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世俗礼仪的演变之二殡殓丧葬
人们为了彰显孝道,当父(母)死时,都想把丧事办得隆重、热闹,以寄托子孙的哀思,慰父(母)在天之灵。一、殡葬程序(1)临终(俗称"大限")。 病者临终时,讲求子孙全部在场,谓之"送终"。 当时要买纸钱三斤三两,放在死者头前焚烧,焚毕将纸灰包好,待入殓时放入棺椁内。 长子将一梅用红线系好的铜钱放在死者的口中,名曰"口含钱",然后号哭恸哀。(2)开岸(又称烧开岸)。 将死者下殓后,即从床上移至灵堂,孝家众生和一干人等都来到河边,将一顶草帽放在河岸,上插三柱香,并鸣放鞭炮,俗称"烧开岸"。 寓人死如船离岸远航,子孙相送,祈求早入天堂。(3)吊唁。 各亲友闻讯后,陆续前来吊唁,男曰"烧到头香",女曰"哭灵"。 女人此时的哭声很独特,长声慢诉,凄切哀号,无不剔人心窝。(4)把讯(一种诉告的形式)。 各亲戚家都要派人去把讯,把讯者右手撑伞至亲戚家,将伞放在门后的墙根下,不得撑伞过堂屋正栋。亲戚家都办一桌酒席,款待"把讯"者。饮酒结束,家人端上一大碗点心,里面是粉条煮鸡蛋,蛋的数量不等,少的十几个,多的二十几个甚至更多。(5)八仙(俗称:土夫、丧下)。 由本村或本族人组成,共八人,故称"八仙"。 "八仙"负责为死者着装、举尸入殓、盖棺、抬柩、挖井(坑)、埋葬等事项。 "买水"和"引灵"时,他们头戴白帽(旧时由生布和白棉布做成),腰系白绫(布),脚穿草鞋(今少见),在前面开道引路。 入殓后,孝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名曰"款八仙",孝家众生都要依次端菜敬酒、递烟,以示对"八仙"的厚待求得殡葬安全。(6)买水(书称乞水)。 入殓前,孝子穿上死者的寿衣,随着众人来到河边,"八仙"将一枚硬币丢入水中(表示买水之意)。 买回水后,用竹叶醮水洒在死者身上,表示为死者饰面、沐浴,然后为死者更衣入殓。(7)入殓(又称晚殓、收殓)。 在出殡前的下午进行。 殓毕, 孝家设晚宴招待前来送殓的宾客。 接着由道士做斋收殓。 天亮前,"八仙"将棺柩悄悄搬至外面场地上,谓"偷丧"。并在场地上架设"孝堂"。(8)引灵。 第二天,道士带领孝子,将灵位引至"孝堂"柩前,丧礼便开始进行,行丧发引,出殡还山后,便是大摆宴席,招待宾朋。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进步,丧葬的习俗也在不断变化,变得更加隆重、热闹。 重点增加了送花圈、唱戏曲、请乐队、租孝堂、用礼炮等项目,更将引灵的路线延去,少则几华里,多则十几里,一路旗幡招展,鞭爆齐鸣,民乐、西洋乐器齐奏,礼炮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宴席规模庞大,菜肴丰盛,就是城市宾馆、饭店,也罕能匹敌。一场白喜事下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二、丧事的主要礼仪(1)孝子和戴孝。 死者子媳以下的亲属,在称呼前都要加"孝"字,如孝子、孝媳、孝孙等。以入殓时开始,他(她)们都要戴孝帽(俗称"拖头"),穿孝衣、孝鞋。按辈份分别有麻、白、蓝、黄、红五色(五代)孝服。 麻衣穿戴很有讲究,若父亡母在,则露右臂,母亡父在,露左膀,父母俱亡,则双膀都要穿上。 出殡时,由人统一将孝众的孝帽收拢丢过棺柩。 之后,孝子就戴纸帽,纸帽也有说法,父亡母在,外层帽尖向外折倒;母亡父在,里层帽尖向内折例;父母俱亡,双层帽尖均要折倒。 戴上此帽、安座、谢宴、做七,甚至第二去探望上亲,也是带此纸帽。 鞋下的麻球要等到做"满七"时,才摘下焚化。(2)丧礼。 旧时丧礼繁杂而又呆板,且不易学。 先由一群儒生组成,名叫"礼生",礼生们按照儒教的仪式主持丧礼,庄严肃穆,仪式较长,且动作规范,一般都要提前几天训练孝子,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参拜结束时,儒生们就齐声吟诵古诗,谓"歌诗"。 