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自由地舞蹈 ——读《邓肯女士自传》有感
它,就那样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应该有十几年了吧,似乎一直在等着我发现它,走近它。当我的目光与它交汇的一瞬间,电光火射,我感觉到了灵魂碰撞的声响。
与它失之交臂二十多年了。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与它有过一次短暂的相会。那是在一个不很熟悉的朋友的书架上,我一眼瞥见了它,素雅的封面只有一位女士上半身的素描像。我一看《导言》便无可救药地喜欢上它,却没有勇气向主人借阅,只是在心里约定:一定会再相逢的。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多次有意寻找它的身影,在书店,在图书馆,却杳如黄鹤。渐渐地,我把它遗忘在生活的琐碎中。可是,我不知道,这些年它就在我的身边,近在咫尺却没能相见,我的目光总是越过它,停留在别处。直到那一天,一个闷热的午后,在许多装帧华美的新书丛中,它的苍老的外表吸引了我的目光。封面已经褪色,书脊开始破损,有几页几乎要掉下来。好像遇上了失散已久的恋人,心一阵乱跳。把它捧在手中,轻轻地抚摸它,一页一页地翻开它。就那样站在书架前,开始一次迟到了二十多年的阅读。那汪洋恣肆的文字,似海浪一般,一波一波地冲击我。我沉睡的灵魂震撼了,苏醒了,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沉浮,一会儿到达快乐的顶峰,一会又陷入痛苦的深渊。下班的时间到了,我把它借回家,一直到凌晨二点才依依不舍地与它告别。睡梦中还晃动着主人公身穿薄如蝉翼的衣衫、赤裸着双足在如痴如醉跳舞的情景。
《邓肯女士自传》(又译《我的爱,我的自由》)以熔岩般的热情将生命、爱情和舞蹈事业熔炼成一个个闪光的文字,辉映出美国现代舞之母爱莎多娜•邓肯卓越的舞蹈天才和追求自由的传奇人生。她尽情地舞着,也尽情地爱着,用坚强的意志和不变的信念支撑她义无反顾地前行。读来荡气回肠,爱不释手。
上帝虽然给了邓肯跳舞的天才,却并没有为她安排一条通向事业的坦途。在走向艺术圣殿的过程中,一路荆棘丛生。年仅十几岁的邓肯带着一家人去国离乡,颠沛流离,常常是衣食无着,饥寒交迫,流落街头。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邓肯对前途始终充满自信和希望,与家人一起白天流连于博物馆或公园,研究艺术和舞蹈动作;晚上在母亲的钢琴声中,跳起源自内心冲动、表现生命原动力的舞蹈。“生命不能给我生得高贵的权利,但无法剥夺我活得伟大的权利。”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吗?
她的一生,充满着创造,充满着挑战。即便在她已经大获成功、享誉欧美之后,她也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她不仅用独树一帜的身体语言实践着自己的舞蹈理论,还一直致力于创办舞蹈学校,传播和推广她的舞蹈思想和艺术。为此,她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坚持。最后,她带着失去三位孩子的深切悲痛,带着爱人负心、学生背叛的孤独,怀揣着办学的梦想,远赴苏俄,在那里开创出一片艺术的新天地。
邓肯的舞蹈是革命性的,是一种文化上的逾越,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她拒绝传统舞蹈对身体的束缚。她赤着脚、着薄纱裙,半裸着身体随心所欲地舞蹈,动作轻柔、适度、流畅,充满激情,极其率真和自然,好似一位传说中的西腊女神。她写道:“我的舞姿激越澎湃,就像风中的帆,推动我一直向前。我感到身体内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在音乐的指挥下,流遍了我的全身,试图寻找一个迸发的出口……”这是灵魂在起舞!这是生命在诉说!怪不得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喝彩,为之倾倒。
在这本书里,邓肯还以卢梭一般的勇气和真诚将自己的私生活一览无遗地展露在读者的面前,惹得不少人对她多有诟病,甚至有人称她为“高级ji女”。她不主张结婚,但有过很多个情侣,并且生下三个孩子。邓肯这种惊世骇俗的观念和行为不啻是向传统道德发起了猛烈的挑战,与当时追求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的进步思潮相吻合。其实,她作为一位年轻貌美的舞蹈艺术家,身边围绕着大批王公贵族和艺术天才。她爱上的大都是与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有的还仅仅限于精神恋爱。她对待每一分感情都是真心地付出,用全部的热情和整个的身心去爱,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随心所欲地纵欲”。当爱情与艺术发生冲突时,她往往选择她的艺术。为了艺术,她还曾经禁欲很多年。你能说她是一个沉湎于声色的风流女人吗?她说:“爱情应该是自由的继续,而不是自由的坟墓;婚姻应该是爱情的继续,而不应该是爱情的坟墓。”这话今天听来依然充满了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舞蹈家必须使肉体与灵魂结合,肉体动作必须发展为灵魂的自然语言。”爱莎多娜•邓肯,一位人间的维纳斯,一位自由的天使,她挣脱了传统的桎梏,长出了一对自由的翅膀,在生命的广阔蓝天上,让灵魂自由自在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