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22阅读
  • 14回复

[ 他山之石 ]读“西方哲学史”思考点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1
— 本帖被 Mecca.xu 从 【他山之石】 移动到本区(2013-02-18) —
西方哲学史思考点滴
                                
                                                   李梦奇

      最喜爱的哲学家:

      1马可·奥勒留。以其《沉思录》的“甜美、忧郁、高贵”的惊人魅力吸引了我。我惊讶于世间还有这等圣人般的纯洁、温厚。

      2尼采。受制于自身的理解力和投入的精力,我不敢对他做任何概括和评价。但他对宗教赋予“奴隶式道德”的定义让我很有感触。

      基督徒给我很多美丽的印象:平和、温暖、诚挚、爱心……也许是人世太多丑恶,人生于世遭受太多伤害,相信当多数人看到一群那样的人时,会有一种突然伫立天堂的感觉:万物祥和,春风拂面,和熙的阳光抹去了每一处阴影,你突然可以轻松,可以放心地卸下沉重的铠甲,可以这样的毫无防备。你会感动,会感恩,继而会虔诚。这是我的理解。但确实,当你温顺地走下去,你也会丢弃自己的个性,个性在那样的环境中太另类、太狰狞。我不太了解基督教是否是想创立一个和谐的世界,但大自然给我的启示是,和谐与个性并不冲突。

      想来人很可怜,似乎一生都在寻求着平等、寻求着庇护、寻求着某种解脱。在我看来,同乡会、战友会、宗教以及酒鬼都是这一魔咒的产物。可以想象这些都是怎样庞大而参差不起的集体!弱者寻求这种将自己淹没于“群众”中的美丽感觉,不管绝对地位怎样,相对地位的一致让他获得了平等和安全感,这为幸福感的建立带来了极其深厚的底座。在此过程中,乡情、战友情、对天父的爱和乙醇起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宗教固然有其特殊性,她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跨度就足以说明。但她同样起于弱者的需求,于是也带来了奴性的色彩。单从信徒与天父的关系这一点上就很有问题。这对关系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两个词——孝子。不否认孝子爱的真诚,但不可否认,一个从小就十分“懂事”的孝子,在他一生中是不大可能做出极富创造性、开创性的工作的(尤其是艺术领域)。因为他身上贴上了太多标签、涂抹了太多父母的色彩,他已经看不清自己的原貌、也忘记了去研究自己的“特性”。已经有人铺好了铁轨,只等着列车去自己改装以适应那条轨道。

      慈爱的父亲应该是民主、开放、包容的,希望自己的儿女对自己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的父亲怎么会是慈爱的好父亲呢?

      3维特根斯坦。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典范”: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一群极不平凡带有悲剧色彩的家族成员,都让维特根斯坦其人充满诱惑。通过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我觉得他是一个大脑和心灵都充满理想色彩的人,而他一生也确在不断地追寻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虽然这种人往往一生都笼罩着阴郁的色彩,结局也往往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情,但这种人才是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往往,人类社会和时代的弃儿才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标签,才是让这一物种散发文明之光的原因所在!我认为,让一代代人接触这些人类历史中最为璀璨的存在是所有教育体系的责任和义务,这既与时代无关,也与国家无关,更与文理的分科无关。可我到如今才知道他们,我不惭愧自己的无知,但真的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我们自己感到遗憾。

      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本身的角度研究哲学,这也是他引起我兴趣的原因之一。我想起了小时候曾对语言产生过不小的困惑。或许是那时被一些“伟人事迹”所误导——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当时我心目中自然科学的王者,却从小是个沉默寡言的“闷葫芦”;稍后知道的爱因斯坦,我心中天才的代名词,从小就没有要表现自己的愿望,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只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做自己的研究,他所总结的成功的公式中的一项就是“少说废话”;还有已经淡忘了名字的一些作家,有着美丽的文笔,在公共场合却往往有口头表达障碍……再加上目睹一些同龄人幼稚的夸夸其谈,一个同样幼稚的头脑中诞生了一个怪异的观念:世界上最深邃最智慧的东西都是在最封闭的心灵里的,因为需要与周围太多的平庸隔离开。这个说出来令人厌恶的观念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的幼稚不足以把持住它。总之,发展到后来,我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体会的,而体会的东西有太多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再后来,我认定语言是个苍白而肤浅的东西;而最终差不多的结论是,想想就行,别太执拗地去梳理、归纳、总结。在这个诡异的发展进程中,我另一个“发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曾经十分迷恋比喻,它太形象、太生动、太有魔力,它为修辞带来了美丽的画面感,又为说理找到了雅俗共赏的捷径。在文学作品中,它似乎总能轻易地拨动心中的那根弦,引发美丽的意象彩蝶纷飞般萦绕脑际。这也许有“通感”的功劳。至今还记得在看《麦琪的礼物》中那句“接下来的时光有如长了玫瑰色的翅膀,愉快地飞逝而过”时,我仿佛置身于下着花雨的花园里,呼吸里都充满了甜蜜的芬芳。简单的一句立马把女主人心里的和整个故事的幸福、浪漫、甜蜜都弥散到读者的感觉里。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那一大段用比喻对琵琶声的描写,把读者所有的感觉器官都打通和俘获了,都在敏感地捕捉着那原本抽象的旋律。

      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感觉的东西,不需深究。但当比喻用在说理时,却带来了许多问题。青春期的躁动和无聊曾让我神经质般解剖着读到的说理性比喻句。初看上去,作者似乎很顺利的说了他想说的。但一细究,就发现本体和喻体有太多的差异性,越想越觉的它的不合适或不充分,总之是不严谨。

