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5阅读
  • 15回复

六十年前,实小读书的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095
积分
1177699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4-01-17) —
六十年前实小读书的日子
余革新


         我的家住在县城“大夫第”东边的余家厅,与城里五、六十年代唯一的小学隔路相望。而这一条从金街岭延续到邵家街的马路,解放前叫邵家街,解放后更名为解放路。而这所小学就是建国后的“实验小学”。

   我的小学阶段的六年(1957.9-----1963.7)就是在实小这里完成的。这所小学也是我人生最熟悉的地方,上学之前,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学校荡秋千、跳沙坑、爬竹杆、推铁圈等等。据老人说:民国初期,国家提倡“兴教育、办新学”。县城小学堂就建立陶公庙旧址上,她成为都昌第一所公立小学堂。后来,虽多次更名,但学校地址未变,而且越办越兴旺。从民国起到新中国成立,发展到今天,这所小学先后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所学堂先后为都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间接为全国高等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老校长陈其昌)
   在我记忆里,学校的旧大门现在的南门。走进大门,有两棵高达十余米的桂花树屹立两边。中秋时节,桂花树上无数朵小黄花花溢香飘十余里。站在校门的桂花树下,往前十余米走就是一栋宽宽的平房,透过整排玻璃窗,就可以看到老师们集体备课办公的地方,学校教导处也设在里面。每当秋冬季节,可以看到有不少老师在外晒晒太阳,舒展舒展上课后疲劳的身体。
   办公平房的东面是学校的老房子,两侧是教室,中间木厅那边是教师的宿舍。记得,郭继恩、楊荣春等老师曾在这里住过。穿过教室门前的过道,就是学校小操场。再往北下台阶就是教工食堂,食堂也是老平房。房子大门朝西,进来就是大天井,通过中间餐厅跨过小天井就是厨房,老黄师傅就在里面炒菜弄饭,中间的餐厅,摆的是老师们用餐的一张张八仙桌及四围长櫈。上了小南门,沉沉的大铁鐘挂在上台阶的东侧。这口生铁浇铸的铁鐘铸刻有文字及图案,可惜我也沒有认真看过,不知道其内容。打钟是食堂的老黄师傅每天旳工作之一。每天,他按照作息时间表十分准时地用大木锤撞击这口大鐘。锺声就是命令,必须分秒不差。当锺声响起,偌大的校园内及周边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悠扬的锤声。这锺声伴随这老黄师傅在食堂工作的数十年,直到退休交班到小黄师傅,而后来的小黄师傅也退休了。小黄师傅的儿子高中毕业有文化后来顶补上岗后,不再是撞鐘人而是学校上课的教师。
   走出食堂的大门,看见的就是小土路,跨过土路,就是一栋两层的教工宿舍楼,楼下进有一间教室,教室东西楼上楼人是教师的住房,一条木板梯通往三边拐弯楼上的教师单身宿舎。宿舍楼通道外还有两间教室的平房。走出平房,是一块小广场和一片树林。树林外是老县城的大片菜地、西城墙。小树林对面向东上坡,就是学校新的红砖、红瓦的四间平房教室和小操场及旁边坎下的厕所,边上是一条小路直通改造后旳陶公庙旧屋。旧屋敀北面是学校的会场,在这个礼堂里东边是学校召开大会的主席台,也是师生们表演节目的戏台。走过中间宽阔的过道两边都是教师宿舍。跨过长长天井就是南面的大门,两边是两间大教室。每当县上开大会,这里要摆很多饭桌,开会的乡下干部、群众代表都要这里用餐。这所陶公庙旧址也见证了县里不少的重要会议。在我的记忆当中,沒有見过陶公庙老的匾额以及陶公菩薩。但实验小学却見证了小学老师们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沤心沥血教书育人的乔健身影,见证了同学们胸怀天下、求知如渴的活泼可爱形象。

