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徐埠小学教师袁早喜
有人把教师比如蜡烛,说的是教师的无私奉献;有人把教师比做梯子,说的是教师甘为人梯;有人把教师比做园丁,说的是教师的辛勤劳动;有人把教师比做绿叶,说的是教师的平凡朴实。认识都昌县徐埠镇高桥小学的袁早喜老师后,我想说,无私奉献、甘为人梯、辛勤劳动、平凡朴实都还不能算是做一个好教师的最高要求。安居乐业是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最简单概括,作为一个从事阳光下最崇高职业的教师,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更需要乐业,要以从教为荣,以执教为乐。袁早喜老师便是这样一个乐于事业的人。他对自己说:“师者艰辛知多少,许其孺子乐其中。”因为乐业,他为教育事业做到了淡泊名利甘守清贫,因为乐业,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因为乐业,他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学生时才能激情燃烧才华横溢。
一九七七年夏天,袁早喜老师高中毕业了。尽管说这前的他在学校里是个优秀学生,成绩在全班乃至全校都名列前茅,但他就读的那所乡办高中的教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有的高中课教师只有初中毕业水平,一所高中每年能考上一个两个上大学的上中专的就能让校长很了不起,因此,袁早喜老师高考落榜了。因为家贫,因为父母年纪已高,他不能继续留在学校的补习考大学,回到了家。袁早喜老师心中充满上大学的希望,他想,在家复习功课不要上学的费用,还能在生产队劳动挣些工分减轻父母的负担。
劳动了一个暑假之后,袁早喜收获了乡亲们送给他的一份厚礼——在村里的小学做教师。乡亲们说,在村小教书能让袁早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功课,乡亲们希望自己的村里能考上一个大学生;乡亲们还说,现在乡下人都自己的孩子想考上大学了,村里的孩子们需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来教他们,让将来村里有更多的人能考上大学,到外面吃轻快饭做有大用的人。袁早喜的家所在的含樟舍是个大村,村里的小学是一个包括一二三年级四十多个学生的复式班,走上讲台的袁早喜从此开始了他们教师生涯。
初上讲台的袁早喜不想辜负乡亲们的期望,他对自己说一定要教好村里的孩子们,让他们将来都成为有知识的能考上大学的人,因而没有只顾着自己复习,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他对自己说等熟悉了教学之后才开始自己的复习。尽管说一个班只有四十多个学生,尽管说需要教的只是语文和数学两门课,但三个年级这就是六门课程,这全都得他一个人来完成,而且学生中还有许多刚入学的五六岁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他既要在讲台上教生字讲课文,还要手把手教学生写字,帮学生削铅笔,下了课学生们玩开了时他不光要准备下一节课和改作业,还得帮年纪小的学生擦屁股。可以说从上学到放学这之间他就没有个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的时间。
当时正值农村大扫文盲之际,袁早喜老师白天教了一天的村小,晚上又接上教夜校。就着几盏煤油灯教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识字。大姑娘小媳妇可没有村小的学生听话,她们想识字又认为读几天夜校起不到什么作用,到夜校来读书还带着鞋底来纳带着针线活来做,喜欢一边上课一边说闲话。袁早喜老师不想浪费乡亲们的时间,就想着法子教她们。他没有完全按照识字课本教,而是先教村里人的名字教附近的地名,这些字大家都很想学而且有一定的底子,很快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半个月就教会大家认识了一百多个字,再教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家都认真起来,使他们村的夜校成为全乡效果最好的,得到乡里领导的表扬,更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今天,快五十多的袁早喜老师走在村里,年纪大一点的村里人叫他时都不叫名字,都亲切地叫他“早仂”。走进高桥村,如果你向人打听“袁早喜”,有人可能会愕然看着你,想上好一阵之后会摇摇头说不认识,但如果你向人打听“早仂”老师,则谁都会热情地给你做向导。
袁早喜老师多才多艺,能写会画,拉得一手好二胡,吹得一段好笛子,因此,到了星期六星期天他没有许多事要做。学校里不上课了,他又忙着搞村里批判“四人帮”的专栏,忙着四处写临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标语。
这一忙,就让袁早喜完全没有时间来复习功课准备第二年的高考了,到年底放了寒假,当他终于有时间翻出好不容易借来的高考复习资料准备复习功课时,他决定放弃参加高考。那天晚上,他想了许多。回顾起这半年的忙碌,他感受到自己教师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他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喜欢上了面对天真无邪向往知识的孩子们,他认为自己能做个好教师。再冷静地想一想自己的数理化知识水平,还有从来没有学过的外语,觉得参加高考读大学的目标对自己来说似乎有些遥远。于是,他决定一心一意做个好教师。
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为捍卫祖国的尊严,热血沸腾的袁早喜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驻守在祖国的舟山群岛。当时的西沙群岛战事一触即发,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从没在海上生活过的他克服许多困难,努力适应海军舰艇上的生活,苦练海上作战本领。由于军事素质提高很快,更兼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他在部队里迅速成长起来,很快被领导提拔到班长、文化教员、连部文书等岗位。然而,由于长年的海上舰艇生活,使得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在部队度过五个春秋之后,于一九八四年退伍回到了家乡。
风尘仆仆的袁早喜退伍回到家乡才过了一个年,高桥村的党支书来看他的同时,提出让他到村里的高小点任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