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7阅读
  • 13回复

焦子巷的那些往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095
积分
1177679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焦子巷的那些往事
余革新


   在老城区长大的人们说起焦子巷,那也是话中有话、津津乐道。因为那里有为之人们熟悉的向家大院、陈家老屋、柳家老屋、邵家老屋、陈家老井,特别那一座小门向南,靠老护坡墙而立的小小土地庙,闻名于老城。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土地庙没有拆迁的话,仍会有女人们供奉那个土地神,远远看去,庙门口挂飘着的红丝,依然会是那样鲜红鲜红。

   我的老家余家厅就在焦子巷的东北角上,从那里到巷子还有三、四百米,途经隔壁余祖益老人的余家老屋,还有余家巷、老酒厂的酱缸玻璃房、土地庙、陈家井。世世代代以来,陈家井周边四、五百米以内的住户都要靠陈家井提供的井水而生活。每到枯水季节,城里的地下水位下降,这里从早到晚,人们挑着大桶、小桶放在井周边,排着队等着用绳索把吊桶甩进深深的井里,再提水上来,倒进一个个等待着的水桶里。这时挑水的人们则挑着辛苦打上的水,飞快地挑回家倒进水缸里,又返回挑第二担水……。那时,人们都多么盼望陈家老井的水源不断,永不干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县城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城里的人们盼来了自来之水,再不用害怕出现历史上的“水荒"。不过,陈家老井仍有周边不少居民住户的女人们在这里洗衣被、洗蔬菜。

   说起焦子巷的历史沿革,据县里史料记载:焦子巷,旧名御书阁,又名刁子巷,与王家巷对接为西街下坡的十字路,往北约130米。焦子巷以东跨过余家巷至蒋家塘边,占地面积约60余亩。
  “文革”期间焦子巷改名为红卫路,1981年恢复原名。焦子巷西边与西街转角有一幢临街约60平方米的二层店铺,原是御书阁。相传洪武年间,陈克诚后裔孙于大明英宗年间考中进士,皇上御赐翰林院大学士,后为英宗的皇子教授皇家私塾多年。回家后皇帝恩准在都昌县松巷庄(即西街刁子巷转角处)建造御书阁。焦子巷内大部分居住的居民姓陈,陈克诚于元末明初从湖口马坡庄迁都昌县城松巷庄,即松巷口。陈澔(1260一1341年)之孙陈瑛(约1300年生)于元廷佑年间,由湖口县马坡庄迁居都昌城,即县城蒋家塘背后,称“经归第”村,与焦子巷陈村为一体称焦子巷陈村。
   焦子巷内明末清初陈姓大部分迁至土塘、杭桥、芗溪、左里、东山、刘逊桥、左里草垅陈村等。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向姓从左里付家桥芦峦嘴向村迁至县城焦子巷,并建造了以向家厅为主体的向家大院。其后裔孙有向梅村、向松村、向鼎吾。整个向家大院占地面积约十余亩,与黄姓大夫第后花园相连。
   清乾隆年间,有一刁姓县太爷在都昌任县令,他为官淸正廉明,爱民如子,任期将满,全县百姓联名,要求在都昌连任,经朝廷批准,结果连任三期。二期时在焦子巷一处建立刁府。(后为为邵林松、吕九莲房屋的地基),因此焦子巷也称刁子巷。乾隆后期逐渐迁入向姓、邵姓、柳姓、刘姓等。刁子巷北端有一座土地庙。从北往南途经王家巷两边,除通过西街有麻石桥板,其途全部明沟排水,每到四月春里下暴雨,鄱湖水位上涨,巷间雨水下洩,沟里小鱼、小虾非常多。