   五七年秋,我是从县幼儿园的大班升入一年级,首先接触的是一位女班主任,她就是骆健生副县长的妻子王醒民老师。她高高个子、胖胖身材、脸带微笑、平易近人、轻声细语。在学生们的心中,她就是学校里的母親,我们就是她的孩子们。我记得有一次随她到公安局她的家去,接受新的任务。王老师后来离开了教育岗位 。她和她的丈夫骆健生同志继续在都昌的土地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听说她随夫调到彭泽工作,直到前些年才去世。
   在余家厅里,也先后曾住过三位实小的老师们,那就是王文敬、李文英、周振华老师。王文敬的妻子是陈金霞,是县幼儿园的老师。王文敬老师是九江人,中等个子、方形脸、很和善的样子。他虽沒有上过我的课,但我小时候见过他和陈金霞老师。后来,他任过县教育局局长、三汊港党委书记,最后还担任过九江市副市长。李文英老师是实小的教导主任,虽是女性却胜过不少的男性老师。她言辞简洁、精明干炼、做事有板有眼,在教师中威信很高。她的丈夫是钱模简老师,也曾是实小的校长。周振华老师多才多艺,擅长绘画,其主课也教得好。他的妻子姓熊,是县中熊琪老师的姐姐。我还和周振华老师小儿子周宝仁同过班呢。
   到了三年级,更换了新班主任,来了一位和蔼可親的老师郭继恩。郭继恩老师是从九江师范毕业的。他年轻、洒脱、干炼、心细,在与郭老师的频繁接触中,慢慢地发现:作为教师来说,他不仅很强的中文功底,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教学好、教导学生如和风细雨、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好,确实是教学上的能手,属满台闯的小学优秀老师。郭老师的嗓子好,善唱歌;会写生、好画画。他在课堂上能把课文朗读得绘声绘色;特别是对小学生作文教学,很有一套办法。记得:当时,《中国少年报》第四版每期都有《小虎子的故事》的漫画,他鼓励同学们写看图作文,其中楊淦和我写得较多、较好。特别楊淦同学把自己写的《小虎子的故事》的装成厚厚一本,字迹特别工整、清洁,深得老师的赞赏。郭老师有意识地把这些的看图作文本在班上公开展示,以鼓励同学们力争上游,写好作文。这些活动的展开,对于同学们的作文产生了极好的推动作用。在六三年报纸上发表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中,我也将自己和同学做好事的经历,写进学习雷锋的日记当中,受到了郭老师的表扬。由于班上推荐,我被评为全校优秀少先队员,和其他几位同学一道受到全校学生大会上的表彰。我班同学们的学雷锋做好事成果的取得,与郭继恩老师的殷切教诲是分不开。

(郭继恩书法)
   我们班的同学,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毕业都是郭老师上语文课兼班主任。历时四年,他与同学结下了深厚师生情谊。不少同学谈论时,仍时常提到郭继恩老师。郭老师家居鸣山乡郭家山村,他的妻子是一位朴素贤惠的农村妇女,勤劳朴实而腼腆,且话语不多。她的大部分时间在农村老家,种田养家、伺奉老人,尽一个媳妇、母親的职责。后来,随儿女们的长大、成家,师母才有机会进城陪伴郭老师,一直到他的去世。
   三、四年级算术课是张化恺老师教授,张化恺老师高高个子,嗓门比较大,上课条理、逻辑性强、语言清晰、简洁。这位老师后来参加社教,因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五、六年级,教算术课是卢普佑老师,他瘦高个身材、两分发型、科学严谨、生活规律强,但话语不多的人。他的妻子刘桂牡老师,则不同。她善交人缘,是一位善长组织教学、适合中低年级教学的好老师。卢普佑老师能力强,他是学校高年级班的一位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语言简明、扼要、抓住关健点,并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听得懂、易接受,因而非常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石铜斗老师上过我们的体育课,他瘦高个子,为人谦和、教学严谨、体育课上得好。也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六一年下半年,学校来了一批都昌师范毕业生,其中但俊华、黄正生老师来到我们班实习,实习期间,但俊华任语文课教学兼班主任,黄正生老师任算术课教学。后来但俊华老师正式毕业分配到了实验小学,余凤初老师也在学校任教。他的大儿子还是余家厅的对面近邻小梅姨家带大的。但俊华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启发教学、强化语言训练等方面都有非常清晰的思路,显示了他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特有优势。
   当时,实验小学的确有一批年轻有力、知识充实、阅历丰富的师资队伍,如:余仁、卢普佑、王文敬、郭继恩、沈书生、张水生、楊荣春、张伯梁、蔡石华、许仲灵、朱济民、冯龙山、候梅生、秦中元、余仲英、向席珍、王醒民、丁仕荣、但俊华、黄正生、徐星初、余凤初、向松保、黄雪云、黄美梅、石铜斗、张化恺等老师。还有坚决贯彻教育方针、工作作风正派、组织能力强、想干实事的校长江光见、陈其昌,教导主任李文英、孙泽润、袁怀白等班子成员。从实验小学当时的校风、校貌也反映了新生共和国的人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人心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社会风尚。

