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981
- 积分
- 83073
- 贡献值
- 339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79小时
|
四月里的春天,阳光明媚,一片嫩绿,一片花儿,不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描述,还真是找不到词儿。小时候,在山上放牛,田坎上割毛草,有一种专门长得黄豆一样大的细小花儿,周围有小小的绿叶包裹着,里面是难以数清的白。摘一朵圆圆的细小白花儿,对着嘴,稍微用嘴儿一吹气,细如毛发的白绒,像棉絮一样,没有办法来用根数来计算,而只能用一小绺、一小绺的绒来形容,有的会随风飘向远方;手一动,掉下来的白色花儿,会随着你打圈圈,爱恋似的不肯离去,粘着你,你动它也动。这就是洁白、软糯、可人的蒲公英花儿。 蒲公英生命力极强,风把它吹到那里,它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地方只要寻到了一棵蒲公英,一般情况下就会有第二棵,甚至好几棵,哪怕是很小很小的。石头缝里,山坡旮旯里,荒草地头,不用施肥,也不用播种锄草,它都能自然生长成一棵棵翠绿茂密的蒲公英。蒲公英叶儿多,长长的,叶片末梢一瓣叶儿,左右两边一起呈三角形状,靠茎处往里凹进去,又像四边形,根茎处的叶长成一层层的;花儿多,一朵朵纯白的小花儿千娇百媚,随风起舞,千姿百态,着实可爱,飘起来就像一个个可人儿。 过去,这种蒲公英在乡村的田埂,山上地头随处可见。当时只是觉得开的小白花儿,好看又好玩。用它来能和儿时的小伙伴一起比赛,看谁会吹,而且比谁会吹得远,谁远谁就贏。可是等你一个个鼓起腮帮子,用尽吃奶的力气去吹,最后飞出去的蒲公英花儿,终究是分不清到底是从谁的小嘴里吹出来的,也难以裁判出谁会吹。尽管如此,伙伴们仍旧会一个劲儿吹,都会抢着说那个飞得最高,最远的是自己吹的,自己赢了;有时候为了这个,还会争得面红耳赤,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甚至二三天不说上话。 城里的蒲公英就很少了,到处都是硬化了的水泥,柏油。上次在东湖娱乐园里休闲漫步,看到有老人在草坪,湖边,树丛中寻找,采撷蒲公英,还提着个塑料小袋子。等走靠得近了,我就问在寻觅采撷蒲公英的老人们:"您们寻摘这些蒲公英,有用吗?"老人们回答:"晒干泡水喝,做茶饮,蒲公英是一味中药。"还有老人讲:"防癌。"我说:"真好,这蒲公英真好,还能'防癌'啊"。 蒲公英是一种中草药材,这个我知道,至于"防癌"一事,却是不知道它的真伪。回到家,我翻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找到了蒲公英一页,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我摘录了其中一段文字: "药用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病症:疗疮肿毒,乳痈,攘病,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目录热淋涩痛。" 里面写着"消肿散结,治疗肿毒之类的……",我想这可就是采摘蒲公英的老人们说的"防癌"吧! 老祖宗的中医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前在没有西医药的情况下,中华民族靠的是中医药来治百病,但是随着西药的引进,有一段时期却把老祖宗的智慧放一边去了,事实上中医药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治标,还可治本。 蒲公英,我也寻摘了一二把。有的蒲公英,一颗已经被第二次,第三次采摘了,有明显的痕迹在。尽管如此,它只要根还在,却一直在生长,花儿也一直在开放。 我把蒲公英嫩绿的叶儿摘了下来,中午妻做成了美食一盘,吃起来和以前老家菜园子里的青菜一样的味,够嚼,难得的绿色,美食;剩下的根、茎、未开的花蓓儿,凉干一起慢慢的泡茶喝。我可是不太相信老人们讲的"防癌",只是想着用它来消消炎,清点热,解一解咽喉的炎症,能起到这些作用就很不错了。 我也不会一直用它来泡茶喝,只是间或的。在不遵循医嘱的情况下,三到七天一个过程就停下来。平时中医开药治病都是三副药,或者是一周,然后再对症下药,这还是治病。自己盲目地泡来吃,也可能适得其反,"是药三分毒"也是很有道理的,没有病更不需要吃药。再说前面老人讲的蒲公英能"防癌",也许只是个心理作用,真有病还是要去看医生的,听医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