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人文》书脊
《村庄里的人文》在癸卯年中秋、国庆双节之际,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啦!这算是我的“三娃”,“娃名”是承着“大娃”“二娃”的——从我的“传家训扬新风”结集出版的第一本《家训里的乡愁》,到第二本《乡愁里的村庄》,乃至到今天的第三本《村庄里的人文》,实际上是衔尾接头迂回其名。已出版的“传家训扬新风”三辑
因为这册书名里落脚于“人文”,所以我在酝酿撰写“后记”时,便想到开笔要有个人文气息的文绪。距今929年前的公元1094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游历都昌南山时,留下了一首《过都昌》的千古绝唱,也成为都昌人文历史宣示最出彩的一页。诗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究实古代经都昌并为斯地留下赞美诗篇的名家不只苏东坡。在清康熙版《都昌县志》里就收录有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和诗仙李白过都昌的赋诗。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曾在都昌矶山一带译经,以至“石壁精舍”成为都昌古八景之一。脚著“谢公屐”的他在《入彭蠡湖口》一诗中有诗句:“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彭蠡湖口”就是指如今的都昌县城与永修县松门山隔湖相望的那方水域,古时松门山连同矶山都属都昌管辖。比谢灵运晚出生316年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经彭蠡(今鄱阳湖)都昌水域想起他的偶像谢灵运而赋诗一首,诗题挺长而难记:《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志》。李白在此诗中吟道:“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谢灵运和李白哦咏都昌的诗句中都用上了“回合”一词,我理解,两诗中的“回合”皆为迂回之意。洲岛迂回、千里回合的矶山、松门山那方水域,离我居住的都昌县城小区不远,我几乎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晨练都要站在岸头眺望那方水域。在我为《村庄里的人文》送稿的仲夏之时,鄱阳湖水位将涨未涨之际,湖面还是呈水白滩绿的迂回状,在我瞩望天际间,这迂回着的,还有时光河流里的九曲流觞与文词浩荡。我想在此言说些我写作《人文里的村庄》有关时代、县域、村庄、家庭的话题,这又是一种由远及近、由面而点之迂回。本文作者(右)2022年10月21日在多宝乡邵家湖村采访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这话的是唐代号“乐天”的大诗人白居易。我的这个都昌乡村人文历史的挖掘和存录系列,也算是时代文化大潮里的溅起的一朵小小浪花吧。时下的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富脑袋”,激活文化、提振精神。如果说古建筑、老房子是传统村落的“形”,那么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就是传统村落的“魂”。在发展中珍视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这就是我的书写在乡村文化振兴大业里彰显的时代意义。本文作者(前排)2023年5月8日在听文化讲座
被苏东坡定位的“鄱阳湖上都昌县”,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之邦。我于这片土地的不离不弃,恐怕少有人能复制。我没有走南闯北在都昌之外务工或生活的经历,连1980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慈祥的奶奶舍不得15岁长孙离开身边,我当年录取读的是本土的都昌师范(1999年改办都昌二中)。回首迄今50余年的人生,离开都昌最长时间的一次是20余年前参加了一回九江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赴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听过杨澜的晚场报告、白岩松的精彩讲课,那次远在京城参加培训的时间也不过半个月。我至今没出过国门,没有远足的旅历,我的固步自封与孤陋寡闻由此可见。我不是游子,都昌于我甚至产生不了故乡的意念,因为我几乎天天就生活于兹。“乡愁”于我,也就不是余光中笔下的“小小邮票”和“窄窄船票”,亦不是席慕容笔下的“清远的笛”和“模糊的怅望”。都昌于我,无需滴血认亲,她连着我的那根脐带始终未曾剪断。