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5阅读
  • 14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367|土塘镇老山潘村:志愿军老兵潘锡玖的生前战地回忆(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372
积分
1201199
贡献值
111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7
 
    我在2023年7月18日“九江都昌发布”刊发了《抗美援朝老兵江鹏孟的炮火岁月》一文,我的一个平日里很接近的文友潘先生有点激动地告诉我,他注意到文中配发的一张摄于1995年都昌部分抗美援朝老兵赴朝作战45周年相聚的彩色合影,在其中发现了他父亲潘锡玖的身影。潘先生定睛细察,时年67岁的父亲作为都昌县公路段的一名退休干部,竟然出现在照片中的他脚下穿着的一双套鞋,还打了两个补丁。潘先生姐弟们睹照片,思亲人,为父亲的一生艰辛而泪湿眼眶。潘先生从此文中的另一个发现是,父亲潘锡玖与老家芗溪井头程家园的江鹏孟是同一批的兵,且同编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20师360团,只是营连不同,兵种不同,江鹏孟是炮兵,潘锡玖是工程兵。
老山潘村村牌

    我的文友潘先生手头保存有他父亲潘锡玖辞世前数年存留下的二三本日记本,内有老人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回忆。潘先生给我发了一段他父亲的生平简介,在此照录于下:“潘锡玖,土塘镇潘垅老山村人。1928年9月出生于一贫苦农家。幼年丧母,家中独子(原有两兄,皆少年夭折)。父亲潘声纣靠给人家打长工艰难度日。少年帮人放牛,与父亲相依为命。年稍长,父亲带他到景德镇谋生并让他学‘画红’,后返乡务农。1950年10月5日参加志愿军,1951年农历五月初四晚过鸭绿江赴朝参战。编入志愿军40军120师360团1营1连1班,成为一工程兵,主要承担修桥、打坑道、挖战壕、埋地雷、爆 破等战斗任务。1953年10月援朝胜利回国。1956年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学校毕业后,任过连部文书、上士班长,连副指导员等职。在部队荣获‘连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因创下团部挖石量最高纪录荣获‘三等功’‘师劳模’等荣誉。因父亲屡寄书信部队召回而退伍,分配到都昌县公路段工作。1972年作为都昌县唯一代表选派到也门共和国支持公路建设。也门援外四年,1976年回国,后一直在都昌县公路段工作至退休。育有二子三女,2011年11月逝世。
潘锡玖(1928——2011)

    潘锡玖一生为人厚道仁和,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生前口碑誉满周边乡邻。老山村口有一溪桥,乱石桥拱为其退休后站在水中一石一锤亲手砌成,十多年仍稳固如磐石,近几年村上新修的水泥路仍浇筑在此桥拱之上。现村田畴之上尚遗留其为村民种田收割之余歇息而建的凉亭一座。”
村居

    与我以往采写的都昌热血男儿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老兵战斗故事不同的是,潘锡玖的故事是其生前亲记亲历的抗美援朝岁月,存录时不为行世而有顾及,亦不为宣传而有润饰,其个体化的诉诸笔端,字里行间粗粝的质感尤显丰赡的史料价值。现征得潘先生同意,摘录潘锡玖生前日记中关于参加抗美援朝的回忆,传之于世。
   平壤被炸得一塌糊涂

    1951年年古历五月初五,正是我们祖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一天,可是这天的蒙蒙亮,我就在朝鲜新义州下火车,当时场景有点忙乱。
日记手迹

    我们的部队是千军万马跑步前进,有的同志顾不得身上的东西,但为了跟上队伍只好丢掉多余的东西紧紧跟上。我们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以后到了宿营地住下时,发现是一个大城市,是朝鲜的首都平壤。平壤被敌机炸得一塌糊涂,空气中有一股烟硝气,一个当地人影都难见到。
    过不多时天就亮了,我只看到对面山洞里走出来的人大都是穿白衣服的年轻女人,长相都很好的,她们都热情非常。我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世界上有个女人国,女人国里的女人会吃人的,特别是想吃男的。当时我怕得要命,看到穿白衣服的女人,我就别开。她们和我们讲话又不懂,写字又不通,可她们对志愿军兵很热情。
    我跨过鸭绿江后在平壤只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急行军。
   十六天的急行军

