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74阅读
  • 6回复

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第3部)——第3章 校友创业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2
3章 校友创业会

       经过一家人的协商,父亲袁建峰和母亲徐雪琴终于同意了袁晓雪填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志愿。哥哥袁晓山这时也开始注意到妹妹袁晓雪的兴趣和未来,从一开始的无法理解,经过和妹妹比较深入的沟通后,他慢慢理解并接受了妹妹袁晓雪的选择。他觉得针对大城市里激烈的竞争形势,他的计算机专业也遍地都是,谁知道毕业之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选择农业方向,广袤的农村未来也有可能是另一块蓝天和热土。袁晓山也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不能强加在妹妹身上,既然妹妹袁晓雪选择了农业方向,他作为哥哥一定会尊重,而且以后说不定他自己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妹妹袁晓雪在永昌新妙湖畔的农村创业,自己还可以在电子商务、招商、网络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
       2008年8月下旬,17岁的袁晓雪终于拿到了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她知道属于她的时代即将到来。父亲袁建峰开着暑假刚刚买的银灰色昌河利亚纳小轿车,带着袁晓雪,回到了西港袁村,一是看望祖父袁路生和祖母谭小红,再则袁晓雪也需要把自己录取江西农业大学的喜讯亲自告诉祖父祖母。父亲袁建峰还想着趁暑假快要结束,和祖父袁路生、袁晓雪一起在新妙湖畔走走看看,特别是以前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昌分校的一些故事和经历,这些只有祖父袁路生了解得更详细。另外父亲袁建峰在潜意识里,早几年前就意料到新妙湖高级中学有可能会走向终点,他也需要做点什么,来拯救这曾经的母校。
       袁晓雪从小就对祖父祖母带到县城家里的土鸡土猪肉这些美味记忆犹新,这些土生土长的家乡味道,和她在县城吃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她自己常常幻想,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想在乡下老家那边,也开一家生态养殖场,专门提供这种生态食品。当然这还只是她以前比较幼稚的想法,真正要去实施,是多年以后的事情,因为她目前对农业还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具体的农业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还是一张白纸。这次父亲袁建峰带她回到乡下西港袁村,又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还跟母亲徐雪琴讲,过两天回县城,要把爷爷奶奶地里种的辣椒豆角多摘一些回来吃,奶奶养的鸡,这下也可以多抓两只回县城。
       这天刚下过雨,天气比较凉爽,袁晓雪和父亲袁建峰陪着七十岁的祖父袁路生,三个人沿着新妙湖畔的田埂,走过徐湾河那熟悉的麻石桥,再次走进新妙湖高级中学的校园。学校还没有开学,空旷的校园里只有门卫一个人,显得比较孤寂。祖父袁路生站在长长的教学楼前,动情地对父亲袁建峰和袁晓雪说:“这幢楼就是1965年我们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昌分校刚刚创办时修建的,在这里上课的学生,不仅要学文化知识,还要学各种植物种植、家畜养殖、水产养殖、电焊、农机、管理、会计、畜牧、兽医等各种专业知识。以前我们永昌乡下非常贫穷,人们不懂得各种生产技术,农村里的农副作物产量都不高,多亏有了我们这共大,它让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学到了各种有用的技术,后来成为广大农村人看家的饭碗。晓雪的叔祖父水生和姑祖母银花和杏花,他们三个都在我们永昌共大半工半读学习了两年,后来靠在这里学到的养猪、水产养殖、会计等技术,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祖父袁路生又指着一幢两层的灰青砖小瓦房说:“这幢楼以前是我们永昌共大的知青点,有很多来我们这里新妙湖垦殖场的知青,都在这里落脚,他们给我们永昌共大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技术,也是我们永昌共大的骨干教师力量。你以前的英语老师顾老师,她就是上海知青,高高瘦瘦的,待人很好,心地里也很善良,以前她就住这栋楼里。几年前来过一批老上海知青故地重游,我还负责接待过,他们对这里都是很有感情的。”
