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67阅读
  • 28回复

第一或者第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5-17
第一或者第七


对于中国当代的学校教育,有人归纳为“失败教育”,理由是绝大多数学生以失败的结局结束自己的校园生活。初中生中考,没考上高中的离开学校;高中生高考,没考上大学的离开学校;大学生考研的比例虽然不算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某人肯定自己能考上而又不去考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他或她是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之类,对于普通百姓完全可以说是考不上的离开了学校。这样算起来,能读到博士后的人就了了无几,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学校教育是以失败结束。
这种现象肯定与教育体制有关,但如果把责任的全部板子打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上也不正确,因为社会公众的一些教育观念与此关系可能更大,家长们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以自家的孩子考“第一”为荣,他们对于孩子们考试分数的兴趣绝对低于排位,如果一个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某门课考了九十九分,他一定会问有没有人考一百。如果没有,他就很开心满意了,而如果有,甚至可能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时,他就可能觉得九十九分根本就不算好成绩。考了全班第一,要算算在全校的排位;得了全校第一的,又要算算是不是全县第一,乃至全市全省的排位。
这样的观念,应该是旧教育中科举考试的中状元思想的延续。
旧时考状元,几年才一次,全国就一人,不说腐败与潜规则,其概率也是非常非常小,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人们的“中状元”梦想。民俗中的“长彩”,“状元郎”就是重要内容,似乎是家家户户都可以出一个“状元”,中状元是所有读书人的最终目标。
就象极少有人思考历朝历代的显贵们极少出自“状元”,很少有人去想即便是考了全班全校全县全市甚至全省的“第一”,将来是不是就此一劳永逸,是不是就此好梦成真。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考乃至高考“状元”们最终并不是最杰出的。
“状元”思想让一大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失去了读书兴趣。学生的考试成绩平平,很多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希望,就肯定自己家里没有好的“坟山”,“不载秀”,就对子女放任不管。
“状元”思想让所有的优秀学生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对于他们来说,一次考“第一”容易,每次考“第一”不可能。而只要没考“第一”,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失败了,在下一次考试之前就会想得过多。
常有一些非常优秀非常刻苦的学生问我: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却得不到想要的硕果!我给他们的答复是:因为付出汗水的不是你一个,但只要站在前列,就有机会再拿第一,第一可以等于第七,第七也可以等于第一。
这个“第七”肯定是个概数,典出隋唐英雄。
关于隋唐的众多好汉英雄的最后结局,人们得出一个结论:世上没有第一,只有第七。看那第一的李元霸,第二的宇文成都,第三的裴元庆,第四的雄阔海,第五的伍天锡,第六的伍云召,都轻而易举的死了,只剩下排第七的罗成。历史上并没有全部的真实人物,差不多都是虚构的,为什么作者会作这样的安排?因为作者知道:第一是不长久的。出场就“第一”,很难笑到最后。
作为学生,考试成绩该拿“第几”?十年寒窗,不是一朝一夕,这个问题的答案,用体育运动的长跑作比喻比较准确。从起跑到结束能始终排第一的,那一定是所谓的“天才”,与后面的差距肯定不是一点点。而如果实力相差不大,那些一开始就想拿“第一”的,往往会败下阵来。当然,如果一开始不努力,和前面的人距离拉大了,后面再赶上去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长跑的战术就是愿做第七,跟住第一,到冲刺阶段竭尽全力搏一回。
做第七的最大好处是,不会成为别人冲击的目标,不须在乎是否有人即将超越自己,可以全神贯注做需要做的事,只要前面的人一不留神,就能在最后关头超越他们。
生活也是如此,漫漫人生路,愿做第七,不会曲高和寡,可以谈笑有鸿儒,比唯第一是问的人生更轻松,更快乐。
1条评分积分+10
风花雪月 积分 +10 分析得很有道理,让我茅塞顿开啊!看来作为家长与学生本身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2013-05-18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3
积分
4101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4-2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3-05-28
学习中能当第一时,不做第七,生活中愿做第七,不争当第一。

发帖
1438
积分
45647
贡献值
293
都币
0
在线时长: 8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3-05-26
        很久没大浏览翰墨文学栏目,记得徐兄年前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长达半个多小时,说你从此和我一样,不会再在翰墨文学发稿,要发也会放在“鄱湖文苑”发,却不知怎么的,此次又看到了老兄的文章!
    而且更重要的,老兄的这篇文章我看了许久,前面的绝大部分都好理解,但是最后的几句话却是容易引起误导,使人觉得老兄可能有所指。因为近两年来,都昌的部分文人一直在为第一或者第七争论不休,老兄的这篇文章,许是会触动某些人的敏感神经的。
    何况就文章所要表达意思的本身,学生的成绩排位,社会只承认录取第一,第七往往被淘汰。每一年的高考、考编、公务员考试(至少是笔试)都是这样,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你却没有办法。而在生活中,真正能甘于“淡泊”“看破红尘”的人很少,许多人表面上说当“第七”没有关系,但是暗地里,有时候还是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虚名,却是偷偷在使劲,甚至不择手段,都想当“第一”。
    所以我想说,此类文章,不写也罢。
    这是我的愚见,许有不妥,望兄见谅。






[ 此帖被柳雅散人在2013-05-26 19:25重新编辑 ]

发帖
604
积分
6818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4-2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3-05-23
很受教了,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七,主要还是要去适应这个社会,活出自我了。

发帖
1141
积分
22
贡献值
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05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3-05-21
回 九里湖 的帖子
九里湖:呵呵,那是因为后来他成第一了。 (2013-05-21 19:09) 

你的意思是“他后来成为第一了,所以结局就惨了?”这个回复貌似合情合理,逻辑连贯哦。呵呵
声明:本人留言纯属交流。

赞同及认可楼主表达的观点,楼主有自己看事物的思维系统。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3-05-21
回 富贵桃花客 的帖子
富贵桃花客:文章表达的观点,看懂了。但举隋唐的众多好汉英雄的最后结局为例,说服力不够强。罗成的结局也很悲惨。 (2013-05-20 20:16) 

呵呵,那是因为后来他成第一了。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3-05-21
回 雪夜彭城 的帖子
雪夜彭城:该第一的时候第一,该第七的时候第七。借好好妹子的话回一帖。
本文很有价值。 (2013-05-21 09:43) 

刘兄谬赞。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些日子有两个学生向我咨询。一位是上一届的,今年读高一,读初中时曾考过全校第一,到高中又考过全校第一,却又都不能保持,问我,为什么他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另一位是现在的九年级学生,说考前压力大,想从我这里找到减压的办法,于是就说了些话,然后就构思了这篇东西。
发帖
1631
积分
16994
贡献值
38
都币
0
在线时长: 5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5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3-05-21
该第一的时候第一,该第七的时候第七。借好好妹子的话回一帖。
本文很有价值。

发帖
1141
积分
22
贡献值
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05
我的老家
徐埠镇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3-05-20
文章表达的观点,看懂了。但举隋唐的众多好汉英雄的最后结局为例,说服力不够强。罗成的结局也很悲惨。
发帖
1688
积分
5135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4-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3-05-19
活出自我真境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