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229
-
- 注册时间2008-10-17
- 最后登录2024-11-01
- 在线时间3688小时
-
- 发帖3080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积分781236
- 贡献值22093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30808
- 积分
- 781236
- 贡献值
- 22093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368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在鄱阳湖内湖的新妙湖枯水季节,裸露在水面上有很多用花岗岩构建的桥。例如汪墩桥、方家嘴桥、杜家滩桥、石子桥,等三十余座。这些桥坚固态用,不易被湖水浸蚀,为湖畔两边百姓过往带来很大方便。 这些桥建造都有很多年代,历史上的能工巧匠,把花岗石从四十多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他们完全靠水上运输,每座桥长短不一,有的在六十余米长,一点五米宽,桥面全为五条三十公分宽的花岗岩石铺成。有的不足二十米,为一孔或两孔的。桥墩都是用花岗石彻成,长条石直接架在两桥墩之间,用桐油灰贴接。 水季节,这些桥全部被洪水侵没,行人靠渡船来往。五、六十年代我都从这些桥上走过,记忆犹新。进入八十年代,新妙湖周边乡镇公路建设掀起高潮,除汪墩桥等一批连接公路的桥进行了全面改造和重建,其余的桥已经无人过问和维修,不少建桥花岗岩石材被当地老百姓拆走,留下的只能断残抛弃在那里。 要致富靠修路,要修路必须先架桥,桥通路通了,湖区人民的农副产品和所需生活用品都能运出和运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得到提高。房子变了,一幢幢钢筋水泥结构的小别墅、小洋楼拔地而起,代替了原有低矮、潮湿、破旧的老住屋。交通工具变了,由土车到自行车再到小汽车,进了农民的家门,摩托车、电动车可以说是每家每户都有。生活观念变了,身上穿的不是过去的粗布烂衣,而今普遍是中高档衣服,中高档皮鞋,妇女们手上、耳朵上、脖子上都戴上了金银首饰。桌上吃的是鱼肉面食,从讲温饱到讲营养。电视机、电冰箱、手机、微波炉、抽油烟机等城里有的,农村都有。 桥的变迁撰写了"逢路架桥“的发展史,在湖水地区桥是最美的风景。路的升级改造带来桥的飞跃,新妙湖大桥的建成通车成为湖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交通现代化带来农业现代化,高标准农田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市场,高质量养殖为农民致富丰富了钱袋子。 在湖区只要提到桥,人们就会联想是桥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桥钩通了两岸人们感情交流,不少湖对岸的姑娘嫁到彼岸的如意郎君家。桥象彩虹装饰在湖区人们的心中,带来富裕、幸福和安康。(文/图:黄正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