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77阅读
  • 12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339|南峰镇读书坂冯村:书声朗朗索原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2-26
    【家训家规】子孙有才,其族必兴。族中果有可期造之子弟,其父母即须课之读书,即家贫亦须设法培植。昔郑左丞设义塾,以教族中子弟,实为良法。一族之中,文教大兴,便是兴旺气象。古来经济文章,无不从读书中出。族有英才,即可储为国家之用,既是以光前人,又可勉励后人。
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我们都昌人会读书,是在赣鄱出了名的。1970年代后期恢复高考制度,都昌学子井喷式地荣录各高等院校,至今势头强劲。那时便有俗语形容:“都昌人一会读书,二会养猪。”其“一会”说的是都昌教育的“老师苦教、学生苦学”,通过挤上高考“独木桥”尔后以知识改变命运者众;其“二会”说的是都昌农民勤劳操家,一家农户用潲水养上一头或者数头大肥猪,卖了换钱,几可温饱无忧。后来有都昌人将“一会”“二会”装入逻辑之筐,进而阐述:“会养猪是为了子女能读上书;会读书是为了以后不养猪。”这跟进的言语既通俗,道理也明了:农家养猪卖钱供子女缴学费读书;读书考上大学,跳出龙门,找上工作就不会回家接过父母潲桶来喂猪。时至今日,农家养猪已是稀有,读书之声绵延不绝。
“读书坂”指示牌
     都昌县南峰镇大山村委会有冯姓村庄名“读书坂冯家”,直接以“读书”命名村庄,让人觉得村中屋宅里升腾起的袅袅炊烟里,分明有书气氤氲;也让人觉得阡陌间的泥土芳香里,亦分明有缕缕书香弥漫。究实说“读书坂”,在大山村域不只有读书坂冯村,其他姓氏村庄也冠“读书坂”,比如读书坂余村、读书坂徐村、读书坂鲍村、读书坂胡村、读书坂黄村。南峰镇大山村黄姓村庄又称马蹄山黄家,都昌十都马蹄山上曾经响起的哒哒马蹄声,全然迥异于朗朗读书声,其间升腾起的是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的滚滚硝烟。马蹄山周边至今留有地名下阵塘、扎营凹等,也是源于那场一战成“明”。大山其地,自古就汇聚文气与武烟,称得上“地灵”。要说读书坂之得名,是缘于宋代的冯姓祖先。我们且翻开史籍,朗声而诵,索其本源。
     一、“读书坂”得名源于“冯椅在此教书”说
     南宋理学家冯椅是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门生,与黄灏、彭蠡、曹彦约合称都昌“朱门四友”。关于冯椅的生平,“传家训扬新风”系列之《土塘镇冯家坊村:冯椅的“理学世家”》有详述,在此不再重叙。
冯椅 谱像
     冯椅没被列入《宋史》列传,倒是他的长子冯去非在脱脱等著的《宋史》卷四二五有《冯去非传》,其中有“父椅,字仪之,居家授徒”数语叙冯椅。在此,我们不妨存录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卷之九•人物志”里关于冯椅的注条:冯椅,字奇之,号厚斋。性敏博学,精于经术。朱子守南康时,椅执经就正,修弟子礼。朱子以友待之,在黄、彭之间。由进士任德兴尉,调江西运干。既而致仕家居,授徒讲学。所著有《易经明解辑说》行于世。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皆有辑说;又有《孝经章句》《丧礼》《小学》《孔门弟子传》《续史记》及诗文志录合二百余卷。卒赠尚书,崇祀乡贤祠。《白鹿洞志》初祀宗儒祠,今配享紫阳祠。子四人,长去非、幼去疾,皆另有传;次去辨,仕至侍郎;去弱知宁国府。
     冯椅著述,今遗世仅存《厚斋易学》五十卷,《四库全书》有收。《都昌县志》所列冯椅传略中,有“致仕家居,授徒讲学”八字,当然为冯椅从官场退场后,可在读书坂授徒留有一种可能。读书坂离都昌冯姓发脉地南峰石桥头不过数余里,冯椅是冯姓始迁都昌一世祖公甫公之七世孙。
田野与村庄
     查冯椅生平资料,有应黄灏、彭蠡之邀,赴彭蠡故里都昌清化乡蒉湖里盛多园“石潭精舍”(今春桥乡辖)讲学的记载,大儒教化一方,以至形成“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之盛。我们难于查到古籍中关于冯椅在南峰读书坂设馆授徒的记载。
     二、“读书坂”得名源于“冯椅少时在此读书”说
      清同治版《都昌县志》“卷十六•古迹”有“读书坂”条,曰“在十都红水塘东,传是冯厚斋椅读书处”,一个“传”字也透露出此说之不确定性。  


