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走过消防站,来到宋家牌楼,村名标志大石时,发现已拆除封闭的栏板(上回来时正整改村容,禁止车辆通行),并且,还新立了钢管柱门框架,横梁上白漆喷刷的仿宋大字——‘团堡垅黎家畈村欢迎你’分外醒目,我就打算进去看看这村整改后的情况。
说起团堡垅,我还真不陌生。我是去年11月初来怡芳苑的。起初,我基本上是在附近转转,熟悉下周边的环境。一次,在庐山大道的浔东停车场附近,发现大鹅卵石雕刻的村牌——宋家牌楼村。我按大石村牌的指示方向进去。西边是消防站,东边是加油站,两边高高的乱石砌成的岸墙,形成了一条足有百米开外长的巷口,巷宽十来米,地面水泥路。
这村的中心村口有个理发店,里面的老师傅是个讲究人,手艺好,而且收费公道;我在这里连着剃了三回头。记得,这个理发店是在垅心港边上,店旁有棵广玉兰树,树旁下两个台阶进店。店门有条公里南北走向,通往垅北端的五里小学。今年那理发师傅说,村里在整改,他的店要拆掉,我也就没来这理发。
原先这是水泥路,现在变成了崭新的柏油路。我以为是走错了路?记得走过加油站,主路东边就是一大片竹林,几乎遮挡了整个村子。一条狭窄的小路从这竹林东边穿入纵深处,因为竹林茂密葱郁,光线不足,也就此止步不前,没进里面去。
这是不是团堡垅?不由得我又回过头来再审视一下来路——不错,东边那个加油站在那呀!向前走了几步,到了村口,迎入眼帘的是全新的面貌。我的精神为之一震——这个村子现在太美了!
我用眼环顾四周:该村整个地形略呈一个小盆地,东高西低,住着黎、宋两姓人家;房子基本建筑在东半盆地上,港西边沿也就十来户人家。
现在竹林没有了,视线开阔了。首先呈现面前的是一栋别墅式的安置房(在原竹峦上新建不久的),墙壁上标号——12栋。说是别墅式,因为有一道大大的铁篱笆作这房的四周围墙,显得很是气派。里面有花草树木,有几小块豆腐块似的菜畦。大大的院子,晒个被子衣服什么的更是方便。
原先的小岔道换了个五米多宽的柏油路直接向东奔上坡了(估计高低落差怕有两米多吧)。路北边紧接着12栋安置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角亭,两边有长条椅子。靠南有一块平整的场地,有几棵桂花树,也有长条椅,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太阳呢。
紧接着休闲场,是黎家畈原老宅基地。不过也是比较新的楼房,有三层的,也有两层加顶的。再靠东,都是标准的六层两单元的楼房。
路南边,是篮球场、停车场。路的东南角是一排楼房,随地势向东逐渐升高,每栋也都是六层两单元的楼房,墙上标明2013年建。东南角还有草坪,健身器材。听人说,政府占用了这村的土地,建了这批安置房作补偿村民的。
路到了靠东的边沿又向北拐,这里有一排车库,二三十间,也算作是村子东边的围墙吧。东北角还有几栋安置房。据了解,盆地靠东都是宋家牌楼人住的。
路的东边沿偏北有一座小庙叫三官殿。
过了小庙,沥青路就是向下通向村中心。在下坡处,有几个泥工在用花岗石板铺一个圆平台,说是要建亭子。
哦,在小庙的背上——盆地的东岸边的高山坡上,还有一大片安置房区,屋顶全是红瓦,那是郭桥村,是个大村子。在那上面,有一条柏油淋浇的顺坡向下的大道,穿过黎家畈的中心,这是郭桥村的出行大道。同时,这段路更是盆地里黎家畈北部居住人的进出路。
东半盆地的北边房子更加密集,正北靠山的偏东部分也是安置房,靠山正北部分是民建楼房。这里居住的人数估计占全村人数的一半多吧,当然也都是黎家畈的人。
中心村口处,从郭桥村下行的路南边,又一个侧立大村牌跃入眼帘——黎家畈(濂溪区五里街道)标志牌。这里靠南都是民房建筑群,老式三间屋,只是换了崭新的灰色机制瓦,旁边都有个小侧屋作厨房、卫生间吧。这些房子是就地势建筑,这些小巧玲珑的房子错落有致,也别有一番韵味,而且有利于采光,也很有层次感。
公园式的休闲场所正处在村口的偏南边,园门一块很大的鹅卵石横卧地下,上书红色大字——宋家牌楼生态园。进入园门,有个木质亭,四面通透,圆形门,两边有长条椅子。这是在村中心向南看的休闲场所正面图。亭子旁有一段很宽的沟壑,两边乱石砌垒。有护栏。这是原先的一段港,也不妨碍什么,也就没有覆盖;有的地方是用很大的水泥管接通,上面全封闭;既可排水,又不妨碍通行。
村口靠北的港边,那个理发店拆走了。这里本来很熟悉,我真的来过几次,现在面貌全新。花岗条石镶边加白漆条粉饰的沥青路南北延伸,南接庐山大道,北去五里小学。港边那棵树还在。店址往前一块地都升高了,还铺设了好长的一大块,紫色的压制板地面,边沿用花岗石圆头墩围上一长溜。这分明是城市公园级别的景观呀!
