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44阅读
  • 50回复

【参与社会】亲近鲁迅(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0-11-21


阅读鲁迅作品,有益于个性的健全、创造精神的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字能力的提高。


 


事实上,在一个欲望高度膨胀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理性的洗礼;在一个被时髦追赶得气喘吁吁的时代,我们格外需要静下心来咀嚼经典的滋味。


 


鲁迅著作是20世纪中国文化的经典,也是当代人宝贵的精神食粮。





发帖
27
积分
373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7-18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0-11-22
以下是引用客人(59.62.*.*)在2010-11-19 9:02:00的发言:

 


 


可喜可贺,都昌骄傲。


 


 


 


希望李老师保住自己的风格,只有永保自己的风格才能永保艺术青春。。。。。。


 


 


 


发帖
1
积分
129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8-16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0-11-22

发帖
2353
积分
28996
贡献值
4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493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24
我的老家
蔡岭镇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0-11-22

中国的文化教育,从来都是以政治服务为中心。中国所谓的文化主流,基本上都是以政治色彩的文化为主流。


执政党的统治权力巩固了,当然不愿意看到那此能开启百姓思想的文章,也就很容易明白鲁迅的作品从小学中学甚至大学课本中被删去的原因。


中国是在野党的中国,鲁迅是底层百姓的鲁迅!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0-11-23


我深爱着鲁迅先生。先生,您在博物馆外照的第一、三两张照片,真的是好极了。那照片中苍茫的灰色的天空和大树及西下的夕阳,简直就是鲁迅先生的时代了。



发帖
466
积分
5056
贡献值
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0-11-23

 


我深爱着鲁迅先生。先生,您在博物馆外照的第一、三两张照片,真的是好极了。那照片中苍茫的灰色的天空和大树及西下的夕阳,简直就是鲁迅先生的时代了。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0-11-24
以下是引用我是海在2010-11-22 13:21:00的发言:
正因为中国太需要鲁迅了,所以。。。才容不下鲁迅。越是人民需要的,越是被。。。剥夺。人民最需要民主和自由,民主和自由就离人民最远。

非常到位的肯定!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0-11-24

鲁迅滚蛋了,他笔下的人物欢呼雀跃( 凤凰论坛)


                                                                                                       萧让

近来,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的文章,引来一片争议,赞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笔者认为,在近年来对鲁迅话题经历了沉默、回避、冷淡的过程后,现在让其滚蛋,已经是时候了。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想想,这些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

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当今的社会不需要“投枪和匕首”,而需要赞歌、脂粉、麻药。正如陈丹青先生讲的“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对于“开胸验肺”、“以身试药”、“周公拍虎”、“黑窑奴工”、“处女卖淫”、“官员嫖幼”等一系列奇闻,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让我们彻底赶走鲁迅,欢迎“小沈阳”,让人们在开心笑声中忘却现实的不公和苦痛,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


发帖
22
积分
692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8-26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0-11-24

 


从人的现代性素质来看,鲁迅作品仍然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照见我们所存在的缺失。


发帖
3524
积分
23590
贡献值
1
都币
14
在线时长: 6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0-11-24

与鲁迅先生重温伤痛


                                      作者:朱航满


  小引


  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独坐在孤灯下,怀着无比的沉痛与愤恨,写下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那夜,先生的笔紧紧地握在手中,从页头到页尾,一直的倾泻下去;那一夜,先生又是无眠,一根香烟接着一根,熏蒸着一颗愤怒的心。黑暗的夜晚里,四周如浓墨喷过一样,惟有先生的书桌上,还有一盏孤灯,依旧闪烁着姿键的火苗。我透过历史隧道的浓雾,仿佛又看到了先生在桌前沉思的背影……


  时间的流逝就像磨石一样磨砺人的思想与肉体,使人在经历了日常生活的繁复与苍桑之后变得日益的锋利和透彻,如尖刀一般,能刺破一切试图阻挡的外物。


  当七十五年后的一个冬日的夜晚,我坐在书桌旁,翻开先生的书,打开到204页,《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全集·华盖集续编》海南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再重温十年前读过的文章,我的心便一下子被慑服,被震撼,这惊心动魄的文字,传递了多少文字后面的愤懑、抑郁、苦痛、折磨、煎熬、悲悯和无奈啊!相隔十年,我又读先生,却是无泪的悲伤,为刘和珍君,为这备受苦难的中国,为这曾经忘死搏斗的青年人!那是一个青年人,在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国家,面对他身旁的人群,带给他的失望、落寞和寂寥!那是他与先生在灵魂上距离最近的时刻!那也是他对于那颗伟大的心灵最深切理解的时候!读这久违的文字,我仿佛又看见了先生,他手握笔管,在夜灯下奋笔疾书,流淌着一行行愤怒的带血文字。那一幕幕的惨景犹如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中翻滚,使得他心如刀绞!