本文作者(右二)2023年2月23日在读书坂冯村采访
     此说首先要衔接合缝的一个问题是:冯椅是在哪儿出生长大的?查都昌《灵芝冯氏宗谱》,读书坂冯村人有赞同此说者,讲述冯椅是盛世公之长子,从小随同叔父安世公在祖居地读书。至于冯椅为何小时候会在祖籍地的南峰读书坂读书,有村民给予的说法是,冯椅是冯盛世之子,他从小跟随其叔父冯安世在南峰石桥头生活和就读。我们能查阅到长大后的冯椅求学的两个坐标,一是宋淳熙年间在白鹿洞书院拜师于朱熹,二是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登陈亮进士榜。冯椅从小是颗读书的种子,这从他后来参加荣录进士的两篇会试卷可证其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有魏天应编的《论学尺绳》,在卷八有当年考官对冯椅会考试卷的评价。考官在冯椅会试答卷《仁圣博施济众》上批云“文势圆转,节节相应,深得论体”;在《周礼尽在鲁》上批云“节节照应,感叹之意,浮于言外”。冯椅后来承朱子学绪,传续道统,著书立说,更是进入读书人的化境。
村民研读家训
     在都昌土塘镇冯家坊村民文内活动中心操场一侧,有道明公墓保存完好,冯道明乃冯椅之曾祖父。查阅2008撰修的都昌《灵芝冯氏宗谱》,有《道明公迁徙序》,全文如下:“延鲁七世孙曰道明公,自本邑十都长宁乡灵芝山而迁于十三都潭塘椑树下江家园而居也。至道明公四世孙曰厚斋,又从江家园而徙浤潭琉璃瓦畈而居焉,其孙曰云逸而连分苦竹庄焉。但琉璃畈与江家园虽相隔咫尺,然因此地背镇桂峰,面环浤水,左绕官道,右濬灵源,其间福址甫田叠叠连连,故毓灵生贤,如注书立言而享祀文庙者,故要林林然。而植勋建业绘像云台者,亦总总矣。夫曰浤则大,曰潭则深,大则容纳无穷,深则渊源不竭,所以历今缙绅巨儒蝉联相继,族属益繁,德业益广,较之畴昔又不侔焉,此潭所以名也。今皆呼为冯家坊,若柏树下、九山、岛山、仲海山、文中嘴、画林山、庙前山、塔前山、佛王山、六都塘口、四山、清溪、八都、九都、十一都,远而九江、彭泽、德化、星子、安义、鄱阳、万年、贵溪、乐平、进贤、建昌余邑,德兴、浮梁、安仁诸邦宦族虽迁不同时,或者有一迁再迁之异,皆由此浤潭而发始也。岂非理学相承,缵缨相继,蟊斯蛰蛰,麟趾振振之祖地乎?故录之以为宗谱首引。”冯椅的祖籍地在南峰石桥头,自他的曾祖冯道明转迁至今天的土塘镇冯家坊,应该说冯椅是在冯家坊出生和长大的,所以2018年都昌冯氏宗亲会集力重修纪念冯椅之陵园,就选择在冯家坊周边的桂峰下

