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4-11-25
- 在线时间1290小时
-
- 发帖8723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177987
- 贡献值11180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7237
- 积分
- 1177987
- 贡献值
- 11180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又是一年采茶时 程致礼 第二批北归的大雁翩然过境,正是春雨霏霏、乍暖还寒时节,和母亲打电话时,顺便打听起家里的茶事。 我喜欢茶,这跟我的外公有关。 我念小学的时候,外公是大队书记,村小离大队部只有一脚路,放学后我经常去大队部找外公。外公疼我,老是把口袋翻个底朝天,翻到什么都是我的——一颗糖、一支笔,有时还有一毛五毛的意外收获。 有时外公见我跑得气喘如牛,会把他的茶喂我喝两口。白色陶瓷茶杯盖一揭开,白色的水汽裹挟着一缕缕野草莓的清香窜入我的鼻孔,顿觉神清气爽;茶叶片在晶莹的绿水里秀着曼妙的舞姿,让人想起“鼎汤初沸有朋来”;滚烫的茶水乍一接触舌苔,是熟悉的山野的馨香逐一摩挲着每一个神经末梢,亲切、柔和,恍然在吮吸着母亲的乳汁。 根于此,我与家乡的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村庄三面环山,远望去,如苍翠的屏障起伏绵延。峰峦的最高处是鸣山观。鸣山观远近闻名,因为那里的茶。据传,一位得道成仙的道人,因触犯天条,为躲避上天的责罚四处逃窜,意外发现了这方宝地,建道观定居下来,还在老银杏树下种了五棵仙茶。从此,鸣山观香火繁盛,去山上求签问卜的人必被馈赠一盏仙茶,且喝了一盏仙茶必祛病消灾。在仙人的感召下,村人将近村的山坡种满了绿茶。 鸣山观的仙道已经远去,鸣山观的茶名久盛不衰。 每年清明谷雨时节,自山顶至村庄的角角落落,几乎每个植物的细胞都能拧出绿汁来,山坡上的茶也长得恣意婆娑。这时候,母亲和村里的大婶、大嫂们倾巢出动,腰上别个布兜,去山坡采茶。一时间,沉寂已久的山野喧闹起来,清风和着山歌小调飘过碧绿的茶尖。茶尖上的露水随着一双双巧手娴熟的动作,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七彩的弧线,一片片嫩绿纤细的茶叶从枝头跳到指尖、飞进布兜。 采茶只是第一步,还要做茶。母亲是做茶的老手。 母亲先在柴火灶台旁边支好一面木盆,然后在灶膛内烧柴火,待铁锅烧热,就倒入约三分之一锅茶叶,母亲戴好白手套,用手抓着茶叶迅速翻搅,看茶叶蔫软下来,就可以起锅放入木盆;接下来就是在木盆里用力揉搓去汁;最后重又入锅,又是不停翻搅,用文火烘干,虽不怎么费力,可很费时。加工好的茶叶呈墨绿色,嫩绿的茶叶尖已然蜷曲成小虾米的样子。 小时候,母亲每次做好茶叶,额头的汗珠还没来得及擦,就忙不迭喊我:“雄,泡茶喝啵!”母亲是急性子,还没等我跑到跟前,开水就把茶叶淹没了,我只能继续欣赏茶叶在水里的舞蹈、闭上眼拼命用鼻孔闻着醉人的茶水清香。 参加工作后,母亲会把做好的茶叶用塑料袋包装、密封好,塞进我的行李箱。临行前,还要叮嘱我不能挤压,碎了就成茶叶末了。上班之余,我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捻一撮茶叶,放入茶缸,沏上开水,欣赏舞蹈,闭眼闻茶,拂上脸颊的缕缕水汽,一如母亲温柔的手。 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动不动就摔跤;丈母娘也是风烛残年,腰也直不起来了。这几年,我和妻主动接过两家采茶、做茶的重任。 这不,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家里的茶已经冒了新尖尖。 这个周末回家,为了母亲和茶!本文刊于《浔阳晚报》2022年4月8日“浔阳楼”版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程致礼||父亲,你在天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