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三大贤母,即战国时的孟母,晋代的陶母,宋代的岳母。她们深明大义,贤德善良,教子有方,被尊奉为母教典范。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岳
母刺字”的故事,也有陶母教子成材、截发款宾的佳话。而中国三大贤母就有两大贤母在九江居住生活过,并且最终安葬在九江,一个是陶侃的母亲湛氏,一个是岳
飞的母亲姚氏。岳母墓在九江影响深远,而陶母墓则埋没荆蓁鲜为人知。
陶母为东晋大将、陶渊明的祖父陶侃的母亲湛氏,在陶侃父亲陶丹死后,她携子在枭阳(今都昌县)
耕织度日,陶侃在仕途上还未大显时,曾担任浔阳渔政官员,并送干鱼给陶母,被湛氏拒收,其廉洁教子的言行流传至今。唐房玄龄编纂的《晋书》卷66有传:“
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蚱鱼遗母。湛氏封好腌鱼和书信,责备陶侃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鄱阳孝廉范逵在陶侃
家寓宿,时逢大雪,湛氏乃撤所卧新荐,自锉给其马,又密截发卖与邻人,供肴馔。逵闻之,叹息曰:‘非此母不能生子!’侃竟以功名显。”湛氏在陶侃担任江夏
太守、加鹰扬将军时逝世。
陶母最终归葬何处,史无明载。但有一些地方志和文人的笔记中有所记载。各种资料记录的陶母墓共有5处,临川一处、波阳一处、新淦一处、九江县一处、都昌一处。
清同治版《都昌县
志》在卷16中记述,陶母墓葬“在石壁山下,唐皇甫是、舒元舆俱有碑铭。”在卷11中,载有舒元舆撰写的一篇《陶母坟板文》,其中有“彭蠡之滨,峨峨高
坟。有晋陶君,誓太夫人。前瞻千年,卜孟为邻。后千万年,卜谁为邻?西江悠悠,东湖滔滔,彭蠡有竭,斯坟更高。”舒元舆,唐代东阳人,宪宗元和八年(公元
813)年进士及第,官至平章。其时都昌县城已在大历年间从古王市旧城搬迁至滨临鄱阳湖的今址。陶母墓所在的石壁山距都昌城不到5华里。舒元舆乘船到都昌,在石壁山湖下望见陶母墓,登岸拜谒,作《陶母坟板文》。从文中可知,一千多年前,位于石壁山底下的陶母墓,形制很大,“高坟嵯峨”,且墓碑“书迹照湖”,墓碑上“陶母之字存”,舒元舆明确肯定了此墓的主人为陶侃之母湛氏。
陶母墓前鄱湖烟水浩瀚百里,墓后群山叠翠,是山环水抱的“牛眼地”。陶母墓的墓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因建万头猪场,被搬去做猪圈,
至今无从寻觅。但其封土堆还在,当地老百姓说,此坟清明时节未见有人加土,而坟堆只高不低,这一奇观竟与舒元舆当年“西江悠悠,东湖滔滔,彭蠡有竭,斯坟
更高”的祁祝相吻合。只是今天的陶母墓惟有一掊黄土历经风雨留存在石壁山下,成为万蒿丛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偶尔有人搜寻到此登临凭吊。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母亲姚氏是北宋相州汤阴人(今河南),在南宋王朝面临危亡的时候,岳母曾在岳飞背上刺以“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英勇杀敌,
被世人尊为千古母教典范,敕封周国夫人。岳飞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镇守九江,岳母则困居沦陷区日久,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岳飞将失散的
母亲和亲属安顿在九江,并购置了田产和建造近500间房舍,在九江安家落户。之后再徙鄂州(今武昌),绍兴六年春姚太夫人病逝,岳飞扶柩还江州,宋高宗赐
葬于庐山株岭。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依山而建,其地形为“卧龙矫尾”,墓向西北,茔地纵9.1米,外廊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碑中竖刻“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
”。墓区方圆总面积为300亩,早在195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对岳母墓进行了再次修葺,重新恢复了门楼、岳母祠、叠翠亭、岳飞守庐
亭等。今天的岳母墓已被列为九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供海内外游人和子孙后辈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