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1阅读
  • 4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500丨“文化都昌”钩沉(六):都昌历史深处的“汉砖”与“明碑”一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0985
积分
1236060
贡献值
1132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46
   以“文史”会友,当然是眼下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与陈新代老先生的相识,就是缘于一次都昌文史考察活动。2023年3月9日,九江学院吴国富教授一行来都昌周溪镇,考察列入国家文保单位的鄡阳古城遗址,陈新代先生随行。我们在那天互加了微信,此后不时在陈先生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发的一些与九江人文历史有关的资料和史论,特别是对古砖古碑的考证,颇见力度。陈先生告诉我,他曾在都昌工作过,对都昌的人文历史研究着力不少。近年来,我执着于都昌地方人文历史的挖掘与书写,每每了解到一些相关资料的线索,只要条件许可,我往往会萌发收集和书写的劲头。2025年元月13日,我专赴九江,采访了今年八十高龄的陈新代先生,听他回首自己的人生,讲述与都昌人文历史有关的那些“汉砖”与“明碑”。

2025年元月13日本文作者(左)在九江市采访陈新代
下放都昌五年的那些宣传往事

   陈新代是踩着二战时日本侵略者宣布战败投降的年月降临于世的。1945年8月,陈新代出生在江西宁都县,他的老家是泰和县。新中国成立后,怀有农业一技之长的父亲被应聘到九江专署的农业处担任技师。1953年,8岁的陈新代同母亲和兄弟姐妹一起,全家六口开始定居九江。陈新代的小学、中学是在九江城区度过的。参加工作时,他被当时的九江人民银行招录。当年那批招了100余人,经短期培训后将奔赴各个岗位。分工前行里让百余号人逐个画幅铅笔画,算是加试。陈新代从小喜欢美术,他轻车熟路地画了个人物。几天后领导宣布分工名单,陈新代成了留在九江专署总行的三个学员之一。原来地区人民银行总行有意加试,挑选有绘画基础的人留下来,协助储蓄宣传工作。
2023年3月9日吴国富(左四)、陈新代(右一)与本文作者(右三)在鄡阳遗址考察

   “文革”期间,九江地委组织机关开展政治学习展览,陈新代在当年属地方管理的地区人行,积极参加筹展事宜。他画的先进人物素描和多幅水粉画、油画入展,受到好评。那时,他特别佩服都昌县人民银行的曹棲云先生,一笔好字,江西省绘制省域地图,手写标注地名,都请曹先生前去搦管。
2023年3月在都昌周溪镇召开的豫章郡治研讨会

   1968年10月28日,23岁的陈新代被下放到都昌县春桥公社官桥大队。不到一年便调到负责全县下放工作的县精简办,主任是魏崇仁。上级组织部门用其所长,借他参加都昌县报送全市工业展览、农业展览、中草药展览的布展作品工作。陈新代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就是在这样的火热生活中炼成的。他还经常出外写生,留下来的如都昌发电厂等少数都昌风物素描作品,现在来看,倒无意中形象地留下了都昌历史的印迹。1970年,陈新代调到县文化馆,从事宣传工作。当年底,都昌鸣山公社源头大队伍家山冯村发生了五少年打虎的新闻,馆长袁世爵安排他创作一幅油画作品上报省市,陈新代那时又没机会下去深入生活,他说他当年是“闭门造车”式地完成了这幅作品,当年的素描底稿还在。他用了毛主席的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去点题,这幅作品广受赞誉。
1970年陈新代在都昌写生稿《都昌电厂》

   1974年4月,陈新代调回九江市人民银行工作。1984年,他被安排进了刚成立的九江市工商银行工作,直至1996年办理提前退休。退休后的他,有两大爱好。一是与“驴友”远足爬山,天下“五岳”攀遍;二是研究九江文史,广搜资料,老有所获。
   解译汉代鄡阳古砖的文化密码

