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97924
-
- 注册时间2023-03-18
- 最后登录2025-01-18
- 在线时间257小时
-
- 发帖25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73520
- 贡献值264
- 都币1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50
- 积分
- 73520
- 贡献值
- 264
- 都币
- 1
在线时长: 257小时
|
当今社会宗谱与传统宗族文化刍议 传统宗族文化宗谱、祖墓、祠堂与族产的四种具体形态,形成了自古以来宗族“三修”(修宗谱、修祖坟和修宗祠)的传统。 传统宗族势力主要依靠经济、社会、物质、思想四个基础而存在。当代,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一些宗族势力,但内聚性、联合性和斗争力,也往往不复从前,何况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宗族势力的各种基础已经基本崩溃:一是经济基础。宗族文化适应封闭、落后的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当代则是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二是社会基础。宗族属于封闭半封闭、不流动的“熟人”社会形态,当代则社会开放、人员流动,正在走向“陌生人”社会,许多族人已视同“路人”;从基层治理角度看,旧时宗法管理变成了当代行政权与自治权结合、行政权强于自治权的治理体制。三是物质基础。宗族内部祭祖的、慈善的、公益的公产,已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山林、土地、资金和出租资产所取代。四是思想基础。传统宗谱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三纲五常”,当代则坚持法治原则,倡导传统美德、新型伦理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 随着宗族势力“四大”基础的彻底改变,当代宗谱在变革中已是“旧瓶装新酒”,成为“新宗谱”,当代宗谱也不等于传统宗谱,因为新旧宗谱修编明显出现六大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修编指导思想,新宗谱在“扬弃”中继承宗谱文化传统形式,但更注重体现自由、民主、平等、多元的现代思想精神。 二是修编动机,从宗族收族、护族为主,转变为家庭、家族为记录其成员世系和生平事迹所共同传承的文化行为。 三是修编主体,从族长、房长转变为族人民主推选的家谱修编理事会。 四是入谱条件,从父系血脉转换为父系姓氏,普遍允许改为本宗姓氏的家庭子女写入宗谱,承认女儿、女性有区别入宗谱。 五是家谱形态,呈现多样化,从单一的父系血脉谱——宗谱,发展为改革后的新宗谱、新房谱,及属于非宗谱规范的父系家庭谱、父母双系谱,乃至联宗的通谱等。 六是家谱功能,已经从家族成员的身份凭证,成为家族存史寻根、教化育人的载体,从社会性转变为以文化性为主,社会性为辅。 当今修谱,以对旧宗谱续修、重修开始,是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惯性,但比重在下降,同时有了根本性的变革,作为“新宗谱”,已经与宗族势力基本脱钩,本质上已经成了一种载录、传承家庭、家族成员世系、生平及家风的特殊载体。 与修编宗谱同样,当今乡村修祠堂面临类似问题。祠堂,也不能与宗祠、宗族性划等号。宗祠,即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还是家族内部社交、会议、议事的场所。因为土地改革,绝大多数宗祠成为村级集体公产,成为村办公楼、当地学校或老年活动中心等。当代绝大多数乡村,遗存的宗祠也只是文物、旧时宗族文化的象征,难以成为宗族势力的坚固阵地。祠堂,则是一种公共建筑,通常由村庄或各氏族共同筹资建造,供奉着该地区有影响的祖先或名人。除了祭祀功能外,还可以作为在世新乡贤或“好人宣传”的平台、村史展览窗台、老年活动中心、会议场所等,让基层史志谱的主要内容形象化展示,具有综合性的公共、宣传、文化、服务功能。 史志谱,从层级来讲有侧重,宏观写史,中观修志,微观编谱。基层文化载体,还得以谱为主,次之志,辅之以史。当今在乡村,要提倡、推广村谱为主,村志、村史并存或兼容,实现所有族人、村民人人入谱、户户入志。 城市社区,鉴于人员流动性强,社区性、血缘性、姓氏性修谱或社区姓氏联合谱,没有必要也不会有公众基础。要贯彻宪法“结社自由”,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因势利导,支持以血缘、姓氏、地缘、学缘、业缘、趣缘、志缘等会社设立和开展活动,如慈善公益、文化体育、非遗传承以及宗亲会、同乡会、同学会、行业协会,在此基础上也可修编会、谱、志。 当代社会,家是社会基层——社区的细胞,不是宗族社会的细胞;家文化,因为不再体现君权、族权、父权、夫权、男权,故不是宗族文化,而是家风文化。当代新家谱是文明家风建设的载体。新宗谱时代,家谱不再是宗族势力的代言书或垫脚石。当代家谱文化,完全应该可以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更大作用。 地方党政部门,要支持旧谱普查、要重视宗谱学研究,重视当地著名统战对象(乡贤)家谱的查找、修复和修编工作,为助力当地文明建设,打下人文、情感基础,积蓄地缘、血缘力量,特别是要支持地方志修编活动,让它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都昌县万户镇乡村振兴促进会在本地开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各类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进本地文化振兴,全方位组织和动员对万户人文历史地理进行大普查,荟萃万户精英编纂《万户人文地理志》,为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力,让万户人民永远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是万户有史以来文化盛宴的“拾光采撷”! 拾光采撷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成就,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坚定信念,乡村振兴的梦想必将照进现实,万户镇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2024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