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087
- 积分
- 14960
- 贡献值
- 126
- 都币
-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响边 都昌人说的响边,是那种装面子爱显摆说大话的人,换句话说,响边喜欢摆脸。不过,响边摆脸是有限度的。如果摆脸摆到淋漓尽致,就是大响边。响边摆脸,是三角钱摆四角钱的脸,如果每时每刻都要摆死老鼠脸,就算是超级响边。超级响边不算真正的响边,已经变成白面了。 有人把响边写成醒边,一是因为普通话中与响边的“响”读音和词义相同甚至相近的都没有,只好找一个字来替代,二是县城片区说响边的“响”和清醒的“醒”完全相同。只是“醒”的全部词义都和响边的爱显摆装面子扯不上,我认为应该有另外一个字,一番妄意的猜测之后,想到了“响鞭”这个词。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鞭术的时候,有时会甩出一声声清脆的啪啪响声,这就是响鞭。鞭子能甩响的原因,据说是因为甩鞭子时,有一个力量顺着发力的方向传递到鞭子的末梢,力量越大,传递的速度就很快,当这个速度超过音速时,就会产生音爆现象,从而发出啪啪的响声。 我也玩过甩响鞭,只有时能甩出响声,有时甩不出。一个响鞭啪的一声甩出来,那叫一个威风,很是引人注目。一帮崽俚打皮老鼠,鞭子打得啪啪响,比单纯的打皮老鼠更好玩。那也叫响鞭。 古代皇帝也喜欢响鞭,还用在了仪仗之中。銮驾仪卫中有人佩一种很大的鞭子,朝会时甩出响声来,显皇帝的威风,使人肃静。宋代人高承《事物纪原》这样写道:“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宋徽宗年间的《东京梦华录》开始有明确记载,皇帝出行的时候,驾近,就会排列横门十余人一起击鞭。 用都昌话读“响鞭”,与我们说的“响边”很接近。甩响鞭是一种凭空的显摆,与响边的爱显摆装面子基本相同。本来我想把响边写成“响鞭”,考虑到用“鞭”称呼人不怎么合适,虽然我们也用“长马鞭”称呼人。还有就是有人会“响得谬边”,据此觉得用“响边”更合适一点。 玩响鞭的时候,收鞭往内,可以叫做“往后面一吸”,再一甩出就是个响。某个人不在舞台,而是在朋友们面前,拿个鞭子一吸一甩一吸一甩,显本事玩个不亦乐乎,不就是吸吸响响的响边吗! 一般认为,“响边”是个贬义词,但响边只是可嫌,烦人,有些讨厌,却不是可憎可恨的一类。响边还有可爱的地方。“嗯这个响边”可以是臭骂,也可以是笑骂。笑骂的时候不仅不是指责,甚至有表扬的味道。因为响边“作响”主要是显摆自己的长处,损人的情况有,但较少,且损人程度不是特别严重。 我有个熟人喜欢打牌,年轻时我们住一栋楼上,如果他半夜里在楼下高声叫我,就表示他赢钱了,然后我们就上馆子喝酒。如果一夜无事,不用问就知道他输了。后来他玩得大赢了很多钱,就三天两头请这个请那个,随便有个理由就请个两三桌,向别人显摆他怎么怎么会打牌。但后来,他输得一无所有,老婆孩子过得很苦。响边虽然不怎么伤害人,那是是关系比较疏远的,如果是响边的亲人,往往会爱害不浅。 一个人作点响,我认为是正常的是应该的,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只要不过份,不要做大响边,不要响成了白面。动物甚至植物都知道要显摆。花开得万紫千红的,果实黄橙橙的,孔雀开屏等等都算得上作响。但年纪大了,做老响边,就不算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