  “沉鄡阳,浮都昌”,这是都昌人耳熟能详的关于从汉古鄡阳县演变成唐时都昌县的历史纹理。西汉时的鄡阳县治位于今都昌县周溪镇泗山村,曾是豫章郡下辖十八个古县之一。陈新代第一次踏上鄡阳古城遗址考察是在2006年10月1日,是看了报纸对这方神秘地域的宣传来考察的,那次在遗址上找了几块纹饰汉砖收藏。2010年2月17日,陈新代陪同一对画家父子在农历正月初四第二次来到周溪镇泗山。邻近城头山的王村村民送给他一块放在屋檐沟下的墓砖,为表感谢,陈新代将荷包里自抽的一包未拆封的香烟送给这位村民。回来经清洗后,该砖除侧面有双鱼纹饰外,端头还有一人物画像。人物着袍戴冠,拱手捧笏,应是位官员的形象。这是块全九江市尚未出现过的汉画像砖。所谓画像砖,是指模制或手刻形成于砖头上的绘画作品,多用于墓壁装饰,盛行于汉代,是了解汉代生活世相的重要考证依据。这块汉画像砖规格为长33厘米,宽16.5厘米,厚6.5厘米。为解读这块画像砖,陈新代广查资料。《后汉书•舆服志》上介绍当时流行的从皇帝的皇冠到老百姓的帽子共19种,其中的一种叫进贤冠,其特点是“文儒者所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 ,符合画像上冠帽前高后低分为二层的特点。在河南密县发现的东汉画像石上也有着这样戴进贤冠的人物。戴进贤冠也要分等级,“公侯三梁(帽中分层的支撑);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吏私学弟子皆一梁。皇室刘氏亦两梁”。九江地域当年并无皇室刘氏的记载,陈新代认为,这位戴二层进贤冠的画像主人,应该就是食邑二千石以下至博士的鄡阳官员了。又据画像砖上人物手捧的笏(也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中国古代臣子上殿面君时的礼具。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那么,这位画像主人应该是官秩较高,可以上殿面见皇上的高级官员了。陈新代引申解读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砖画像反映的是墓主人的身份。说明古鄡阳存在比县级更高的官员,可以作为郡县同治于此的佐证之一,佐证了吴国富教授关于两汉豫章郡治在鄡阳的论点;二是砖画像反映的是墓主家族的祈愿。希望逝者保佑后裔发达,能出将入相,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如同当地发现的一些古铭文墓砖,上有“传世富”“传世世寿”“传世富贵宜子孙”等铭文,都是墓家的愿望。遗憾的是虽然有古砖遗留,但古墓毁失年代久远,缺乏进一步论证实际情况的依据。
鄡阳汉砖拓片

   陈新代也考察过九江古物收藏者手上的发现于鄡阳古遗址的一块残缺的陶件。这块陶片经仔细辨认,有三个篆字“乐未央”,陈新代 考据右上角所缺一字是“长”字了。这是块“长乐未央”瓦当,瓦当直径16厘米,属较大规格。搞收藏的人都知道,这瓦当如是完整的在陕西西安发现,那价值不菲,因“长乐”和“未央”都是汉初皇宫里的宫殿名。以后在其他地方也发现有“长乐未央”瓦当,说明已将这宫殿名演变为吉语了。即便如此,在古鄡阳县遗址能在建筑营构上使用瓦当,且能在瓦当上注“长乐未央”字样,绝不是平民百姓甚至一般富户所为,应该是达官贵人身份之彰显,其建筑存在很可能就是一座官衙。鄡阳县的汉世繁盛气派藏在2200余年后的一块残缺瓦当里。
鄡阳汉砖拓片

   陈新代在研究古鄡阳县历史时,李氏明月汉时砖,几乎成了他深入岁月幽径的“敲门砖”。他还琢磨过不少自藏的或朋友收藏的“鄡阳砖”,其中还乏有铭文的纪年砖。汉晋时期,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士,亡故后其家族大多烧制墓砖,砖上模刻治葬年月,或墓主姓名与官位,或恪吉祥用语。九江地域发现的原最早纪年砖已知的是九江县(现柴桑区)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马回岭的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纪年砖。后在鄡阳县遗址发现“建初三年”(公元78年)纪年砖,早于原九江县博物馆的纪年砖。基本发现的同期纪年砖还有“永元七年”(公元95年)、“永初六年”(公元112年)、“元初六年”(公元119年)等纪年砖。陈新代据此得出结论,这数块纪年砖具有连续性,都居东汉时期,表明鄡阳县这段历史也是赓续未断的,其鼎盛年代就在这一时期。