新村的北边靠山,山上有竹子有树木。村北除民房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服装厂,锁住上部村庄的西边。这样,港这边的村子形成了一个半封闭式的堡垒。
村北边山嘴处的沥青路向前几米,又有个小山坳。山坳里面有个大院子,外围靠沥青路有一条高高的长长的院墙,院里靠山有栋好房子(座东向西),还有几间小屋。这里真是别墅式的住处。一村妇介绍说,那是一家人的。那么这家人真的赚了很多钱啦!
在这村尾的那个大院处,沥青路分岔向西,直通港西的半个盆地。
港西边有好大一片地方,房子却很少,只有分散的十来户人。这里有各种树木、苗圃,有草坪。草坪中间,还恰到好处地镶嵌着,用花岗石与各色砖铺设,或圆或四方的图案。
最西北角上有两户人家,房子靠北旁边有条小路,很陡,几乎是要向上攀登,上面就是几个大居民社区——加州风情、宜居苑、民工公寓等,正是繁华的都市街道,连着庐山大道了。
紧邻处是黎府农庄,这是个较大的湾地。一口很大的池塘分成两半,池塘上竖桩搭架,从池塘中间起,把靠东的一半池塘围了一长溜的棚子,形成可以巡回的方形走廊,有酒席厅,摆了几张圆桌子里面,大部分是供垂钓的走廊。农庄屋古色古香,有住宿房,有宴席厅,有活鱼池,有厨房。特别是还有观鸟大笼棚子,里面有两只美丽的孔雀,还有一对不知名的大鸟,可能是进口来的什么野鸡呀。这个农庄主人不简单,很有经营头脑。
农庄过来的正西处有个长形竹峦带,这里散住着七八户人家。虽然稀疏散住着几户,有大山竹作伴,更显其幽静秀美了!这里的房子大都是较新的三层楼房,且构造别致,也就显得很有些气派了。
盆地的西边村舍虽然分散几处,各自为政,却又相互呼应。看,一条绕盆地的环形柏油路在这些房子门前平静躺着,像纽带似的把这几处房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小整体,也把东半盆地的房子联合成了一个大整体——团堡垅黎家畈,这响当当的亦乡亦城的新村呈现在九江人面前了。
向北的盆地缺口有大片的旱地、垅田。地势较高的旱地都种满了各种蔬菜。
去年来这里,竹子、树木、灌木、刺蓬有几大片,显得很萧条。
现在,村口的竹子大山没有了,沿港的竹子树木也都不见了。港边沿或大石砌垒,或花坛台阶,还有花岗石护栏。呵,村边沿路还零散着几个木质的凉亭式的垃圾收集站点,更加透出了今天的文明气息。
现在整个盆地阳光通透,环顾四周,一览无余。这乡村的布局太巧妙了,真的是如诗如画似仙境啊。
朋友们,有空来这看看?这亦乡亦城的黎家畈,真的值得一游呢!
2020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