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3608
-
- 注册时间2014-12-02
- 最后登录2024-09-08
- 在线时间5744小时
-
- 发帖6245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积分682157
- 贡献值9570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62454
- 积分
- 682157
- 贡献值
- 9570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57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02
- 我的老家
- 三汊港镇
|
—
本帖被 鄱阳湖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21-08-31)
—
 都昌县大树乡玉阶村委会玉阶邵村,依傍鄱阳湖,距县城不到5公里,与大树集镇紧接,都中公路穿村而过,环境优美,出行便利。玉阶邵村奉一伯公为始祖。一伯公(1631-1673),清康熙22年从都昌县城邵家街(北宋时称恭仁坊)迁一都篁竺岭。玉阶村村名是因一伯公长子本宸(1654-1739)的名字“玉阶”而来,同时寓意步蟾折桂,拾级而上。 玉阶村现有常住村民1100余人,分别是本宸、本寰、本宝三兄弟的后裔。2016年,玉阶村筹集130万元,新建起颇为气派的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在祖祠的大门两侧,“博陵世家”的横批下,有一副邵姓家族通用对联:“家传南国甘棠树,园种东陵五色瓜”。“甘棠树”的典故源于西周周成王时的召公,召公主“自陕而西”(今河南陕县),他常巡行乡邑,在甘棠树下决狱治事,颇有政声。《诗经?召南》有《甘棠》篇记其事,后来“召棠”衍变为颂扬官吏政绩。“五色瓜”的典故源自秦朝时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之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郊。瓜有五色,世称“东陵瓜”,“召”通“邵”,西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改为邵姓。“邵”“盛”两姓同源,在玉阶村民的口口相传中的一种解释是,南宋皇帝的老师是邵姓大儒,大儒忠于宋室,有“邵不思元”的说法。大儒惮惧元朝统治者追杀,后裔将“邵”姓改为“盛”姓。其实有据可查的关于“邵”“盛”同宗的另一种解释是,天下邵姓多奉周朝的召公奭为始祖,召公奭后裔一支姓“邵”,一支以名为姓,称奭氏,奭氏后人在西汉时避汉元帝刘奭的名讳,改称盛氏。“奭”现读“shì”音,古代盛、奭都为同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