  鄡阳汉砖拓片
收藏的余应桂手书明代墓碑

   余应桂(1585年——1648年)是明末一代廉吏、封疆大吏,他的故里在都昌春桥乡官桥村委会余呈湾村。余应桂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历官武康(今浙江德清县)知县、龙岩(今福建龙岩市)知县、海澄(今福建漳州市龙海区)知县,后官监察御史、湖广巡按、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三边总督等职。余应桂29年的官宦生涯,当失意官场时,便蛰伏家乡,前后有十余年。他在都昌审修《都昌县志》、旌表县治良吏、热心当地公益、教化乡间风俗,在家乡留下了很多的传世故事。余应桂晚年在都昌起兵反清,不屈而死,在江右弹奏了生命的绝唱。今都昌矶山有其墓(本系列2019年1月4日曾刊发《春桥乡余呈湾村:余应桂的明末家国》)。对这样一位生活于400余年前、《明史》有“列传”载其功德的都昌籍著名历史人物,留下来的直接文物资料极少,而陈新代先生收藏了一方余应桂手书的墓志铭碑。

   墓主人叫闵质(如野),撰墓志人明确署上“赐进士出身、巡按湖广监察御史余应桂手书”,碑文为:“君讳质,别字如野。赋性明敏,博学广记,纳贤结客以友天下士为己任。父号锦屏,生母桂氏久丧,妻王氏亦丧。生子一,名曰琮。君生于万历癸卯年十二月二口日卯时,待年三十三岁。殁于崇祯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巳时,择本年二月初四日卯时葬于本府城北之老雀塘,乙山辛向。第恐岁月深久,倘值崩裂亦不免后之揽者,幸加掩护,亦足以见仁之君子之用情焉。略志之。铭曰(字迹漫漶,十余字不辨)。”
流落民间的都昌古纹饰砖

   这块出于余应桂手书于崇祯八年(1635年)的闵质墓志铭,可能是应亡者之子闵琮所请而撰。崇祯八年,这一年崇祯帝下罪己诏,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剿灭李自成部,此年巡按湖广的余应桂也为剿“寇”东南而连上奏章。余应桂拨冗为九江人闵质撰墓志,可见与其子闵琮关系非同一般。
   陈新代讲述他20余年前收藏这方余应桂手书墓志的缘由。1954年修庐山登山公路,当年有个叫王洲的部队某部战士参与了。王洲属离休干部,比陈代要大七八岁,后来曾任庐山垦殖场领导,爱好文史的他曾编《庐山寺庙知多少》一书。这块余应桂手书的墓志铭是王洲后来在通畔垅(今属浔阳区郊区)桂家的基建工地施工时发现的,送给了因文史研究而结交的好友陈新代。2000年,陈先生将破损的碑石粘接起来。当年在春桥官桥下放时,陈新代并不清楚余应桂就是官桥余呈湾人,后来回访村民时,生产队长告诉他,说土改时村民曾发现余应桂上朝谒见皇帝的象牙朝笏,后来上交至省文博部门去了。
   陈新代认为,他收藏的余应桂手书的这方墓志铭,成为都昌人研究余应桂历史的珍贵实物。
   陈新代先生对都昌文史资料还有哪些精彩诠释,请看后篇。



来源:图/文 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2条评分积分+40
笑看风云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昨天 13:45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昨天 12:43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223
积分
62
贡献值
6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19
我的老家
和合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08
            

发帖
28342
积分
33230
贡献值
2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2:4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9493
积分
152911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13:45
感谢汪部长的精彩分享

发帖
19493
积分
152911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昨天 13:45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