歌毕再进行"烧香",最后由道士起棺。 近代,为了简化丧礼仪式,在"烧香"前,搞一个"拜寿"的仪式,即仿照戏剧舞台上"拜寿"动作,让孝众们依次参拜。(3)烧香。是丧事典礼中的必行礼仪。参拜时,行"四起八拜"之礼,即站立、跪下四次,每次两拜,同时上三柱香。 同一辈者,可同时参拜,其先后次序有两种。 一种是先"麻孝""烧香",男先女后,然后是视戚按辈份进行,接着"白孝"以下,最后是"八仙"烧香,第二种是先将带孝者依辈份全部"烧香",孝众全部"烧香"完毕后,再由亲戚按辈份依次进行,最后也是"八仙"烧香。(4)散花。 是本地一种独特的吟唱曲艺。 伊始是儒生们和道士在晚殓时一起吟诵"劝主经",同时以四时鲜花为题,用诗歌的形式,当场吟诵出来,寓将鲜花散在孝堂之意。 后来将题材扩大到叹苦,小说、古传、古诗。"散花"者们,没有事先准备的稿子,临场自由发挥,边作词、边吟唱,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韵律,以四句七言为一曲,也可反复其韵。 他们围扰主题,一人一段,轮流反复,以至通宵达旦。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唯我地独有,很有挖掘价值。(5)丧事宴席的安座 在出殡之日的午宴上安座, 其位置的大小排列与婚宴相同。男丧座位顺序:①死者的外祖父家;②死者岳父家;③地师;④道士(也有的将道士安在地师之前)。女丧座位顺序:①死者娘家,死者丈夫的外祖母家;②道士;③地师。 如果死者娘家或其外祖母家有生养的两家,不将道士和地师往后顺排。(6)祭礼(又称吊祭)。 出殡之日,各亲戚家都要送祭礼,旧时都是送表芯纸(纸钱)、鞭炮、丧幡、靠背、挽联、祭帐等。现代人还增加了送花圈、送礼金。(7)安葬。 安葬的时间由堪舆师择吉选定。 一般选择在当日下午,也有停棺一二日后安葬。 古时停棺时间很长,因择吉地吉日,以致停棺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正式安葬。 安葬时先用罗经格定朝向, 再由孝家众生用衣裙兜土放入坑中,然后地师"呼龙"边喝彩,边填土筑坟。第三天下午,孝家持"三牲福礼"、香烛纸钱到坟前供祭,谓之"关山"。(8)居表(俗称守孝)。 孝家自殡殓开始,至"七七"期满,谓"居丧"。孝子在居丧期间,应脱冠履,忌穿华服,忌带首饰,禁理发,禁夫妻同房,晤友,赴宴等娱乐活动,以昭雨季孝道。 (注)(9)守灵。 安葬之后,要把死者的灵位,供奉在大堂香火的旁边(男左女右)。并购制"灵屋",装饰灵位。"灵屋"是民间艺人用各色纸张裱糊起来的竹制小花楼,玲珑别致,华丽漂亮。灵位在家供奉三年,每日三餐不忘供饭、供茶、做到"晨昏三叩首,早晚一柱香"。 三年后,择吉日请道士作法罢灵。 灵位在家的三年内,孝家众生第一年穿白鞋,第二年穿蓝鞋,第三年穿青鞋。 春节期间,孝家应贴素联,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蓝纸,第三年用黄纸。 婚嫁和丧葬礼仪特别繁杂, 加之我地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甚至是一村一俗,故难尽述,笔者只拣大的环节和通用礼仪浅谈一二。 因水平有限,对古俗礼仪知之甚少,许多典故及其出处尚不可解。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有识之士参与研究和探讨。 注:最大的禁忌是重丧和空亡。 重丧有固定的日期,即从正月至十二月,分别为:甲乙戊丙丁己庚辛戊壬癸己。 亡人落枕空亡,看生肖,猪犬羊忌卯辰;龙蛇鼠忌午未;牛鸡猴忌酉戌;虎马兔忌子丑;生为败扫,死为空亡,日时为重,年月次之。曹礼新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24-04-25 22:1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