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镇位于都昌县东南部,东与芗溪乡隔坝相邻,西部与西源乡隔湖相对,南临鄱阳湖,北部与狮山乡接壤。距离县城48千米。政府驻地万户村民委员会。总面 积57.1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1万。辖民丰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万户、新屋、塘美、刘仲、长岭、东升、横塘、杨桥、西湖9个村民委员会。辖区地共有97个自然村。
万户镇名源于洪万斛谐咅而来。洪万斛, 老屋村人, 原名洪林轩,字君粟,明嘉靖丁亥(1527)年,都昌大旱,周边乡邻以野菜充饥而不得,处于饿死边缘。洪林轩先是义举赈灾,南康知府将洪林轩的善举上疏朝廷,朝廷大加赞赏,授予散官衔。由于灾情继续,洪林轩又捐粟五千石赈灾,被老百姓称为洪万斛。后洪氏繁衍成附近八村,统称万斛里。后人图吉利,以谐音字“户”代“斛”得“万户里”,寓意洪姓八屋人丁兴旺。
万户镇属滨湖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多岗丘, 无高山,俗称“九嘴十三汊,”平均海拔23.5米。最高点为东升村民委员会卢家,海拔51米;最低点为塘美村民委员会段家嘴。海拔13.6米。境内多为第四纪红色黏土,适宜种植棉花。地表径流分别注入平池湖、西湖和鄱阳湖。年平均气温17.4℃, 一月均温4.4℃, 七月均温29.6℃, 年无霜期约259天, 年均降水量1350毫米, 多集中在4—6月。
万户镇清属九都。民国初期,现在的东升、横塘、西湖属长宁乡。其余属孝行乡。1936年为博爱乡。1946年改为平池乡。1951年7月为万户乡。1958年并入南峰乡。1959年3月属南峰人民公社。1962年从南峰公社分出,为万户公社。1984年5月恢复乡镇建制为万户乡人民政府。2001年撤乡设万户镇人民政府,并沿用至今。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4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水量1540毫米。
万户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筑千亩以上圩堤1座,5百亩以上圩堤4座, 建排灌站30座, 总马力2600匹。长垄水库渠道8公里, 贯穿五个村委会的土地, 有效灌溉面积17831亩。农业资源丰富。水稻、棉花、油菜、花生是传统优势农作物。其中的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棉花单产的状元乡;出现了亩产皮棉200斤而成为“全国劳模”的李咸龙。特色农业有药材、香菇、翠冠梨、蜜桃、毛竹等。水产品种类繁多。解放前九都的烟叶销往全国各地。特色水产有鲈鱼、鳜鱼、大头鲇鱼、乌鱼、银鱼、针公鱼、凤尾鱼等。产自万户凤凰嘴焦潭湖的银鱼通体透明,口味鲜美,曾为贡品。畜牧业以饲养猪、鸡、鸭为主。
万户水泵厂的九都牌水泵,曾经畅销全国。
万户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沿湖草洲、滩涂湿地20平方公里,林田环抱,水网纵横。放归鄱阳湖的俗称“四不象”的麋鹿,经常做客万户,素有“候鸟天堂”的美誉。70年代江西省委书记程世清视察万户时,触景生情赞叹:“左看左好看,右看右好看,越看越好看。”
万户的旅游景点有; 棘池寺(原址), 罗隐在万户有许多民间故事,查发贵的艺雕展, 明代建筑的查家桥。
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王旺春 罗水生 徐红生 詹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