      当发现语言太多的不可靠性,我就越发信服了自己得出的那个结论。以致在其指导下养成了思维散漫的毛病。后来看到一句类似于“思维不被表达就难以深刻”的话,猛回头,明晰了自己的荒谬和种下的苦果,才渐渐走上了拨乱反正之路。不过,现在想来,这更像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骗局,我本就缺乏思维的逻辑性,本就缺乏严谨缺乏组织性,本就比较懒惰,结果自作聪明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偷懒。

      扯得较远,但因为自己曾关注过语言本身的问题,知道维特根斯坦时就十分兴奋,心中更是冲动的产生了很多“if……”这样的句式。这也许是世界上很多庸人用来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提升生活的希望和激情的惯用手段,所以尽管稍显猥琐,我也就不责难自己了。

      4让·保罗·萨特。当我在网络上看到各种粗俗、恶劣的对骂、评论、留言;当我看到各大媒体的新闻充斥着对“社会公众人物”不负责任的关注和猜测;当看到我们日渐丰富壮大的媒体充斥着信息垃圾……我就在想,这些人配享用自由吗?萨特极度强调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许正是出于要为自由的享用确立一个门槛。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没有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将多可怕。自由的得来是如此不易,自由是如此的正确,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公民没有自由的社会。既然确立了自由,那就必须要确立全民的责任感以防对其的滥用和践踏。萨特对人的要求很苛刻,很理想,却也合理。
    



[ 此帖被咸济在2011-04-12 08:21重新编辑 ]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8
积分
18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4-1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2-04-15
哪天可以学习下

发帖
3524
积分
23590
贡献值
1
都币
14
在线时长: 6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9-21
       当你从一个小城镇来到大城市,也许你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你看上去焕然一新,但其实你还是你,你只是装着旧酒的新瓶。一个更大的舞台并不一定能给予你深度。如果要换掉旧酒,哲学是可以信任的力量之一。
              
       人本身就是一部嚼不完的哲学。

发帖
1849
积分
5419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07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4-27
迟到的学习.
又见一信学识和情感丰富版主
拜读
发帖
40
积分
142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4-14
但每个人的幸福是不同的,自己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里的笑声有多甜;幸福不是你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平安到家;幸福不是你的爱人多漂亮,而是爱人的笑容多灿烂;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时的喝彩多热烈,而是失意时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别倒下!幸福不是你听过多少甜言蜜语,而是你伤心落泪时有人对你说:没事,有我在。

发帖
13054
积分
25303
贡献值
1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1-28
我的老家
蔡岭镇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4-1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1631
积分
16994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5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4-12
时间关系,暂看了一。
很惊叹李老师的教育能力,你把李梦奇培养成了一个杰出的思想着。
对于2,我想说的话是:认同作者观点,我认为,任何一个人最终都会知道自己的弱小,每个人在社会面前都是弱者。这就是基督教生命力强大的原因之一。一个人拥有宗教的目标的生命历程是个不断舍得的独特过程,其个性是美丽的。意思说:上帝不美丽,美丽的是不断向上帝靠拢的人生过程。
对于3,我想说的是:认同作者观点。关于语言,我认为,用语言来表达、认识的世界,充满了语言带来的谬误。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物眼里的世界比人眼里的世界更真实。但语言是思想的基本工具,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但假的东西也可以是美丽的。艺术的形式是构建在虚拟的基础上的。比如绘画,画的本质是画布和油彩,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亦真亦幻的东西。
关于自由,作者的观点十分正确,自由是最宝贵的东西,人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比如挣钱的含义就是想摆脱物质对人的束缚。但一个人的自由必须和他人的自由共存,这样就产生了法律(孟德斯鸠说:法律就是一个人的自由和他人的自由共存的条件)和道德。这样为了他人的自由约束自己的自由就成了一种社会认同的文化和美德。就事论事,读完后再思考吧。

发帖
22386
积分
454606
贡献值
797
都币
12
在线时长: 60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4-12
很有思想,赞一个!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4-12
曾与一老乡漫步于北京街头。他目送着一辆辆穿梭来往的汽车,不厌其烦地向我普及各车牌号中字母所蕴含的权利和力量,告诉我假如你开的是这两车,你回乡时,各级领导将会怎样的前呼后拥,你一路将怎样的风光无限。让一群与自己毫无共同语言的人一路?还任其切割着我的自由、污染着我的兴致?我很漠然地表示自己不喜欢。他笑道“那是因为你还没开上那辆车,等你到了那个位置你就不会这么说了”。显然,我只是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我当时是很无法理解为何他能这么不假思索地认定我就会向往“那个位置”,尽管已经见怪不怪了。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4-12
4、让·保罗·萨特。当我在网络上看到各种粗俗、恶劣的对骂、评论、留言;当我看到各大媒体的新闻充斥着对“社会公众人物”不负责任的关注和猜测;当看到我们日渐丰富壮大的媒体充斥着信息垃圾……我就在想,这些人配享用自由吗?萨特极度强调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许正是出于要为自由的享用确立一个门槛。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没有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将多可怕。自由的得来是如此不易,自由是如此的正确,我们不可能再回到公民没有自由的社会。既然确立了自由,那就必须要确立全民的责任感以防对其的滥用和践踏。萨特对人的要求很苛刻,很理想,却也合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