古池砚塘今貌
     如果冯椅真有年少时在南峰读书坂读书的经历,那么大致在一个什么样的年份?这就又涉及关于冯椅生卒年份的考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马楚坚先生对都昌历史名人江万里、朱门四友、陈澔等的研究可谓皓首穷经,成果颇丰,都昌人应该对他致以诚挚的敬意。马楚坚教授在撰文介绍冯椅时,表述冯椅生卒年份为1188——1265,这显然有误。比如生辰,冯椅宋绍熙四年(1193)登陈亮榜进士这是有定论的,他怎么会5岁中进士?比如忌年,考据精微的马先生在同篇文章中录有同为都昌“朱门四友”的曹彦约,在姑表兄冯椅辞世后写诗以悼,说明冯椅逝世于曹彦约前,而马楚坚教授表述曹彦约生卒年份为1157——1229,据此推算,曹彦约却早逝于冯椅36年,这明显是马教授论述里的一个讹误。至于曹彦约生卒年份,权威的论定是1157——1228。
村后峦
     冯椅到底生于何年?冯氏宗谱记载“生宋绍兴庚申之秋”,也就是公元1140年。依此来比照,冯椅长子冯去非谱载生于宋“乾道庚寅之秋”,也就是公元1170年,冯椅30岁时生长子,合乎情理;冯椅绍熙四年53岁时登进士,也属常道。
     冯椅到底卒于何年?读书坂冯村保留最早的清同治丁卯(1867年)所修原谱中,只录冯椅年辰,殁于何年未记,也有一说宗谱记其殁于宋绍定五年(1232)。2018年重修的冯椅陵园碑记有“厚斋仪之,庚申临降。绍定辛卯,易箦榻床。遐寿九三,乡贤配享”诸语,认定冯椅生卒年份为庚申1140年——辛卯1231年,算来虚寿实为92岁。冯椅生年有定论,如果卒年如陵碑记的“绍定辛卯”(1231年),则与曹彦约同年辞世;如同一年里冯椅亡月早些,与曹彦约为冯椅写悼诗就不矛盾。查百度,记冯椅生卒年份为1140——1227,享寿87岁,此为另一说。  

祭祀冯椅和他四个儿子的五老爷庙旧址
      在此,且录曹彦约《亲友冯仪之运干挽章三首》存阅:
     〔其一〕
      闻道江西使,宾筵陨德星;失声归士友,短气动朝廷。屡选非无意,迟行若有灵;忍令清燕处,我辈尚谈经。
     〔其二〕
      有学关时用,无心与物驰;己称黄发老,犹似彩衣时。世道空机穽,襟期自坦夷;只今风月夜,犹足想清规。
     〔其三〕
      子也吾尝友,天乎独异渠;仕无通籍禄,家有厚斋书。讲说来匡鼎,风骚藉子虚;争荣森窦桂,训不负菑畲。
      三、“读书坂”得名源于“冯说道在此办学”说
     都昌冯姓有冠“理学世家”,是源于南宋理学家冯椅,冯椅名声在历史上尤隆。冯姓的“大树遗风”承袭东汉时开国名将、军事家冯异。军功卓著的冯异,见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时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他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因此得“大树将军”之誉,后人赞其为人谦逊、从不自夸。比冯异更早的西汉大臣冯唐,因唐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成为“老来难以得志”的形象代言。都昌冯姓奉冯唐为一世祖,奉北宋时冯公甫为落籍都昌之始祖。冯公甫为冯唐四十八世孙(详见“传家训扬新风”《南峰镇石桥头冯姓:灵芝呈祥》篇),冯椅是冯公甫的七世孙,长幼上是烈祖与仍孙的关系。
    都昌冯姓保存最老的清同治丁卯版《冯氏宗谱》如此叙载读书坂冯村之渊源:读书坂之地,盖由公甫长者始居灵芝山而别筑于是地也。三传至说道公,游东都,买全监书归,聚族后俊与之学。当是时也,书灯煌煌,书声朗朗,翰墨芸香,文风悠扬,遂謂其所居之地为读书坂也。至瑞云公所闻张无垢之学,父子进士,名溢华夷,故其子孙世守而弗迁也。正谓书香习习,簪缨继继之祖地者焉。故录以弁诸首。

