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七)
经过苦卤浸泡,烈火焚烧,冷水淬沥,反省过滤的心灵,是澄明不染的。拥有这种心灵的人,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卑躬屈膝,坦坦荡荡,落落大方,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一五八)
不要过分相信肚子,以为吞咽下去了,就能吸收营养;不要过分信赖感官,以为感觉到了,就能逮住事物的本质。牛明白前面的道理,所以对吞咽下去的青草,要进行反刍;人难道不应该清楚后一点——对感官得来的原始材料,应该通过内心的反复咀嚼,从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终才能获得要旨。可惜的是我们人类往往因为懒惰,不愿运用心灵的力量去思考,用囫囵吞枣的方式,去对待我们从外界得来的第一印象——这个唯一能加工出真理的材料。不然,我们为何总是离真理那么遥远?
(一五九)
单纯是避开驳杂的丰富,有如晴空万里,既没有浮云蔽日,也没有飞鸟翔集,因而也是一种彻底的澄明。
(一六0)
当话语成了权力的附属品时,他的沟通功能就退化了,协调便退避三舍,服从则粉墨登场。
(一六一)
心如不系之舟;禅,就是安定此舟的锚。
(一六二)
此心安处是吾家,不安家亦如旅社。
(一六三)
站在镜子面前,只看见自己的好,看不见别人的俏;站在玻璃面前,发现的是别人的好,发现不了自己的俏。因此,要想有自知之明,且兼有知人之智,两只眼睛就当各有所司。
(一六四)
幼时依人,成时人依,老大则应一无所依以为追求的真谛,直逼空境。无怨无悔,平静坦然,回归本原,他的人生才是圆满的,倘若嗟天咒地,攀东比西,恨造化之不公——不能一视同仁,那他的肉体也不会因此而免于毁灭,可灵魂生活却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缺陷。我本从空出来,在肉体离开人世时,精神上若不能空空对接,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抱憾的事。
(一六五)
人生如梦,就怕梦醒;因此,做清醒的梦者,才算得上高人。
(一六六)
理智若不扣住感情的胸脯质问,就不会遭遇感情斫过来的耳光而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