卢普佑、刘桂牡老师

   我们班是实验小学的普通班,同学们在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教导下,在班集体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分夺秒、不负时光。记得:魏福泉、胡华松任过少先队中队长、班长,我任副班长,楊淦任学习委员。其他人在班上任职、学生人数的变化因年代久远,记不太清楚。
   根据后来的同学合影、同学们的记忆:班上有王梅英、王明荣、王敬礼、王金生、江员波、刘礼生、刘圣煌、刘桂珍、刘焱初、吳彭祖、吳先妹、吳日初、柳桂珍、柳菊英、李伯如、詹小妹、詹开夏、朱明珍、邵小玲、邵小珍、吕会锦、饶满香、楊淦、张昭才、张桂娥、邵继康、周柏林、邵斗安、胡华松、胡咸健、但国庆、范寿林、葛仁水、陈修勇、余革新、余新民、余定中、黄天佑、黄天祥、熊冬保、魏福泉、屠宗鉴等同学。
   饶满香、詹小妹灵活可爱、快乐漂亮。她们也离学校比较近,住在蒋家塘附近,原总工会旁边的老屋院子里。当时,城乡都大办钢铁、兴办大食堂。我家所在居委会的食堂就在詹小妹家的院子里,小妹的妈妈正在大食堂帮工。每天打饭时,经常看到小妹的妈妈,她个头较高,身强力壮。一般力气活都做得了。不过,吃大食堂的日子沒维持几个月就解散了。作为那时的大人还是小孩对此印象还是挺深的。
   屠宗鉴、柳桂珍是小学时同班同学,宗鉴的父亲是县钮扣厂的老厂长,为都昌的工业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屠宗鉴,他的家是浙江人,也是在技术支援内地行动中举家迁居都昌的。屠、柳俩是同学,后来结成了伉俪,并生儿育女,成家立了。他俩现仍在老钮扣厂旧址的老厂房内居住,至今操持着夫妻型的小饮食店。他们是同学中结成夫妻对的典范。

李会堂、沈书生老师
   昭才家住东街,父亲做医生,母亲操持家务。他在我同在一个班,除了学习努力外,还爱好绘画,当时在我眼里认为他的画画得还蛮好。他家在“文化革命”时期,经历家庭变故、生活艰难,他本人后下放转到母親所在大港村里好些年,与当年生产队长的漂亮女儿结婚生子。回城后进建筑公司做油漆工,他由于昭才乐观向上,努力奋斗。两个儿子都在改革开放中靠自己的努力走了出来,一个在广东打工有成,一个在新疆武警当兵,后读军校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武警军官。
   伯如,我们也是老同学。他只读了小学,就进了建筑公司。在都昌、景德镇当泥工、技术员、公司驻景市负责人,最后当了城建局副局长兼建筑总公司经理。退休后,又创办都昌县第一个监理公司。伯如真是以常人难于想象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华松,是我们小学毕业时的班长。他从小个子高,总是脸带微笑、勤奋务实、从不夸夸其谈。他原先在北山公社粮站工作,后进百货公司,由于善于经营管理,后来担任了集体店经理。企业改制后,他毫不犹豫地自主创办了老牌的首饰店,并获得了成功。他是同学中的经营企业的佼佼者。