       父亲袁建峰这时候才想起他二十多年前的高中英语老师顾老师,顾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独特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对英语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和乏味,慢慢也培养出了学英语的兴趣,父亲袁建峰在那个学习哑巴英语的年代,能够学会英语口语,顾老师功不可没。父亲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比较流利的英语口语在大学学习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后来顾老师回到上海,很少再联系,时间过了这么久,如果不是祖父提起,父亲袁建峰几乎忘记了顾老师的音容笑貌,此刻只能在他的内心进行一下略微的内疚。
       站在空旷的学校操场上,祖父袁路生又说:“这个大操场,我们以前共大那时候,每到年底,从新妙湖里打来的鱼以前就在这里分配,晾晒稻谷和干菜,搞各种文艺活动,放电影,当年这里真是热闹非凡。”
       在学校大门口,祖父袁路生又用手指着沿徐湾河两岸,一直到新妙湖畔,感慨地说:“这些农田以前就是我们永昌共大的老师和学员们一起开荒开出来的,好几百亩农田全靠我们共大的学员组织现场教学、耕种、收割,现在好多都荒废了。”祖父袁路生叹了口气,又说:“听说今年这次高考,老永昌二中考得又很不理想,来这里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成绩也越来越差,连老师们都没有信心,你妹妹袁建英前几天还过来跟我唠叨。”
      “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们老永昌二中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撤销。”父亲袁建峰一脸的无奈。
     “爷爷、爸爸,新妙湖高中这边这么好的环境,有这么多房屋,有田地,还有水塘、徐湾河和新妙湖,水草肥美,田野肥沃,山川俊秀,以后如果学校真的被撤销了,这些空置的房屋和荒废的农田是很可惜的。我大学毕业后,我们想办法联系一些朋友,来这里搞个农业庄园,创业试试看。”袁晓雪这个暑假里经常在网上浏览一些农业科技创业等方面的文章,对这些模式有了大概的印象。
     “晓雪的想法不错,但你现在需要的是把书念好,学到农业科学知识,即便等你毕业后,空有理想,没有资源支持,创业也是不现实的。我回头去建立一个QQ群,争取这几年内把我们老二中的校友们都联系起来,找一些有想法的校友们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成立一个“江西共大—永昌二中校友创业会”,通过校友创业会联络对我们老二中有感情的校友们,一起投入资金和技术,组建管理团队,后面就按晓雪讲的那样,在学校真的关停后,我们通过校友创业会接过来,进行二次创业。让这里恢复以前永昌共大和永昌二中的荣耀。”父亲袁建峰已经有了他的思路,这个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不知不觉中也在跨行研究经营管理专业了——或许父亲袁建峰意识到,让老永昌二中重新焕发生机,这也是他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之一。
     “我们从永昌共大到老永昌二中,再到现在的新妙湖高中,开办了四十多年,从我们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少说也有好几万人,他们现在大多数都是社会中坚力量,考上大学的有好几千人,很多校友们的经济条件也不错,他们对老永昌二中也有感情。你们可以在他们中间发起号召,如果能筹集到200位校友,平均每人出资1万元,就可以筹集200万元。包括我自己,也可以从养老积蓄里挤出两万块钱来,大家发扬共大精神,齐心协力,利用这笔资金,把学校要回来,你们年轻人思路活,搞一个现代农业科技庄园,这里有田有地,有山有水,房子都是现成的,搞农业生产、养殖水产等,都可以发挥你们校友的聪明才智。最好办成股份公司,只要有利润,这样不仅可以保住我们这所学校,以后做大了,还可以考虑帮扶附近几个村的老乡们发家致富。”祖父袁路生原来也早有想法,只是没有办法去筹资实现,现在父亲袁建峰提的这个校友创业会,确实与祖父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回去后就去筹备,和那些志同道合的的校友们联络,先想办法成立校友创业会,再把资金解决掉。另外晓雪这边马上要去江西农业大学读大学,一定要把专业课学好,多和专业老师沟通,看看有没有适合在我们这边种植的特色作物,而且能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都可以试一试。”父亲袁建峰也有些激动,他虽然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但学的是中文系,在永昌一中做老师已经20年了,对于创业经营几乎一窍不通,关于建立校友创业会的想法,其实也是哥哥袁晓山前几天回上海之前跟他提的。哥哥袁晓山想为妹妹袁晓雪以后在新妙湖畔搞农业科技,有一个大方向。今天站在老永昌二中校园大门口,他们觉得这个创业会的主意确实不错,可以试一试,而且他们筹备这件事还有几年时间,至少等妹妹袁晓雪大学毕业之后才正式实施。