我的相交已十年的南昌一位大师级文武兼具、驳辩如簧的作家朋友,对我的文笔有几份不屑,说我只是“乡间秀才”的才情。卑微如我有时也会激发一点“文化自信”,我袖着手、作眯缝眼状回复大师:“‘乡间秀才’会给领导代写讲话稿、办单位各式公文、写新闻报道、能吟诗作对,大师可会这些‘八卦套’?”在才情秀于林的大师面前,我又没有文化自信的底气,最终“嘿嘿”状臣服:“我就是一颗打不扁、砸不烂的‘铜豌豆’,我会以我的不屈的执着坚持将我的这个都昌地方人文历史系列写下去。”大师有时也调侃我,说我是“鄱阳湖畔司马汪”,在为都昌著“史记”,精神可嘉,我赧然。我私下的一个念想是,当我将我的这个系列一篇篇地写下去、一百篇一百篇地一本本地结集出版,哪一天出到N本,老得再也无力写下去了,我会制作一个套盒将我的这套书依序收集全来,传之于后人,算是我这位赤子奉献给我的都昌的一份特殊礼物。本文作者(中)2023年2月23日在南峰镇梅树园冯村采访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基因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人们浓浓的乡愁。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既是村民生活的家园,也是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在采写这个系列时,每到一个村庄,我都会尽可能地用田园调查的方式,翻阅宗谱,遍访耆老,了解其姓氏文化、兴村历史、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挖掘村庄“从哪里来”;我亦会寻问当下的骄子人生、民俗风情、文明新风、特色产业等,探究村庄“向哪里去”,以我“乡间秀才”的朴实文笔,尽可能地记录书写下来。“来”“去”之间,留下了多少的喟叹,譬如我在村上采访,说不出什么村史的憨厚汉子就会惋惜附上一句“要是早几年来采访就好了,老倌在世能讲好多”;譬如我在村上采访过的耄耋老人,不少一两年后抵抗不了岁月的风霜而驾鹤西去,我的采写便显示出抢救性挖掘的价值来。对都昌村庄人文历史,我翻箱倒柜地搜集整理、爬梳剔抉地钩沉言说,抚摸乡土褶皱尝试着重构,在心境上尚实录、少浮躁、远名利,皓首穷经时、蹙眉冥想处,有时自己都被自己感动得泪湿眼眶。本文作者(左)2022年8月20日在汪墩乡后垅村采访刘肩三烈士长孙刘同颜
2021年9月7日本文作者(左)在大沙镇官山村采访
从当下与传统真切对话的时代舞台,到我从不曾远离的都昌地域坐标,再到走进升腾人间烟火气的各色村庄,我的“传家训扬新风”系列迂回里便觅到了“家训家风”这根楔子。中华家训文化实质是伦理观、价值观教育和人格塑造,家训文化中,仍有不少美好甚至神圣的价值,是万世一系。我在采写中,以家训文化为切入点,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运用于新型家训文化的构建,促进当下家风建设、社会治理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轨物范世,而有利于社会、有益于后代。2022年6月27日本文作者(左二)同摩罗先生(左一)等采访方志敏之女方梅(右二)
《村庄里的人文》共7辑计100篇,40余万字。其中“红色记忆”28篇,这也是本册最为厚重的一辑。为什么都昌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我今后的书写里,都昌本土红色题材,仍会是我着力的一个重点,以此赓续红色血脉,讲好都昌故事,凝聚奋进力量。“源远流长”13篇,多从村庄的姓氏起源和兴村历史考稽开来。“家族存史”16篇,记载的每个家族历史里蕴含着的是家国情怀。“文明新风”9篇,记写的是文明乡风入田畴,乡村振兴里的“文明力量”。“民俗风情”11篇,在民俗文化里讲述着活态传承、活化利用的故事。“历史背影”13篇,在村庄的根性文化和精神家园里,回望那一个个背影,留住的是乡风乡韵乡愁之赋形。“缤纷人生”10篇,写人物通讯是我这个老新闻人的本业,我试图通过一个个乡贤式人物,去解码生机勃发的村庄里的人文。尽管我秉持着田园调查的真诚著文品格、真实书写伦理,但其中的谬误也在所难免,敬祈读者朋友谅解,并将文中讹错之处反馈于我,以便有机会时予以匡正。本文作者(右二)在和合乡白土张村采访
本文作者(左一)2022年3月29日在江万里故里阳峰乡府前村采访
感谢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胡迎建先生为《村庄里的人文》赐序;感谢享誉中国书坛“鄱湖三友”之一的黄阿六先生题写书名。我的这个系列在以后的续集出版里,还会敬请都昌籍的文化名人为之撰序和题写书名,通体打造成寄寓乡愁的“都昌版”……已出版的“传家训扬新风”三辑
来源: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传家训扬新风之告白篇丨《家训里的乡愁》(第一集)正式出版了“传家训扬新风”系列第二辑《乡愁里的村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