   解放后,焦子巷绝大多数居民住户也一直稳定,特别是自建老房子的住户。向家大院对面的陈家老屋,是我的小学同学陈修勇人称“街巴佬”的家,他家一直住在自家的老屋里,他父子两代人都是忠厚老实的木匠,后来在一直县木器厂上班。他母亲中等个子,中年时就长得清瘦,为人十分贤惠,对她的儿子也看得非常重。修勇也十分听话,小学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木匠手艺,并娶妻生子,修勇的儿子后来学成行医,在县里附近开了诊所,是这里过着十分安稳的平常人家生活。
   他家对面就是向家大院,大院有个砖木结构的门楼,也十分气派。进门有一条麻石路直通整个院落,院里的房屋都是高大的棋盘屋,盖得也十分豪华,可想而知:院子的主人当时也是城里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原东湖学校的向杰老师就住这里,他可能就是这里向家人的后裔子孙。向杰长着大脑门,中等身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一直在东湖中学教书,平时说话做事文文彬彬、慢条斯理。他有一个长得灵巧而漂亮的妻子。他与余家厅的余林三、西街西头巷囗的小阳、王家厅的王兰都是中学同学,玩得也挺好。在向家大院里还曾住过县城名医余式云和他的儿子余正新老师两代人,余式云的老家是北山的上松峦余村,他的老家也有一栋高大风火墙棋盘楼房,挺有气势。余式云一直是老中医。解放后,在都昌镇医院坐诊行医。近些年来,向家大院里还住过汪国山先生一家,汪是多宝人,师范毕业后在实验小学、教育局、宣传部任教、任职,现在退居二线。他为人正派、朴实,而且十分好学、勤奋,热心文学创作,近年来他接连写了《乡愁里的村庄》几部作品集,在省内外颇有知名度。

   焦子巷临西街口,吕谓柏、刘素琴一家二十多年来也曾居住这里。刘素琴是我初中时同班同学,她的女儿曾在工业园管委会做办公司室主任。后来,他们在北山大湾吕家村建了楼房,就搬走了。在北头的巷子老屋里,还曾住过我的小学同学吴德胜,后来听过到景德镇去了。
   七十年代,吴德纯、邵林松两位老人在老屋基上建了新屋。吳德纯生前一直在县公安局工作,和我家堂叔余明三是老公安的同事,后来他任过副局长。其妻子胖胖的身材,也曾是居委会的主任。吴德纯退休后,他人闲不住,十分勤快,经常看到他扛锄、挑粪种蔬菜。他的儿子也一直在县公安部门工作,女儿在县工业局工作。
   邵林松生前在县建筑总公司任职,曾是我小学同学李伯儒的同事。他的妻子吕九莲也曾在县里的皮革厂任厂长。他的大儿子在县法院工作,小儿子在县建筑总公司工作,他还有个女儿也在县里某单位上班。

   焦子巷北巷口与一条横路两头通,西头接金街嶺,东头接县酒厂及余家巷。在这条巷子西边的居民宿舎楼,也住过余家厅的义三叔一家。但他们沒有住几年,就卖掉了房子,在西河那边的“阳光国际”新小区购置了新房。义三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余坚在深圳成了家,生有一女;小儿子余强,在北京经营房屋装饰业务。他在京城成了家并生育一个儿子。
   焦子巷北巷口的土地庙西边高坎上是王梅英的家,她家的房屋坐西向东,其丈夫黄鹏寿原是农业银行职工,五十多岁时因病过世。王梅英一直在县城实验小学教书,她有三个儿女,他儿子黄赞能和我家明华同学,高中毕业那年考上军校,军校毕业后,一直在部队服役。据说他现在海军某基地任师职,现在海南也成家立业了。王梅英在那里帮助他带小孩二十多年,也很少回到都昌。
   在焦子巷北口横路西头还曾住潘长芹一家。潘长芹也是建国初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早年,当时他与余星初一起在火车上与刘少奇主席同车相遇交谈,当时《人民日报》并有一段报道。早先他在乡镇任过职,农机厂当过厂长,最后在县物资局任局长。此人虽曾担任不少领导职务,但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为人朴实、不摆架子。
   横路东口直通县酒厂南门,横路南边下坎就是柳姓的老祖屋。这里住着柳敦宽兄弟俩。解放后,柳家老大一直在县商业部市部当店员,他们夫妇生有两男两女,两男中大儿原先在九江建筑公司工作,后调回县商业部门工作。二儿一直在县里商业部门工作。两女从事何种工作,现在何处生活不得而知。柳家老二名柳敦惠,个子也挺高的,后来在县城老轧花厂当过厂长。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柳永新,其妻是上海下放知青。柳永新原先在百货公司公司任经理,后来担任过商业局、财政局的局长,二儿子也在商业部门工作。