       金秋九月,父亲袁建峰和母亲徐雪琴亲自开着自家的小轿车,把袁晓雪送到省城南昌昌北郁郁葱葱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里,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所听闻了很久的学校。曾经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总校,看上去似曾相识,很多地方似乎都有共大永昌分校以前的痕迹。走在绿树成荫的江西农大校园里,规模宏大的江西农大校园让他们有些晕头转向。袁晓雪办完入学的手续之后,领着父亲和母亲游览了这所占地1.6万亩的超级大学校园,里面不仅有大学里通常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建筑物,还有很多农作物试验田、也有大规模的各种花卉实验田和各种中药材实验田。父亲袁建峰看到这些场景,立即在构想,以后如果让女儿袁晓雪他们在新妙湖高级中学的原址创业,确实可以选择适合那片土地种植、又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农作物,这些东西以后可以跟江西农大的老师们进行沟通,女儿袁晓雪无疑可以充当桥梁的作用,而且袁晓雪自身的农学专业,毕业以后回到新妙湖畔必定大有用处。
       在离开江西农业大学之前,父亲袁建峰再三叮嘱袁晓雪,在江西农大四年,第一,要把农学专业学到家,以后回去再他们新妙湖畔那边可以大显身手;第二,后面要多学习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创业技术是一方面,经营管理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第三,多跟老师沟通,适当的时候,可以邀请农大的老师,来他们永昌新妙湖畔看看,推广合适的项目,帮助新妙湖区人民脱贫致富。甚至可以跟老师们讲,他们那里曾经也是江西共大的分校,他们和江西农大本来也是一家人。
       送走了唠唠叨叨的父亲和母亲,袁晓雪平生第一次独立地在江西农业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她心里清楚,这个农学方向是她自己选择的,也意味着她这个女孩子从此将要和农业打一辈子的交道,而且祖父袁路生和父亲袁建峰,对她的未来期望也很大。因此,她下定决心在这大学四年里,一定要把农学专业知识的精华学到手里,只有学到这些农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实践和创业打下基础。在她的身上,不仅仅是为了一纸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更是沉甸甸的家族使命。哥哥袁晓山这个学霸,将要替父亲完成在大城市工作的愿望,他以后不可能会回到新妙湖畔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姑姑袁建英在新妙湖高级中学教书已经20年了,那里即将要落幕;唯独能够挑起大梁、扎根新妙湖畔、重新振兴新妙湖高中那块萧条土地的,也只有她袁晓雪自己。
       高中阶段学习比较吃力的袁晓雪,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却判若两人,袁晓雪对于大自然知识的渴望,俨然有着一种无穷的动力,这或许就是兴趣所致。高中阶段的学习,袁晓雪每天都在刷题,做试卷,一切为了高考的分数而学习;而大学阶段,她才真正知道,这次学习,是为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农学专业是江西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但也是冷门专业,除了像袁晓雪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家族使命之外,很少有人愿意毕业以后,去干这些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这些又脏又累的工作。得益于这种兴趣爱好,袁晓雪在江西农大的这四年里,一直孜孜不倦地求学,到2012年7月大学时,袁晓雪正式成为一位兼具农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高材生。
        父亲袁建峰和母亲徐雪琴从南昌回来之后,仍然忙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当然他们也一直在关心新妙湖高级中学的命运,在等待它的最后时刻。而在此之前,父亲袁建峰通过网络,建了一个老永昌二中校友的QQ群,他通过这个QQ群,在袁晓雪读大学的四年里,逐步发展了两百多位老二中的校友,并建立联系,父亲袁建峰把全家人都拉到这个群里来,经常和老校友们进行互动。
       2012年春节之后的正月初三,父亲袁建峰联络了一百多位往日的老二中校友,组织了一次返校之旅,并且在新妙湖高级中学昔日的教学楼里,宣告“江西共大——老永昌二中校友创业会”筹备组成立,由袁建峰担任校友创业会筹备组组长,并且选举了十几位比较有影响力的校友组成创业会筹备骨干成员。一边制定校友创业会的规则、起草成立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初步方案和章程;一边又在网上加大宣传力度,希望能有更多的校友们加入到校友创业会当中来,一步一步地订立计划、寻求相关部门支持、跟进决议的落实并实施等。在农业开发项目的立项上,准备进行详细的考察后再民主讨论决定。
