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规】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卷之九•仕绩”载明代万历二十二年(1424年)参加会试登进士之身的柳芳,其条目介绍为:“柳芳,字墀茂,由进士历官刑部四川司郎中,谳狱平恕,升湖广布政司参政,寻调山西参政。所至有声,时论归之。”柳芳即都昌柳氏之先祖。我们在《都昌柳姓(上):南宋始祖柳敕的“五柳”情怀》一文中讲述了柳敕的故事,柳芳系柳敕之十二世孙。 
县城彭家阁柳家院附近旧貌(网络照片)
南宋进士之身的柳敕追慕陶渊明“五柳遗风”,首居于湖口县茭塘垅梅埠,繁衍生息,瓜瓞绵绵。那么,从哪一代开始首迁都昌呢?现在能查阅到的清康熙廿一年(1682年)重修的都昌柳氏大成宗谱,谱序如此交待从湖口到都昌的播衍渊源:敕公之七子名柳亿七,“亿七公迁居荆墩,生常、革、阜、卓,常生七十公,七十生千十二,千十二生再二,再二生魁五,魁五生昭二,昭二生立珍、立玖、立珊。立珍公生而刚毅,携弟立玖始迁都昌白水塘,后迁都昌县市。立珍公生子廷瑞,廷瑞生升远,升远生墀干、墀茂。茂公名芳。”这段话一代代疏理了都昌柳氏从何而来。都昌柳氏大多是柳敕之子柳亿七之后裔,首迁都昌县白水塘(今属南峰镇辖)的是柳敕的九世孙柳立珍、柳立玖。柳芳(墀茂)是柳立珍的曾孙,有着显赫功名的他在都昌柳氏宗谱中特别得到推崇。柳芳之叔曾祖父柳立玖发脉狮山乡长垅上柳、下柳村,都昌柳姓村落和聚居地多为柳立珍之后裔。其曾孙柳芳生子九,在都昌繁衍的是第二子柳奇、第三子柳荣、第四子柳韶,分别形成今天都昌柳氏通常所叙的二房、三房、四房。属二房的有周溪镇柳家嘴、阳峰乡洗手塘柳村、县城官塘实小柳家等,属三房的有老县中柳家厅、周溪镇蛇盘头柳村、阳峰乡大桥港柳村等,属四房的有都昌镇南山塘柳村、徐埠老街柳姓、县城金街岭柳姓、县城彭家阁柳家院、蔡岭镇柳家、县城北门柳家、阳峰乡太阳山柳家、都昌镇界石柳家等。
阳峰乡大桥港柳村村头古桥
清代都昌县志对柳芳的生平介绍当然是极简版本的,难得的是,应柳芳之子之请,都昌一个叫余广的人,身份为“赐进士第、选翰林院庶吉士”,为柳芳留下了一篇“行状”,也就是墓志铭一类的文章,成为柳氏后裔了解和敬崇先祖的珍贵资料。余广登进士只比柳芳晚24年,《都昌县志》载其晚年“改礼科给事中,卒于京”。我们依据2023年重修的都昌《河东柳氏大成宗谱》收录的余广所撰《都昌明方伯芳公行状》,且来通俗化的去诠释一番。 
2023年4月6日本文作者(左2)同曾任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柳国发先生(右2)同台领取爱洒太阳村征文奖
一是关于柳芳的生卒年及妻儿情况。“公生于洪武辛巳年,卒于成化壬辰年,享寿七十有二”,这一句对于柳芳生年掉了一个关键词“建文”,不是“洪武辛巳”,而是“建文辛已”,也就是生于公元1401年,卒于公元1472年。妻王氏,因夫贵而诰封安人,与芳公生子四:华、奇、荣、韶;继娶吴氏,所生五子皆以皿字底字命名:盈、盛、益、盘、盖。柳芳与王氏合葬于都昌县城城郊的界石磨盘山,1998年清明,柳氏后裔对芳公墓进行了重修。 
都昌柳氏各分支直系图 (来自柳氏宗谱)
二是关于柳芳的求学及功名。柳芳“幼而奇异,迈俗越常。童年笃学,博史通经,储材屡冠群英,姓名传播宫墙,兼以孝思纯笃乡党,咸无闲言,可谓学行兼优者也”。品学兼优的柳芳刚20岁时参加永乐庚子年(1420年)江西乡试,列所中举人第十八名,又四年(1424年),登甲辰科邢宽榜同榜进士第,同一年同榜进士都昌人还有吴旺,字民瞻,曾任常山教授。 三是关于柳芳的仕宦之途及忠义之德。柳芳“初授直隶刑部主司,后升刑部浙江司郎中,奉敕减刑山东,以功升湖广参政。”柳芳的早年政绩在当朝的刑部,功在折狱断讼,肃纪锄奸。所以收获也多多。比如收获了“德政”,“公每莅任时,剔弊锄奸,兴仁讲让,重斯文而扶声教,肃纪纲以饬人伦,一时化行俗美,莫不本于公之德政所致也”。比如收获了同僚的赞誉。“尤最著者,为郎中时,本片言折狱之才,疑情立决,民冤无宿,同僚钦仰。”比如收获了君王的敕封。“上嘉其忠平爱恕,恩威并用”,且“一人获福,满门荣庆”。其时柳芳已殁的父亲柳升远敕赠奉议大夫,母亲赠夫人,妻子封安人。柳芳曾仕湖广参政,官至从三品。明代参政是布政使司的下属官员,主要职责是分管各道(省)的具体行政事务。面对“叛寇突起,盈廷退缩,公独亲调兵剿除,贼寇敛迹,威镇一方,立奇功于当时,著大勋于青史”。 四是关于柳芳特立独行的人生落幕。柳芳保君,几近“愚忠”,以至双目失明。大致的情节是: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英宗朱祁镇北方狩猎,柳芳随从,在历沙漠之险时,护驾君王脱险归国,而柳芳全身保君,“双明俱丧”。看不见浊世的柳芳,心里却明镜似的,他不居功自傲,而是居安思危,“公遂挂冠归里,毫无羁縻之念”,其超凡脱俗的作派一如360余年前的先祖柳敕追慕五柳遗风而归于田园。清雍正年间,柳芳神牌崇祀于都昌忠义祠。 
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为都昌柳春蕊教授所题“积善堂”
明清时,柳芳后裔建有柳氏祠堂,并有祭田出租作为族邦收入。田产收入的一部分用来奖励读书考功名者,在此,一录一份立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宗族奖学条例,以证都昌柳氏从古以来的耕读传世之风: 一、读书上达光宗耀祖,此第一等事也。今公议凡系芳祖裔,如有父兄送子弟读书者,邦补资费以示奖励。现在读书者少,邦补尚属不难。二、自蒙至长从师读书者,每年邦给纸笔大钱若干文。三、读书过考者,县试给卷价大钱一百文,府试给给卷价大钱二百文,院试给卷价大钱四百文,入学助大钱十千文,上达者加倍。四、习武县、府、院试者,俱照文章卷价入学助钱伍千文,上达加倍。五、文武生员过岁考科考者,俱给钱四百文,科场给钱一千六百文。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宣传
都昌柳姓人家有“门前插柳,不干也有”的谚语流传。插柳成荫中,吹拂着的,分明有柳姓从柳宗元、柳公权,乃至柳敕、柳芳那儿来的亘古不变的一缕儒风……
来源: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传家训扬新风之503丨都昌柳姓(上):南宋始祖柳敕的“五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