  


      血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在段琪瑞执政的北洋军阀政府前请愿,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掩护奉军,炮击大沽口;抗议八个帝国主义国家无理要求撤除在津沽口防线的最后通牒;抗议段祺瑞屈从他们的这种无理要求的卖国行经;抗议执政府卫队于前一日开枪杀伤请愿的代表。


  他们高唱着《国民革命歌》,呼喊着口号,挥舞着手中的旗子。他们相信,正义总会战胜强权;他们相信,人心总是向往着美好;他们更相信,爱国永远都是无罪的。


  然而,他们没有预想到,真的是没有预想到——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就在眼前。


  一阵凄厉的鸣笛声,一把把雪亮的军刀在太阳下寒光闪闪,一排排密集的枪声震天响起。执政府的门前顿时血肉横飞,哭喊惊动天地。一批手执军刀和警棍的卫兵在枪声后冲出大门,把他们手中的武器挥舞。在奄奄一息声中永远地记住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


  此时此刻,最文明的达观贵人成了最无耻与下流者,最神圣的地方成了最肮脏与可恶的场所!可怜的学生,手无寸铁,空有一腔的爱国之情,换来的却是冷漠的枪口、棍棒以及血淋淋的屠杀!文明与野蛮的较量;道德、良知对禽兽的无声抗议!野蛮的屠伯们用文明的枪口扼杀了文明!


  先生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先生绝望了,四十余个可爱的青年倒在了血泊里,他们的尸体就是明证!


  青年啊,他们青春的脸庞,娇人的笑容,勃发的英姿,志向远大的救国雄心,却是在瞬间里幻灭了,在强权暴夫的一声喝令下消失在活着的人世间。


  请记住,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刘和珍


  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一个学生。一位可爱、秀美的年轻人。她爱笑,她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她对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满怀着信心。因此,她是决定要以自己微弱的力量为这个国家做一点事情的。在中国,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谁能够给青年的刘和珍君指出一条明亮的道路?


  刘和珍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她早早就预定了一年由先生主编的杂志《莽原》。她说,读先生的文章,常常使她惊醒,让她觉得这个中国是多么地黑暗,让她义无返顾地刺破这浓墨的铁幕,让她做一个冲锋的战士,疾声地呐喊那被称作为“醉虾”的睡客!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就开始承托着如此沉重的使命与责任。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刘和珍君啊!


  一个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一个被所谓的“男女武将”强行拖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学生!


  一个“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女大学生!


  一个“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热血青年!


  一个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面对屠伯们四面的罗网而“欣然前往”的勇士!


  一个“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但她还能够坐起来,一个士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的真正的猛士!


  她,刘和珍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她是真正的勇士,沉勇而友爱;她是冲向黑暗的猛士,毅然而卓着!


  我也终于的知道:


  历史是用鲜血来书写的!


  青年人的血涂洒在北京的大街上,被初春的风吹拂的满城血腥。


  那可是青年人的血啊!那是用实弹从冰冷的枪口里射击而出的鲜血,喷薄而出。


  这青年人的血迹,“不但不掩于墨写的慌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他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无花的蔷薇之二》)


  先生点燃了又一根香烟,在烟雾中他依稀看见了那些青春的脸庞,其中就有他的学生刘和珍君,他们在那里向先生哭泣、悲鸣和诉说着什么!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无花的蔷薇之二》)先生默默的对他们说。


  


      鲁迅先生


  大屠杀之后的第七天,即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公元1926年3月25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遇难的刘和珍及同友杨德群君举行了追悼会。鲁迅先生独自徘徊在礼堂的外面,他是不愿意看见青年们悲伤的脸庞,他是不愿意在青年人面前淌泪的!


  一个姓程的青年走到先生的面前,悲痛的说,“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先生说:“没有。”


  青年说:“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先生无语。


  是啊,能说些什么呢?现实已经是如此的证明着,还需要口舌的佐证吗?


  “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人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语言?”


  有时候,沉默便是无言的抗拒。但,先生失望了。“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四处的流传,使先生感到了悲哀。“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流言,是杀人于无形的软刀,是残暴者和看客们致人于死地的笑声!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睹。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之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这便是“无声的中国”,这便是“沉默的大多数”!呜呼,“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鲜血无法用水来清洗,战斗是无法用时间来抹干的!


  先生在黑夜里注视着窗外,久久地,香烟从手中升腾而起,徐徐地……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先生是不赞成青年们赤手空拳地去于暴夫们搏斗的,也不赞成向他们苦苦地乞求、哀怨、抗议。对于暴君,换回的只能是快意撕杀的狂妄的嘴脸。面对黑暗的统治政府,先生是已不存希望;面对灭绝人性的屠夫,先生是绝望的!“呜呼,人和人的魂灵,是不相通的。”(《无花的蔷薇之二》)


  “我以为‘女士’和‘未成年’男女孩童,参加学校运动会,大概倒还不至于有很大的危险。至于‘枪林弹雨’中的请愿,则虽是成年的男女志士们,也应该切切记住,从此罢休!”(《空谈》)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空谈》)于黑暗,先生是理性的面对,不抱留幻想,也决不孤注一掷!因而,先生疾呼着那些可爱的青年人,“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空谈》)


  但是,这请愿也决不是无谓的流血,也决不是简单的死亡。“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只是,这代价太巨大了。


  烟快要燃尽了,先生很快用笔在纸上写下了最后的一句话:“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时,正是夜最黑暗的时刻,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还是初春,但天却依旧的冷,先生裹紧了身上的衣装,仰望着东方,长叹一声……


  


注释: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