       2012年6月,新妙湖高级中学终于走到最后的黄昏时刻,正式关停撤并。父亲袁建峰随即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大概的意思是:为了拯救母校老永昌二中——新妙湖高级中学的关停,他们这些老校友们应该联合起来,正式成立校友创业会,把母校的房屋、田地、水塘、山林均接过来,准备注册成立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校友内部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在萧条的新妙湖畔,建设一座现代农业庄园,不仅可以盘活母校的资产,也可以保住昔日的校园,让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老永昌二中的精神能够一直延续下来。至于具体的操作模式,可以逐步讨论,并请懂得管理经营的校友们提供专业意见等。
       父亲袁建峰的这个倡议书,在老永昌二中校友QQ群里面,引起了昔日老师和校友们的广泛支持,很多当年的寒门学子,如今大部分人的经济条件已经获得很大的改善,他们对曾经的永昌二中确实具有非常浓厚的感情,如今目睹母校无可挽回的衰败,他们认为是时候反哺曾经的母校了。
       为了整合以前老校友这些资源的工作,创业会筹备组十几位校友均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经过将半个多月的时间讨论,最终在2012年6月底,确定了意愿比较强烈的100多位校友参与其中,“江西共大—永昌二中校友创业会”也在同一时间正式开始运作。热情的校友们出于对母校的热爱,以及对袁建峰这位曾经的优秀毕业生、永昌一中教导主任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出资1000-几万元不等。祖父袁路生和张校长他们几位已经退休的老师,还从牙缝了挤出了自己的养老工资,其中祖父袁路生一次性地拿了20000元交给创业会,张校长也拿了20000元。最高的一位校友,是在上海创业开公司的92届校友黄志华,他一次性拿出了20万元,并且留下了“如果资金不足到时候再开口找他”殷切真诚的话,令这些校友们个个热血沸腾。他们协商好以自愿的方式,各自按投入校友创业会的资金额度,计算相应的原始股份,等以后创业成功,按股份分红。
       父亲袁建峰跟母亲商量之后,也从准备给哥哥袁晓山在上海买新房的存款里,拿出10万元投入到校友创业会。到2012年7月底,“江西共大——永昌二中”校友创业会已经筹集了200多万元的资金,完全满足日后接手新妙湖高级中学的资金要求。
       校友创业会随即按照计划,注册成立了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父亲袁建峰等人的建议下,校友创业会任命永昌二中的老校长——75岁的张校长担任名誉董事长,父亲袁建峰也成为这个公司的董事,初步讨论并通过了第一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和“开发计划”。江西共大——老永昌二中的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再加上袁晓雪这些第三代大学毕业生,共同组成了新妙湖畔这个崭新的农业科技开发公司。
      75岁的张校长亲自领衔,和永昌县政府进行了诚挚感人的沟通,他把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具有江西共大和老永昌二中血脉的崭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情况和未来发展蓝图,向永昌县政府作了汇报,用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所有的与会者。永昌县政府经过讨论最终做出决定,为了支持他们的创业,原属于新妙湖高级中学的校舍资产及学校自留田地、山林等资源,均按三年免租金的方式,交由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随后又按照正式流程,确定了在三年免租期满后按20万元/年的租金,签署了长达20年的租赁协议。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快接手了关停的母校资产和田地等,他们即将发扬江西共大和老永昌二中的精神,准备大显身手,在新妙湖畔这片沉寂了很久的土地上大干一场。
       而在此之前的那个冬天,袁晓雪已经在开始她的大学毕业论文,并且在新妙湖畔的西港袁村,祖母谭小红自家的农田里,开始了她自己农业种植和开发的实验之旅。袁晓雪把江西农业大学研究开发的农作物新品种,种进了自家的农田里,并以此在6月底完成了毕业论文的答辩,顺利地毕业了。
       2012年7月,袁晓雪和她六位从江西农业大学一起毕业的永昌籍同学们,正式加盟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入住到了以前那幢知青楼里,开始了充满艰辛而充实的创业之路。那一次同行的,还有袁晓雪的大学老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曾经在1980年江西共产主义大学永昌分校改制时,来到永昌分校指导过的老教授,应邀来到这美丽的新妙湖畔,指导袁晓雪他们即将要进行的新研究课题.......
       2022年12月12日醉解兰舟作于江苏无锡


