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谜语写在灯笼上让人来猜,称为灯谜,古称射虎,是元宵节时城里的文人,或者大户人家的女人孩子们玩的一种智力游戏。这些知识是我从电视上或者书本上看来的,记忆中的猜谜与元宵或者灯全无关系,我的村人们可以在劳动中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是一群人聚着说闲话的时候,只要其中有人说出一个新颖的谜面,立即就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你出我猜我出你猜,玩个不亦乐乎,差不多每次都要到所有能想起的谜面说一遍后才兴犹未尽地结束。和我一起玩猜谜的村里人当时全然不知灯与谜语、元宵与谜语的关系,也就更不知道谜语还有“射虎”这样稀奇古怪的别名。
“打个谜你猜一猜,猜得口里血晒晒。”——苋菜。“打个谜你估一做,估得口里不咕咕。”——萝卜。村里的谜语很随意。一块玩猜谜的有大人有小孩,那时读过书的人不多,大人差不多都是“一字不识”的,或者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的,只有像我这样年纪的小孩才认识几个字,所以谜面差不多都是生活中的口语,随手牵来组成一个谜面,却都很形象,很有生活味。“兄弟七八个,抱到屋树过,分起家来衣裳都撕破。”这是一个贫苦家庭的生活写照。“一尺红绿布,丢在大染缸,看又看得到,摸又摸不到。”过去的布很多都是在自己家里染出来的。“深山涧里一滴血,放牛崽俚看到不说。”这个谜面把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描述得惟妙惟肖。谜底是山楂,俗称猴枣。如果你在山里看见一簇红艳艳甜津津的猴枣,一共就几颗或者十几颗,你会叫大家一块来摘吗?当然,摘下来的果实你可以和别人分享,但对采摘过程中的那种幸福感估计你也会有点自私。
打个谜你猜一猜:门角里一只怪,拉出来四只奶。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谜,你是很难猜出谜底来的。村里的谜语的谜底差不多都是曾经的生活用具或者生活事件,一个人对生活了解得越多,猜谜的能力就会越强。“兄弟两个一样长,肚里一肚横肠。”——楼梯。“兄弟两个一样长,白天烤火夜里乘凉。”——火钳。“半天云里一把号,飘来飘去两丈高,不怕日头不怕雨,只怕狂风闪断腰。”“半天云里一栋楼,三个观音坐里头,不怕风来不怕雨,只怕日头晒破头。”“石山对石山,山门永不关,老虎团团转,兔子滚下山。”你知道说的是什么吗?你可能说,呀,太难了吧。确实如此,因为我们离曾经的生活越来越远。
猜谜的趣味性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趣味性,更强调猜谜过程的互通性,与猜书本上的谜迥异。“一只葫芦七只眼,哪个猜出了好大的胆。”——人头,谜底吓人。“酒盅大个头,笸箩大个口,又可吃得人,又可打得狗。”——雨伞,谜面吓人。这样的谜语,你可以想像得出出谜人与猜谜人当时的表情。再来一个谜:“门角里一只鬼,拉出来讲道理,钳住你的耳朵,问你几多年纪。”这个谜不仅在于谜面里说“门角里一只鬼”,更有趣的是谜面中的那个“你”字,从语法上来说,这个字不应该是“你”而是“它”,于是,你可以想起这个谜的时候想起一个场景,出谜人说谜的同时,或重或轻地揪住猜谜人的耳朵开玩笑。自然,这往往发生是大人和小孩之间。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不管别人怎样用力双手揪住他的耳朵,他都能三下两下就挣扎出来,或许就是从这样的场景中练出来的。
如果看见一个流鼻涕的小孩,大人差不多都要“打”一个谜语:一对白狗,站在巷口,看见人来,趱劲往上走。
“兄弟十个上雪山,八个辛苦两个闲,去时大雪纷纷下,来时春色满人间。”这个谜语怎样,你千万不要认为很有几分诗情画意,这是一个骂人的谜,谜底是瘌痢抓头,很俗。村里人口口相传的俗谜语不少,“四耳朝天,八脚落地,中间扯炉,两头冒烟。”“歪卵戳歪膣,双手握糟皮,戳又戳不进,娘的瘟毛逼。”“肚皮吸肚皮,鸡巴在肚里。”打这样的谜语差不多都有恶作剧的味道。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雅的人对这些谜语可能会加上“俗不可耐”的评价,说猜这些谜语是“低级趣味”。我不能说雅人的批评不正确,但我依然会喜欢那些谜语,因为我和我们村人们本不是雅人,因为我是在俗的环境中长大的,那是我的乡俗,我爱屋及乌。现在的一段荤段子可能比这个更“俗不可耐”更“低级趣味”,依然为许多雅人“津津乐道”。
与灯谜相比,村里的谜语确实有点俗,这喜欢这种俗,还有一个原因是村里人知道自己的俗,有雅的向往。“头顶千把剑,身被万层纱,前世造了恶,身上一身疤。”“深山乌凹是我家,别树落叶我开花,盏盏灯笼重重挂,老少见我笑哈哈。”对于这样的谜语,村里人有另外一种评价:好有文采!“深山涧里一只墩,放牛崽俚坐不稳。”——牛屎,说起这样的谜语时,村里人的表情是嬉笑。“一身红衣半边空,我陪小姐过今冬,桃花开,分别去,树叶光,再逢相。”——火桶。说起这样的谜语时,村里人的表情是庄重。因为贫穷,因为没有文化,他们不能享受高级趣味,他们只能无限地向往雅。
“大哥披枪过坂,二哥钻天打洞,三哥屋上晒磨,四哥树上望人。”谜底是豪猪、野猪、蜘蛛、斑鸠。斑鸠有山斑鸠、火斑鸠、珠颈斑鸠,其中珠颈斑鸠最多,故班鸠也叫斑珠。这四个“猪”拼成一个谜,是不是有点“亦雅亦俗”的味道呢?
村中的小巷里,山路的平坦处,田野的树荫下,冬天的火堆边都可以是猜谜的地方。人们把出谜面叫做“打谜”,这个“打”字其实别有一种意思。口口相传的谜语,少年时听爷爷“打谜”,老年时给孙子“打谜”,几十年过去,还和原来一模一样吗?记不全的只能自编着补上去,或者自己从生活中悟出新的谜语,这都是“打造”。“打造”出来的谜语,如果很有“文采”,就会为更多的人所“打”,如果很差,就可能会遭到别人的否定。“四只角,四只脚,两只翅膀扑啊扑。”记得这是我的一个族姑“打”的,谜语一“打”出来,猜的人都说“不算,不算”。以后再也没听其他人“打”过这个谜语。
因为不识字,村里“打”字谜很少,我记得的只有这么两个:“百万军中卷白旗,天下无人去征西,秦王斩了余元帅,骂得将军无马骑。”这个谜语我后来知道出自《金瓶梅》,后面还有六句,分别说的是一至十。“两人力大冲破天,一女踏破半边田,我想骑羊羊骑我,千里姻缘一线牵。”说的是“夫妻义重”四个字,不知出自何处,但肯定不是我的村人或者乡人“打”出来的。
打个谜你猜一猜,是一种乐观的精神。我的村人们,我们的乡亲们,还有我们一代一代的先祖,于贫穷的物质生活中享受快乐,传承并丰富着我们的乡俗文化。
打个谜你猜一猜:上圆下方,下圆上方,内圆外方,外圆内方。猜四种物品。
你也打个谜给大家猜一猜,有个前提:要书上不载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