐玉如家的一个佃户,他自己是个放牛的底子,发迹没有通常的茹苦含辛的“奋斗史”作铺垫。有后人便演绎,袁绍起在南山漫山遍野牧牛时,偶然挖掘出了当年聂百凡埋藏在南山的数坛金银,后来不露声色地去景德镇发家去了,再后来荣归故里大兴土木。

  彭埠桥的祖祠是徐埠、苏山一带“东海世家”的徐姓村庄共同的精神家园。一说当年兴建祖祠时,周边四十八屋徐姓共同建造。四十八屋徐姓哪座山上的树合适,匠工只管去斫取。翻阅都昌徐姓村庄的徙迁史,更合情合理的情状应该是,徐埠、苏山一带的不少徐姓村庄是从彭埠桥外迁的,所谓周边四十八屋的徐姓人家,曾把彭埠桥祖祠作为寻根问祖之圣地。为了方便周边徐氏后裔前来祖堂朝拜、祭礼落歇,乾隆年间徐姓人家在离祖祠不远的小巷深处,建有两幢老宅,门楣上分别嵌有“海岱传芳”和“龙泉世泽”的青石牌匾。老屋经时代风雨日渐衰败,遗址尚存。彭埠桥祖祠“无蚊”也有传说。且说祖祠上梁那天,有个胡人牵着一头大骆驼进入朝(音巢)门,好客的村民热诚相待,胡人在酒足饭饱之后面露喜色,放言挥动三扇,可致方圆十里从此无蚊蝇相扰。一村妇嘴长接过话头,哂应:“十里”太远,大堂庼无蚊叮虫咬足矣。此地无蚊三间屋,村上童叟不曾散。至今留在老一辈彭埠桥村民记忆中的是,1970年生产队年代,祖堂的中厅成为村民晚上记工分、纳凉的好去处。

  彭埠桥祖祠的根根合抱的柱子,承载着种种厚重的民俗文化。村民除了有除夕烧“岁火”守岁的习俗外,还有正月十五皎洁月夜烧“元宵火”的独特民俗。元宵节之夜,彭埠桥支族头首在祖堂中厅聚起柴堆起火,其中必有一棵壮硕的树干做“火胆”。孩子们闹过龙灯后,围着火堆烧起灯粑,灯粑被拿捏成各式各样的畜禽状,惟妙惟肖,满口生香。传说彭埠桥祖堂的桁料的联结是没有用卯榫构式,寓意是“高居无榫(损)”。笃实的村民据实道来,这仅是传说而已,祖祠梁柱间还是用榫头构架的,不然如何能历数百年而不倾?

  彭埠桥的很多传说似谜,神秘中令人神往。新时代的彭埠桥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明白通晓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文\图: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发帖
139753
积分
1017286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7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7-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315
积分
7885
贡献值
1129
都币
5
在线时长: 6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6
我的老家
大树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8-07-10
     赞赏

发帖
10357
积分
10018
贡献值
216
都币
0
在线时长: 9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1-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07-10
             彭埠桥的很多传说似谜,神秘中令人神往。

发帖
19493
积分
152911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8-07-10
还没去过

发帖
6497
积分
5613
贡献值
64
都币
0
在线时长: 8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0-3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8-07-10
点赞!!!

发帖
6218
积分
362782
贡献值
210
都币
2
在线时长: 8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8-07-10
花了不少功夫!!!

发帖
11364
积分
306791
贡献值
998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8-07-1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