       注:本小说以:“都昌在线”各老都昌二中校友的帖子,特别是老二中的余大才子“徐埠河晓风残月”的自传“我的伊甸园系列”等,以及游会雄老师等人的帖子为基础,本人进行了改编、吸收、加工、构思和联想,并结合了本人90年代在都昌一中读书时的部分场景,作为原型进行写作,拟两周左右写完,第三部小说篇幅预计三万字,愿多指教。        
      本小说中的人物、地名、故事均系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此帖被醉解兰舟在2022-12-14 11:00重新编辑 ]
3条评分积分+100
都昌婷婷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2-13
都昌零距离 积分 +5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2-12-13
都昌平安幸福 积分 +4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12-13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置顶 (来自4楼) 发表于: 2022-12-14
— (鄱阳湖) 执行 帖内置顶 操作 (2022-12-14 10:52) —
     第4章   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大结局)

        同月,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新的校园被冠名为“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在最开始的起步阶段,为了节省开支,精简人员,除了袁晓雪等七位江西农业大学新毕业的高材生之外,就只有退休在家多年的张校长自告奋勇,留在昔日的校园,现场调度和协调,作为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的总协调负责人。公司的财务、后勤,都由校友创业会内部的校友兼任,他们也都有自己专职的工作,不定期会在周末来到校园里处理一下相关业务,而且关键是这些校友们和张校长一样都不拿任何报酬,一心一意地呵护着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颗幼小的树苗成长。