    1951年的5月份,每天下午4-5点时,太阳离落山一尺高左右,每一个战士和官兵各自准时做防空圈。背上都背了柴和树枝,头上都戴防空圈,站在那儿不动的话,就像一棵真的植物,飞机上的敌人是发现不了的。
    太阳一下山,我们就集合动身走,一直到天黑了,我们都把伪装全部丢掉,每天都是如此。每人身上都背了80斤左右重的行军包,我还要扛机枪,特别要重一点。我所在的机枪组,四个人,我是组长,另三个人是来自四川的刘述德,来自河南的王俊楼和史育江。大家非常团结,在山中行军时,互相拉着衣服,互相照应前进。我们南方人都会挑,每人都准备一根棍子,到了天黑时都担着被包和枪支,而北方人都是背着被包,他们不像我们南方兵会选择担。
    行军很苦,哪里是走路,简直是跑步,特别是走在后面的,跑步都跟不上队伍。我们拣走小路时多,爬山越岭我们都是图走小路近些。走公路时也不太好走,我们步兵都是靠边走,中间都是汽车、坦克、大炮等一个跟一个的,如不小心就会被车辆碰撞,很危险。我记得我们都昌就有一个同乡,姓王,是我一个排的,他就被汽车碰倒了。当时他在前面走,当他被车碰倒时,脚可能断了,我没时间去仔细看他,我手疾眼快地一把将他拉起来了。我无法去管他,我班的同志已走了老远去了,以后就不知这同志的生死。在战争环境里,就是亲兄弟也很难顾到。
潘锡玖故居

    这种行军是各种部队综合齐行动的,晚上是鹅嘶雁叫,非常热闹。一共走了十六天,未曾吃过一顿饭,也未喝过一口开水,都是在田沟里用碗挽水喝,再把饼干放在水中泡一下吃。有一次我们连不知怎么搞到一些大米,煮饭肯定是不够吃,我提议煮粥,大家就都能吃上一点稀饭。十六天也未住过房子,都在山上树林里或者老百姓的屋檐下,有屋檐住是好地方。我记得我有一回住在一家老百姓的牛栏里,睡觉很舒服的,因为不打露水和雨淋身,对身体保护方面要好一点。晚上行军也不安宁的,敌机乱扫射乱丢炸弹,有时子弹壳都多次掉到我们身上,炸弹多次在我们身边不远地方爆炸,我们志愿军真是福气大,伤亡很少。但敌人在路上埋的定时炸弹是各种多样的,有的形状像罐头盒,我们有些同志也有上当的,牺牲几个人。因为行军中过分疲劳和饥饿,看见是罐头,想吃,一开就爆炸。
    通过平壤大桥时相当危险,那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们的部队基本上都集中在桥的两端,过桥时特别拥挤。突然天空来了几架敌机丢炸弹,桥两头的部队如山如海,天气又不好在下着雨,漆黑伸手不见掌,还好炸弹没有对准桥梁。过桥后,我发现我们连就有两位同志吓疯了,后来送回祖国疗养。
   越过三八线

    1952年农历十月底的一天下午三时,我们在离平壤100公里左右的地方,得到命令队伍紧急集合。我们打起被包就走,一夜急行军走了100多公里,我的两脚掌都起了算盘子大的血泡。
    在这天拂晓时我们到了宿营地,我们全排共40多人,住在朝鲜老乡家的一间小房里,房内还住了两个朝鲜大姑娘。我是十三班最后进入屋内的,说起来真是好笑,当场拥挤到除了朝鲜大姑娘的被筒里可插身,就无其他空隙。我也是无法可想,人又特疲劳想睡,就把脚伸到她们的被子里,很暖和,背包也没放就睡着了。第二天天亮醒来,我发现两个大姑娘坐在我的脚下,那晚下大雨,她们也没其他去处,坐到天亮。见我醒来,脸上带笑,毫没有责怪我的意思。朝鲜老乡对志愿军战士很好的。
潘锡玖手绘的大德山战役图

    我入朝后初次通过三八线,只看到前方红火朝天。我们在三八线附近晚上行军都是跑步前进。我记得下一个山坡,突然发现一个很深的壕井,岸上有一根电线在黑晚我没发现,被电线绊了脚跌了个倒栽葱,等我爬起来时,前面的队伍已跑得很远了,我拼命跑才赶上队伍。当夜到了大德山脚下,未发现有民房,我班住在一个山坡下,就在一个半山坡挖一个浅洞,一米高两米深左右,睡下全班战士。我们全班人在洞中睡了一个星期。我们的团指挥所就在此山中。
    大德山的高度大约在海拔2000米,延伸到开城。每天早晨五点到下午七点,两架敌机互相交叉隔山100公尺,磨来磨去,也不丢炸弹,主要是侦察我们志愿军的目标。如果我们不注意隐蔽,被敌人发现了,马上敌机屁股里冒出一股黑烟,随后敌人的炮火就打过来了,烟往什么地方冒,炮就往什么地方打。我们志愿军端起机枪打一通,敌机也就老实一点,但每天照样地来侦察。
   架桥遇敌机轰炸