张水生、沈书生老师
   咸健,是小学的同班同学,他在班上的座位在我的前一排。他的爸妈,我都熟悉。他爸爸是外地人,高高个头,健康的身材,为人和善,在武垦工作。他妈妈胖胖的总是笑眯眯的。她带着全家人在县城居住。我们同学时处得好,学习上互相帮助。后来,咸健进了农机厂,他在县气象站前的路边一幢两层屋里居住,还在家里办了组装打火机小小厂。他的女儿是第一批去深圳的,发展得不错。他夫妻俩、儿子也随后去了深圳。听说,前些年,他回都昌办事,突发病去世的。当时,我也在外地帮助小孩,未能与他见过一面。
   冬保,是老同学,小学时不是十分熟悉。只知道,他老家是南昌。他父亲也是南昌支持县级企业行动中举家迁往都昌的。父亲名熊海仔是米厂加工厂的机电工,他在一次维护机电设备时因工牺牲。因此,家里先去了顶梁柱,全靠母亲一人维持,真是挺难的。据了解他的同学说,郭继恩老师曾帮助过冬保读小学。冬保,读初三时与曹爱林、刘良珠一起参军,参军后,他表现非常优秀,不久入党提干,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转业到九江市,后任过市人事局、劳动局的科长,市就业局局长。我与他有着十几年在同一战线上工作的交往,他性格直爽、作风正派、讲究情谊,并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
   楊淦,是小学读书时的天资聪慧者。他的老家是九江,其父母在邮电局工作。家境较宽裕。他的妹妹楊春丽曾和我大妹是小学、共大的同班。楊淦,他读小学时曾以坚持写看图作文《小虎子的故事》,而出名。他爱好文学、擅长文艺,高中毕业后曾下放七角公社,不久当兵到部队,退伍后留在九江市,曾任过厂工会主席。到九江时曾到他厂里玩过一趟。
   说起五、六十年前同学的往事,仍记忆犹新,真是说也说不完呵……
   孩童早己过去,少年己成为遥远的记忆,青壮年经历也成为个人的历史。我们所处的少儿年代是共和国的特珠时期,既有激情奔放,也有艰难困苦。既有同舟共济,也有曲曲折折。其间,我们尽情享受过成功的快慰,也有遭受挫折、委曲而留下痛苦的回忆。但是,我们都要为生活在共和国的新生、成长时代而无比欣慰,因为我们毕竞经受了无数的急流险滩、风风雨雨,勇敢地走了过来。同学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要倡导少一点怨天尤人,多一点放开心胸。尽管人生之路千差万别,但殊途同归。我们都进入了幸福的老年时代,正在受惠于国家赋予的各项政策,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尽情地享受着春天般的快乐。

   “岁月生白发,风雨催人老。”当年的少年,如今的老同学们己经儿孙绕膝、福气满堂。在各种聚会上我们也曾欣慰、快乐过。而读小学时的老师们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大十多岁。我曾在教育系统服务多年,常和这些老师们打交道。现在卢普佑、沈书生、石铜斗、但俊华、徐星初等老师都有八十多岁。每当看到他们,就想起我们孩提时代。回忆起五六十年代那些难忘的岁月、那些难忘的地方、那些难忘的事情、那些难忘的人们。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今天,中华民族己到了伟大复兴的关健时期,亿万中华儿女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努力地奋斗着!(乡土拾贝)
4条评分积分+186
好好活着 积分 +1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20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16
都昌零距离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16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01-16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87095
积分
1177699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1-16
作者简介
​余革新,都昌邵家街余家厅人,50后,教育战线的老兵,退休后,爱好摄影书画诗词,作品多发表网络平台。


发帖
7683
积分
24677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1-16
上世纪是“放养”教育模式,更注重教育实际、极少将目标瞄准学生家长“钱包”、没有功利化教育思想,即使在简陋和困难条件下,也让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发帖
7683
积分
24677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1-16
本世纪进入了“圈养”模式,家长接送学生、给考生送礼等成为时尚潮流,各种名目的辅导类教育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发帖
11031
积分
38979
贡献值
528
都币
32
在线时长: 38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9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01-16
也许是年纪慢慢大的缘故,很喜欢看这些带有老照片的回忆性的文章,喜欢听老故事。那时候的人,虽然物质方面匮乏贫穷,但思想健康务实,更有人情味。

发帖
11031
积分
38979
贡献值
528
都币
32
在线时长: 38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8-19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01-16

都昌在线转让我公众号的文章,做的很有风度,不象某些平台,明明文章是在我那里转的,去忽视了原刊平台的劳动,转载时不留任何痕迹。
同样是运营平台的,我们都知道,文章在编辑的过程中,为了让文章显得更完美充实,要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甄别资料和图片。有些文字资料和图片要借助其他的收费app平台,才能搞到手。这种无形的劳动和付出,是应该要得到尊重的。

此帖郭继恩老师的书法图片,就是我从许文华老师的小说《湖殇》中选来的。

发帖
25739
积分
30614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01-1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752
积分
71430
贡献值
24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01-16
老同学,词汇蛮多,不错!点赞!

发帖
10291
积分
9948
贡献值
214
都币
0
在线时长: 9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1-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01-16
          余革新老师-----对实小记忆忧新-----恩师情深

发帖
30990
积分
790030
贡献值
2223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01-1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