       祖父袁路生也经常来往西港袁村和校园之间,他跟自己村里和周边几个村庄的老乡都打过招呼,原来的学校虽然关停了,现在是他们以前的老校长张校长牵头,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希望附近的老乡们都来支持这个自己的项目:第一,公司即将进行垦荒,种植果树和农作物,需要村里很多的劳动力,请老乡们给予支持;第二,公司起步阶段各方面困难很多,请附近的老乡支持学校的创业,在交通、安全、经验等方面给予便利,就像几十年前新妙湖畔的群众支持他们的共大一样。这些要求得到了附近老乡们的热烈欢迎和无条件的支持,他们也很期待袁晓雪他们的成功,那样就给他们的脱贫致富也指明了方向。后来祖父袁路生,甚至经常隔三差五地带领一群附近的共大老学员,在他们农闲时,经常过来免费帮助袁晓雪他们锄草、种地、浇水,并进行一些种植上的交流和指导。

       袁晓雪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仅学习农学的专业知识,而且经常下学校的试验田,有空也去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大学三、四年级,参观了学校组织的南昌郊区很多农业庄园,它们之中也有好几个是江西共大以前的其他分校改建成为垦殖场,再由垦殖场转型为新型农业庄园。

       与袁晓雪一同加盟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六位永昌籍高材生,他们中间不仅有像袁晓雪这样的农学专业,也有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就像父亲袁建峰和创业会在QQ群中沟通的那样,袁晓雪早在大三时期,在江西农大的永昌籍老乡会上,逐步结识了这些年轻有想法的人,尽早储备了农庄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精英人才,作为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最初的创业班底,号称“江西农大七剑客”。经过一年多的交流和准备,这次大学刚刚毕业,立即结伴回到永昌县新妙湖畔这片热土,开始了创业的征程。创业会为了激励这些年轻人,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同样给予他们适当农庄的原始股份,让他们七位高材生迅速融入到共大农庄的血液中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共大故土重新焕发出生机。

      根据协议,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庄园接收了原新妙湖高中所属的100多亩自留农田及垦殖场所属荒芜的500亩农田及坡地,2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建筑物,200多亩的山林资源,均可以作为庄园逐步开发的基础。袁晓雪这次在他们的老师——那位白发苍苍的汤教授的指导下,参考之前参观过的南昌那边的农业庄园,完成了新妙湖畔的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一期的《项目建议书》,经过校友会认真评审后,获得了一致通过。根据一期《项目建议书》的计划,准备分以下几个部分:

        1、水果种植园:围绕基本农田,种植200亩高附加值的红心蜜柚,引进江西农业大学研制的适合永昌红土壤的高品质红心蜜柚;种植100亩江西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鄱湖1号新品种葡萄。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技术,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2、蔬菜种植园,利用原垦殖场的农田200亩,建设蔬菜大棚,主要种植江西本地特色蔬菜余干椒、草莓、食用仙人掌等高附加值农作物,提升和扩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尽力达到四季都有蔬菜生产和销售,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3、家禽家畜养殖园,建设5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50亩山地养土鸡基地、500头江西乐安特种花猪养殖基地。

        4、室内菌菇种植园,利用空置的教学楼8000平方米,加以改造,建设成为室内栽种香菇、木耳、金针菇等室内菌类蔬菜的区域。

        5、生态系统配套设施,按照生态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利用山林坡地200亩山地,种植高附加值的玫瑰花、康乃馨、芍药等花卉,建设观赏林走廊,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利用原校舍的三层办公楼,改造成具有共大农场特色的客栈一座,方便接待旅游观光的客人。

        7、基础设施配套,利用原学校的教学楼5000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加工机械购置;基地的水道改建,辅设水网;铺设路灯,建设浇灌设施、排水渠等。通过以生态农业庄园的逐步落实和建设。把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庄园建设成永昌农特产品的集散地、新妙湖畔风光展示婚纱摄影基地。

        除计划书中的红心蜜柚和葡萄必须在明年春季栽种之外,其他农作物种植均可以立即予以实施,各种养殖的种苗均逐步落实采购。江西农大七剑客中的网络高手刘剑鸣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网络销售平台和推广平台,并在网上进行制作网络广告,向外面的世界推介新妙湖畔的这座崭新的绿色生态庄园。袁晓雪的老师汤老教授在省城南昌非常关心永昌共大这个庄园,利用江西农业大学自身的影响和优势,还为他们提供销售渠道上的便利。袁晓山这个时候正在攻读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的硕士研究生,同时他计划以后在上海和同学一起创业,创建他们自己的网络交易网站,考虑以后帮助妹妹袁晓雪他们,把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庄园的各种绿色食品推广到大上海来。

        袁晓雪和她的六位伙伴在江西共大和老二中的前辈们、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全都热情饱满地在这新妙湖高级中学昔日的校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梦想中的农庄第一期建设。他们不仅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润,更注重长期的经济收益。他们还希望等条件成熟之后,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农庄二期工程:农庄旅游、生态采摘、亲子活动、垂钓度假、江西共大——老永昌二中历史陈列馆等许许多多的项目。