清同治丁卯版“冯氏宗谱”关于读书坂得名记载
     揣读这段话,可知“读书坂”得名之另一说。北宋年间,曾任饶州(今鄱阳县)知府的冯公甫始居都昌石桥头。公甫公的三世孙冯说道,游历东都洛阳,买来国子监的全套课徒教本,带回家乡,并在石桥头北数里许办学堂,起初是冯姓家族子弟在此求学,学堂里一时夜晚书灯煌煌,白天书声朗朗,喜看翰墨飘香,学风鼎盛,“读书坂”便由此叫开来。读书坂的学脉在一代代赓续,到冯说道之孙冯瑞云,更得张无垢(1092——1159)之经学真传。张无垢又名张九成,宋代经史大家,开创了理学“横浦学派”。冯瑞云父子同为进士,名满天下,其后裔更笃守这方书香之祖地而不迁。
学堂旧址处
      如此叙来,是先有读书坂,后有读书坂冯村。查有关资料,读书坂冯村的兴村始祖是元未明初的冯瑞云九世孙冯长四。冯长四是冯椅这一支发脉,由浤潭(今土塘冯家坊辖地)迁十都读书坂。想必当年长四公迁读书坂,是为了子孙读儒传家,可在乱世,他却写下了刚勇之悲壮人生诗篇。宗谱载,冯长四“元末大乱,立寨固守地方,死于寇难”。
宗谱里的冯椅传略
     我们在从老一辈村民的讲述里,追寻读书坂的一曲书径。读书坂冯村村中有学堂地,在磨公峦前,现在都是村宅。学堂里前有砚墨池,至今塘域仍在;砚墨池左前方有笔架山,2021年村上高标准农田改造平了一部分山头。读书坂冯村属公甫公次子冯秉瑞这一支,冯长四是冯椅之十一世孙。村头早先有“五老爷庙”,供奉着冯椅和他的四个儿子冯去非、冯去辨、冯去疾、冯去弱。至今五老爷庙旧址处的田塍宽地,尚有古树,有小庙是村民后立的。当年的读书坂学堂里的缕缕书香、朗朗书声,也吸引了不少冯姓以外的子弟前来求学,有的怀孟母三迁之情怀,就定居于读书坂周边,形成其他一些姓氏村庄,也冠“读书坂”于村名前。至于溯源冯说道当年竟从宋东都洛阳购国子监御定教材回读书坂办学授徒,冯氏古宗谱载“闻契丹之乱”的历史背景。

南峰镇大山村党群服务中心
     综上钩沉,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辨识:“读书坂”之得名,既不是源于冯椅在此教书,也不是源于冯椅少时在此读书,而是源于冯椅的高祖冯说道在此创办学堂办学而得名。这股书香不绝如缕,芬芳四溢。现有510余人的读书坂冯村,不少学子书山学海奋力跋涉,创造着新时代自己的人生辉煌。比如村民冯上饶之女冯嘉茜2021年就考取了中山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从读书坂走出的“读书郎”的佼佼者。南峰镇大山、油山、暖湖、石桥四村小学合并组成南峰实验小学,新一代的读书声在立德树人中声声入耳……

来源:汪国山  
4条评分积分+193
好好活着 积分 +6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2-27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2-27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3-02-27
都昌零距离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3-02-26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87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2-26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最新一篇传家训扬新风系列

发帖
30996
积分
790428
贡献值
2224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2-26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004
积分
405767
贡献值
29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02-27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6217
积分
35465
贡献值
1129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3-02-27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1087
积分
14960
贡献值
126
都币
2
在线时长: 3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3-02-27
听大海(网名)说过,他的家乡,和合的詹学儒村,曾有很多村人以教书为业,回家过年晒书箱。

发帖
1752
积分
71448
贡献值
24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3-02-27
汪部长好!你搞这传家训真的要花很多精力,值得大家学习!今天我一边吃粥,一边看读书畈冯村一文,我真想看完,无奈我没那古文基础,下狠心也没用。心里真的敬佩你部长(古今都精通),作为一文友,我敞开心扉说,家谱一定要整改!二十年修次谱,要多人用上一年时间,人力物力不少,(总是几个头头,嘴一咧,按人丁算,出钱!家谱嘛,肯定出钱。)就要有实际意义,大家都能看懂,通俗易懂才行!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请海涵!

发帖
921
积分
884
贡献值
1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3-02-27
这个家规家训好。 共族终必大兴。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87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3-02-27
回 九里湖 的帖子
九里湖:听大海(网名)说过,他的家乡,和合的詹学儒村,曾有很多村人以教书为业,回家过年晒书箱。
 (2023-02-27 08:32) 

已转作者,下次再约汪部长去采访詹村人文历史,欢迎同行!

发帖
25784
积分
30659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3-02-2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