   再往前过酒厂,有一条巷通往蒋家塘,巷子中段南边就是邵家夫妇的家,女中老大秀焱,她承继了邵家的香火,与水厂会计老黄结婚,生有两男三女,由于秀炎生性聪明,家庭处理得当,儿女们在社会上过得不错。女中老二嫁与林业局会计石定国为妻,生育三个子女:老大石燕,男的老二石垒,老三石老钟。女中老三嫁与林业局陶昭英为妻,生有多个子女。女中老四秀明嫁与水利局余育兴为妻,生育两男一女,老大原先在百货公司,后进入统计局工作,娶妻实小陈老师,在实小教书。老二是女的,在农经委办公室工作。老三男性小时曾患小儿麻痺病症,后来曾上小学读书,他现在也有五十多岁。余育兴老家是上松峦余家,听说他们的后代在那里建了房子。
   邵秀焱老屋那里还住着一户邵姓人家,男主人从事县城副业队搬运工作,女主人在家。他们家有两个儿子,老大个头不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在县药材公司工作,老小个头较小,也在县里某单位做事。
   往南前下坡就是蒋家塘,塘上坎就是陈丁亥的家,他把老宅拆了,新建了二层新居。他的妺妹陈爱玉与妹夫刘贤良也在那里建了新屋。陈丁亥是都昌中学六七届高中毕业,一直在县建筑公司工作,曾任公司党委书记。据说:他的陈家可能是明清时期焦子巷区域松巷庄人的后裔子孙。他的老家旁边有一处好大的院子,解放后建成露天电影院。县里文化部门在五、六十年代就在那里固定立竿挂幕放电影,每到晚上那里人山人海排队买票看电影,十分热闹 。那时,还有不少小孩挤在露天电影院背后高坎上的邵姓人家门前的场地上津津有味地看银幕背面的电影。
   在老酒厂南面的余家巷中段七、八十年代以后还住着一对老夫妻,男的是都昌文化名人董晋,女的是芗溪人钱若珍。董晋先生退休前是北山二中教师,女的钱若珍也是百货公司的幼儿教师。董晋从教退休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在内地、香港等地发表了不少作品,并出版专著如:《湖山剪影》,因而在省内外文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二十世纪90年代和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有交往,季老先生在1997年亲笔为董晋题写门额“雪凝轩”。董晋先生后随儿迁居南昌,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直至前些年在南昌去世。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钱汇红,在县计委工作,小儿子钱宏,早先在都镇小学教书,后考上大学,去了南昌,在南昌的一所大学任教。

   在焦子巷的区域里,有我比较熟悉的人家有还很多,我只是扼要介绍了略有知名度的为数不多的居民户情况。而我出生前的明清、民国时期的世居、迁居此地的人家那更是数不胜数。在数百年间,年复一年的岁月里,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在人生历史的大舞台上以不同角色倾情表演后,最后又慢慢地消失人们的视野之中。
   近年来,破旧不堪的旧城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崭新的高楼与低楼相结合的各个居民新区,那里小区的绿化带与公众体育、娱乐设施有机组合。整齐、划一、热闹、便捷的现代化新街道贯穿于新城区东南西北的各个角落。
   那些刚搬进新居的焦子巷老少居民们可能还会记得:焦子巷里长长而弯曲的巷道,两边毗邻而建的栋栋老屋,老屋门口的红石、青石门坎,还有那口磨得光溜溜的陈家大井、那些供奉土地神被红石围着的小庙以及扒满青藤的高高老围墙。  
   再见吧,焦子巷。再见吧,充满记忆的老城区。您的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不会消失,将永远镌刻在老城区每一个人的长长记忆里。(乡土拾贝)
5条评分积分+206
笑看风云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15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15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15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15
好好活着 积分 +1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7-15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752
积分
71430
贡献值
24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15
很好,老同学,可以结集——老城记忆,情愫满满啦!

发帖
22284
积分
453359
贡献值
788
都币
12
在线时长: 602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926
积分
4499
贡献值
2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2-2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15
老城的记忆在慢慢消逝,若干年后,故居没了,故事也没啦

发帖
418
积分
422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小时
注册时间: 2024-03-2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7-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5680
积分
30555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07-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0990
积分
789860
贡献值
222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07-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18
积分
619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6小时
注册时间: 2024-07-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07-15

发帖
11299
积分
279664
贡献值
992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07-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977
积分
21488
贡献值
3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6-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07-15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