       这些项目建成后,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业庄园将让新妙湖畔的这片热土涅槃般地重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老永昌二中的那种吃苦耐劳、亦耕亦读、甘于奉献的精神,也会被以袁晓雪为代表的第三代江西共大人重新诠译和发扬光大。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也正以热情饱满的激情,期待着袁晓雪他们开创新的时代,给这片热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那附近始终支持江西共大和永昌二中的老乡们也在等待袁晓雪他们庄园创业成功以后,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全书完)

        2022年12月13日醉解兰舟作于江苏无锡

发帖
87235
积分
1177983
贡献值
111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12-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31007
积分
790449
贡献值
2224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12-13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25784
积分
30659
贡献值
22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12-1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12-14
— (鄱阳湖) 执行 帖内置顶 操作 (2022-12-14 10:52) —
     第4章   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大结局)

        同月,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新的校园被冠名为“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在最开始的起步阶段,为了节省开支,精简人员,除了袁晓雪等七位江西农业大学新毕业的高材生之外,就只有退休在家多年的张校长自告奋勇,留在昔日的校园,现场调度和协调,作为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的总协调负责人。公司的财务、后勤,都由校友创业会内部的校友兼任,他们也都有自己专职的工作,不定期会在周末来到校园里处理一下相关业务,而且关键是这些校友们和张校长一样都不拿任何报酬,一心一意地呵护着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颗幼小的树苗成长。

       祖父袁路生也经常来往西港袁村和校园之间,他跟自己村里和周边几个村庄的老乡都打过招呼,原来的学校虽然关停了,现在是他们以前的老校长张校长牵头,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希望附近的老乡们都来支持这个自己的项目:第一,公司即将进行垦荒,种植果树和农作物,需要村里很多的劳动力,请老乡们给予支持;第二,公司起步阶段各方面困难很多,请附近的老乡支持学校的创业,在交通、安全、经验等方面给予便利,就像几十年前新妙湖畔的群众支持他们的共大一样。这些要求得到了附近老乡们的热烈欢迎和无条件的支持,他们也很期待袁晓雪他们的成功,那样就给他们的脱贫致富也指明了方向。后来祖父袁路生,甚至经常隔三差五地带领一群附近的共大老学员,在他们农闲时,经常过来免费帮助袁晓雪他们锄草、种地、浇水,并进行一些种植上的交流和指导。

       袁晓雪在江西农业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仅学习农学的专业知识,而且经常下学校的试验田,有空也去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大学三、四年级,参观了学校组织的南昌郊区很多农业庄园,它们之中也有好几个是江西共大以前的其他分校改建成为垦殖场,再由垦殖场转型为新型农业庄园。

       与袁晓雪一同加盟永昌新妙湖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六位永昌籍高材生,他们中间不仅有像袁晓雪这样的农学专业,也有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就像父亲袁建峰和创业会在QQ群中沟通的那样,袁晓雪早在大三时期,在江西农大的永昌籍老乡会上,逐步结识了这些年轻有想法的人,尽早储备了农庄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精英人才,作为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最初的创业班底,号称“江西农大七剑客”。经过一年多的交流和准备,这次大学刚刚毕业,立即结伴回到永昌县新妙湖畔这片热土,开始了创业的征程。创业会为了激励这些年轻人,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同样给予他们适当农庄的原始股份,让他们七位高材生迅速融入到共大农庄的血液中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共大故土重新焕发出生机。

      根据协议,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庄园接收了原新妙湖高中所属的100多亩自留农田及垦殖场所属荒芜的500亩农田及坡地,2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建筑物,200多亩的山林资源,均可以作为庄园逐步开发的基础。袁晓雪这次在他们的老师——那位白发苍苍的汤教授的指导下,参考之前参观过的南昌那边的农业庄园,完成了新妙湖畔的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庄一期的《项目建议书》,经过校友会认真评审后,获得了一致通过。根据一期《项目建议书》的计划,准备分以下几个部分:

        1、水果种植园:围绕基本农田,种植200亩高附加值的红心蜜柚,引进江西农业大学研制的适合永昌红土壤的高品质红心蜜柚;种植100亩江西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鄱湖1号新品种葡萄。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技术,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2、蔬菜种植园,利用原垦殖场的农田200亩,建设蔬菜大棚,主要种植江西本地特色蔬菜余干椒、草莓、食用仙人掌等高附加值农作物,提升和扩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尽力达到四季都有蔬菜生产和销售,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3、家禽家畜养殖园,建设50亩地特种珍禽养殖基地、50亩山地养土鸡基地、500头江西乐安特种花猪养殖基地。

        4、室内菌菇种植园,利用空置的教学楼8000平方米,加以改造,建设成为室内栽种香菇、木耳、金针菇等室内菌类蔬菜的区域。

        5、生态系统配套设施,按照生态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利用山林坡地200亩山地,种植高附加值的玫瑰花、康乃馨、芍药等花卉,建设观赏林走廊,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园林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利用原校舍的三层办公楼,改造成具有共大农场特色的客栈一座,方便接待旅游观光的客人。

        7、基础设施配套,利用原学校的教学楼5000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加工机械购置;基地的水道改建,辅设水网;铺设路灯,建设浇灌设施、排水渠等。通过以生态农业庄园的逐步落实和建设。把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庄园建设成永昌农特产品的集散地、新妙湖畔风光展示婚纱摄影基地。

        除计划书中的红心蜜柚和葡萄必须在明年春季栽种之外,其他农作物种植均可以立即予以实施,各种养殖的种苗均逐步落实采购。江西农大七剑客中的网络高手刘剑鸣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网络销售平台和推广平台,并在网上进行制作网络广告,向外面的世界推介新妙湖畔的这座崭新的绿色生态庄园。袁晓雪的老师汤老教授在省城南昌非常关心永昌共大这个庄园,利用江西农业大学自身的影响和优势,还为他们提供销售渠道上的便利。袁晓山这个时候正在攻读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的硕士研究生,同时他计划以后在上海和同学一起创业,创建他们自己的网络交易网站,考虑以后帮助妹妹袁晓雪他们,把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庄园的各种绿色食品推广到大上海来。

        袁晓雪和她的六位伙伴在江西共大和老二中的前辈们、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全都热情饱满地在这新妙湖高级中学昔日的校园,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梦想中的农庄第一期建设。他们不仅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润,更注重长期的经济收益。他们还希望等条件成熟之后,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农庄二期工程:农庄旅游、生态采摘、亲子活动、垂钓度假、江西共大——老永昌二中历史陈列馆等许许多多的项目。

       这些项目建成后,永昌共大绿色生态农业庄园将让新妙湖畔的这片热土涅槃般地重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老永昌二中的那种吃苦耐劳、亦耕亦读、甘于奉献的精神,也会被以袁晓雪为代表的第三代江西共大人重新诠译和发扬光大。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也正以热情饱满的激情,期待着袁晓雪他们开创新的时代,给这片热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那附近始终支持江西共大和永昌二中的老乡们也在等待袁晓雪他们庄园创业成功以后,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全书完)

        2022年12月13日醉解兰舟作于江苏无锡

发帖
684
积分
12680
贡献值
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8-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12-14
《新妙湖畔的晓风残月》这部小说,本来准备写成长篇小说,由于中间有十年浩劫,不好去写,就分成三部中篇小说。前后构思到写作完成大约一个多月,约7万多字。本来第三部小说还有最后两章,由于本人缺乏新妙湖高中现场的观摩采风,以及我们都昌本地农庄经营的一些案例,难以详述,故暂时草草结尾,以后有机会去了解之后再重新详述。

发帖
75
积分
2683
贡献值
73
都币
0
在线时长: 78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2-1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12-1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