    我是工程兵,主要任务是担负埋地雷、架桥、爆 破、修路等。
    1952年秋季,我们接到架桥的任务,支援前线的一切物资,包括枪炮弹药及粮食都要经过此桥,所以我们的任务紧迫而艰巨。那条河宽200米左右,水深一至两米,我们准备架一道水面下桥,以不让敌机发现,而我们的队伍可从浅水中过桥。我们用的是列柱桥,用大松树杉树打桩下脚。我们打桩是用穿心猪头铁做的,打桩脚手架大概8米高,两边一边一条铁舟船。船上都站着拉绳的志愿军战士,只要把绳子一拉,猪头铁就提8米高往下落,木桩就下垂入土半公分,工效很高。
    有一天,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打桩时,突然来了敌机。我先发现一架从东南角飞来,我那时正在脚手架的半腰里,当时我就和在一起同打桩的冯上贵说“不好”,话音刚落,敌机就向下扔炸弹,而且不只一架。我们的对空高射机枪也是拼命地向敌机打。那次我也确实被吓到了,我是在脚手架上跳到河里,有腰深的水。等稍微平静些爬上岸,我见河岸上有老百姓种的高粱地,我就卧在地梗上不动。
1995年都昌抗美援朝部分老兵留影(前左5为潘锡玖)

    这次我班牺牲了一名同志,他叫李崇。跑的时候他朝一山上跑,结果敌机就专门对准山头扔炸弹,他就这样当场牺牲了。这次轰炸后,我们就清点人数,到处找李崇。后来在山上找到了他的尸体,他的右手被炸断,只剩下一点皮连着,头部炸了一个大洞。我们就把他往山下抬,在半山腰挖了一个浅坑,坑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垫着,就把他放在黄土上,当时也找不到任何东西盖在他身上。我心里十分难过,就把我身上用的一个包衣服的包袱(白色的)盖在他的身上,就那样送别了一个战友。我了解到李崇是东北人,兄弟一个,家有老母和小妹。
    这一天,靠我们对面的山脚下还有一大群朝鲜老百姓,大多是女人,在用头顶土填炸弹坑,是为了保证运往前线的物资畅通。她们所穿的衣服鲜艳些,很容易暴露目标,敌机的一颗炸弹正扔在人群中,那一群老百姓被炸死了不少人。(下篇待续)

来源: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4条评分积分+112
田畈人 积分 +41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3-08-17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8-17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8-17
快乐生活罗 积分 +2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8-17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901
积分
126637
贡献值
11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17
谢谢分享精神

发帖
1901
积分
126637
贡献值
11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8-17
谢谢分享精神

发帖
11302
积分
292460
贡献值
994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08-1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3894
积分
9920
贡献值
8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9-24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3-08-17
建议汪老师把文中的“故事”改成“事迹”。
抗美援朝的历史不算久远,所有事迹皆有文字或实物可考,而故事的差别在于可以虚构。志愿军的英雄事迹都是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其中的艰辛与困苦很多是超出常人的见识与理解,随着历史的远去,后人可能真把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当成故事,从而造成对历史的扭曲。

发帖
138989
积分
1016109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3-08-17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138989
积分
1016109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3-08-17
回 chinjingo 的帖子
chinjingo:建议汪老师把文中的“故事”改成“事迹”。
抗美援朝的历史不算久远,所有事迹皆有文字或实物可考,而故事的差别在于可以虚构。志愿军的英雄事迹都是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其中的艰辛与困苦很多是超出常人的见识与理解,随着历史的远去,后人可能真把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当成故事,从 .. (2023-08-17 09:16)

代汪部长回复:谢谢关注!的确,“故事”可以是虚构,也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一词可以用于正面、真实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叙述,比如战斗英雄故事、雷锋故事、抗洪故事、脱贫故事,强调的是连贯性、生动性,与真实性不矛盾。“事迹”在上下语境中显得比较正规,比如“先进事迹”“事迹材料”。联系上下文的交待,读者应该一般不会对所述“故事”产生“扭曲”理解。谢谢您的提醒

发帖
25874
积分
30749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3-08-1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
积分
297
贡献值
5
都币
0
在线时长: 8小时
注册时间: 2023-01-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3-08-17
谢谢汪部长分享这么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历史记录。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年我们都昌人援朝时的切身感受与朝鲜战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发帖
31019
积分
793746
贡献值
222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3-08-1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