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夏天,绿蜡似的莲叶之间菡萏绽放,盛开了“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一阵薰风吹过,使人感到阵阵清新和惬意,更让人嗅到渐趋成熟的芳香,还憧憬到了新的希望。
一年一度的高考揭榜了,我们这座不算小的墩上村也随之沸腾了,考上本科线的考生高达一十六位。一十六位,可不少了!如果您以为“一十六”这个干涩的数字不足以说明丰收,不妨让我算个大概的比值,您一定不会“当时只道是寻常”了。
全国一十四亿人,今年本科招收计划仅450万人,得出一个国家总比值,每三百几十个人口中产生一个本科生;咱村人口大约一千二、三百人,按国家总比值充其量不过四人,但我们村考上了一十六人,是平均值的四倍。
这似乎是一道光,照亮了村中的每一个人。作为村中的一员,此时想不欣喜都很难,因为人们的超占有欲始终没有泯灭。
于此,再补充说一个咱村未必人人都知道的,也许被人忽视的比例数值:前年我乡相关组织统计过,自新中国建立后,全乡总共六十几个人获得博士学位,而咱村就有六人,占全乡的百分之十。而咱村人口总数约占全乡的三十分之一,远远超出了平均值。这能不可以说是另一种可喜可贺吗?
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咱村一直是一代一代地复制农民,一代一代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向土地刨食,很难诞生一个公家人,不见一个上班族。那时,邻村有很多个退休工人或干部,他们拿着退休工资,在家享受美好退休时光,常常三五成群扛着鱼杆到咱村鱼塘钓鱼取乐。咱村的老人却只要是可以行动,那汗水依然是洒落在田里地里,无半日清闲。因此对邻村退休钓鱼的老人算得上“羡慕嫉妒恨”了,但是又很无奈,常常自艾自怨地说:咱村不载秀哇!是不载秀吗?
“风水轮流转”了!“乌鸡变凤凰”了!如今轮到人家羡慕咱们了。现在终于明白了,咱村那时是在积聚力量,蓄势待发;是在韬光养晦,一鸣惊人。
近很多年以来,咱村几乎年年都有人考上大学。这些学子学成后,有的成为高尖端人才,长袖善舞于各个高层职位,面向星辰大海,奔向诗和远方;或者拥有一技之长,活跃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成就了一个个不可或缺的中坚。
这就使人看到了这座村庄的升腾之气,一股清新的,炽热的升腾之气。
值得庆幸的是,这股升腾之气是有源头的,它的源头来自于一代人或两三代人的觉醒和彻悟,他们懂得:当今新的时代不同于农耕社会,所缺的不是劳动力,所需的是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人才的取得从来都是靠教育,“蒙以养正”,启蒙和扶正阶段全在祖父辈,正因如此他们都做到了,才会人才辈出,才有如此多的佼佼者。
他们更加深深懂得:人口数量多从来都不是优势,只有人才数量多才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近现代史上,我们国家受到列强的百般欺凌,然而我们的人口数却比列强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多又怎样呢?谁叫我们没有科技人才,造不出坚船利炮?从来世界上最有话语权的国家,往往都不是真正的人口大国,只有财力雄厚,科技先进方可称雄天下,然财力和科技也还要靠精英人才作支撑。当下的以色列,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弹丸小国,竟然称霸于几亿人口的中东,还不是他们犹太人受教育程度高。
咱们村的旺族,就人数属最小一族,然而他们的财力,他们的才智,以及他们优渥的生活状况,让整个村合在一起都无法望其项背。究其缘由,还不是他们起初的读书人功不可没。
缺乏人才的人口,只可作为数字的填充而已。当然,只要不断努力,没考上大学的人同样可以成长为优秀人才。
觉醒和彻悟的人们,他们似乎都读过张爱玲。张爱玲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劳碌、恐惧、贫穷,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她这显然是针对旧时代农耕社会说的,那个时候是真正是一代一代的复制,农民复制农民,贫穷复制贫穷。所幸新中国不是。现代中国是一代一代的更新,一代一代的超越。要实现更新和超越,还是靠教育,还是要读书。
觉醒和彻悟的人们真正意识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只是有待于发现和开发,及时发现,良性开发,都能收获无价之宝。
近代有两家人对宝藏开发得好,淬炼得精,百年来两家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这两家的家长,一位是曾国藩,另一位是梁启超。
他们还逐渐认识了:读书做官是陈旧的主题,是腐朽的论调,现今读书是授业解惑,完善自我,完美人格,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及服务于社会。曾国藩也好,梁启超也罢,他们的后人少有走仕途,但是他们从科学文化上所发出的恒久光芒,让仕途一时的荣耀更加显得俗不可耐。
上文所言觉醒和彻悟的人们是升腾之气的源头,还不够准确,实际上他们就是升腾之气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升腾之气。愿咱墩上村的升腾之气经久不衰,经久不熄,渐渐地冲向天际;愿考取了大学的学子们更加发奋图强,学业有成,“明年此日青云上,笑看天下举子忙”。(乡土拾贝 江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