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处 是故乡 在江西都昌,有定居俞姓约150人,主要是从安徽泾县和赣南迁入。都昌没有俞姓村庄,三汊港镇老街上散落的七、八户俞姓人家,奉清乾隆末的俞仲蒲(1771-1834)为始祖。俞仲蒲自安徽泾县榔桥河南山村逃荒至都昌县城,定居在金街岭附近。他的曾孙俞中棠(1872-1938)于清末民国初年,由金街岭迁居至三汊港港头胡家坝,现属三汊港港头社区居委会所辖。 俞中棠130余年前由县城迁往三汊港,是因为当年的三汊港,凭着畅达的鄱阳湖水系,成为商贾云集的码头。俞中棠的老家安徽泾县有“中国木梳之乡”之称,但泾县榔桥俞姓的祖传却是“绣花线”工艺。河南山俞村人既可用蚕丝纺织成纤柔的绣花线,又能把绣花线的营生做到三江四海。时光的长线不绝如缕,五彩绣花线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小集镇,有的打起了结头,不再在巧手间穿引;有的已然化茧成蝶,华丽转身。现在,港头的俞姓人家已没有一家从事老祖宗传下的绣花线行业。 “缘愁似个长”的绣花线,扯不断的是俞姓人家与原乡的那份乡愁。1995年,港头俞氏派出“圣”字派的长辈赴泾县榔桥河南山村寻根问祖。河南山村如今只剩廖廖几户俞姓人家。昔日俞庄的绣花线一头系着锦锻亮身、轻挪莲步的享用“小姐”,一头牵着风尘仆仆、走南闯北的供商“大户”,据说俞姓人家在民国时期靠着绣花线的生意,家境大都殷实。新中国成立之初,不少人被划了“地主”成份,迁徙他乡立足谋生。榔桥俞氏“河涧世家”的老祖祠还在,诺大的天井被别姓围砌起来养鱼,可见昔日之阔大。河南山俞村早先除了绣花线产业,还有不少人行医。本来关于“俞”得姓的一种说法,是远古祖上有个叫“跗”的人是太医,能药到病除治愈疾患之人,“俞”通“愈”而授姓。 乡愁是一边流浪一边播撒的种子。三汊港镇俞姓人家在心安处落地生根,把港头视作他们的第二故乡。[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