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8阅读
  • 7回复

传家训扬新风之277丨春桥乡马家塘余村(二):乡间的酒意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237
积分
1177987
贡献值
111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90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3-27

    都昌春桥乡老山村委会马家塘余村用传统手工酿的纯粮糯米酒,酒品是有口皆碑的好,好酒也怕巷子深,马家塘的米酒业走产业化之路还需引擎助力。我们且先来从纸上品味民间传统技艺里的醇香。

马家塘今貌
  马家塘余村的建村历史距今约600年,其先祖余德重于明弘治年间由秀才湾分居马姓宅基地,村庄便取名马家塘。用稻米不加任何勾兑酿酒,俗称“熬酒”“吊酒”,马家塘先前几乎家家户户都吊酒,当然不只保着自家饮用和待客,更是成为一种挣钱养家的营生。
  马家塘的余氏酿酒之技,属父传子式的家传,一般不外传。至于其技得授源头,相传是300余年前的康熙年间,有一潦倒中的客人借宿马家塘,得到村中人暖心的接济和款待,客人为感恩,将其身怀的酿酒之艺悉心竭诚教给了村上人,这样叙来,马家塘吊酒历史已薪传三百年了。

村头的古茅吉亭
  马家塘吊酒人的脚步先是在春桥、徐埠周边,而后走乡串村到都昌湖区的南峰、芗溪、万户等偏远地区,而后远足出县出省,湖口、彭泽、星子、鄱阳等县乃至湖北黄梅的苦竹镇等都飘过马家塘的酒香。吊酒人在奉献着深酽的美酒,自己的生活之杯里有时滴酹的却是艰辛的汗水与泪水,“焚香买,叩头卖”形容的是吊酒人在营生中的卑微。有时吊酒守锅到夜半,主人家嫌弃吊酒人身上沾染的糟味与酒气,便让吊酒人在柴火灶的灶脚下就着茅柴和衣而睡。早先收的吊酒工钱很少是揣入口袋的轻便银两,而是在农家以米谷置算了劳酬。

吊酒
  新社会,马家塘吊酒人的生活便有了新起色。1956年出生的余青松讲述起他的吊酒人生,更多的是把酒当歌的快畅。余青松读了三年小学便13岁跟着他的小爷爷余昭陡学酿酒。之所以不是自己的爷爷、父亲一脉嫡传吊酒,是因为余青松的爷爷余立欧民国年间走出了马家塘,投身军营,在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国防部任职师,从事相当于现在的人事管理之岗,旧时军衔为校级。余青松的父亲余祖敬南京中正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余立欧起初生活于南京的繁盛里,1949年父亲随国民党溃逃台湾,带了次子余祖智(杰云)同往,余祖敬留在海峡这边,教书过后受了冲击便种田,无心吊酒。余立欧思乡情切,1984年都昌在台湾生活的以老兵为主体的台胞都昌同乡会,在县城南山捐建爱乡亭,余立欧托时任都昌在台同乡会会长的胡恺先生带来捐款2000美元,余立欧其名至今在爱乡亭碑记中留存。余青松的爷爷、叔叔将梦中马家塘的米酒一樽酹了浅浅的海峡,沉浸了乡愁饮了。余青松随小爷爷余昭陡学民间手艺酿酒,却是切切实实的人世间的家乡怀抱里的生活。余昭陡是马家塘有名的吊酒师傅,1980年代,当时办在县城的都昌酒厂请了包括他在内的三个老师傅去厂里熬酒。余昭陡一无保留地将尽其一生积累的吊酒手艺教给了侄孙余青松。1968年前后,当时的江西省革委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程世清在全省推动养猪场建设,都昌万户公社建万头养猪场,诚请余昭陡老师傅去万户办酒厂,吊酒分给村民只是办厂的附属品,主要着力点是将吊酒后的酒糟下脚料用来养猪,猪场的猪吹气样的长膘,而且发酵之食似是良药从不生猪病。余祖陡年长体弱,婉拒之余推荐余青松去了万户万头猪场。一个月后全县的养猪现场会在万户召开后,余青松有点不适应湖区艰辛的熬酒生活,仍回了马家塘。

开缸后的发酵米

熬酒后的废糟料
  民间吊酒之技,精髓在发酵的酒曲的制作。至于说到前期的煮饭以及后期的蒸馏,都是易教易学之事。余青松坦言,看得多了,现在连他在中学读书的孙子都能学得这一应的吊酒工序,而酒曲之方却是看不入门的。酒曲之神秘全在配方,酒行中人讲得神乎其神的是有祖传的108味中药研制,余青松诚实谈及他现在通常用的是36味中药,配制时也不需翻抄写药方的本子,全然默记于心,第一句便是“麻黄细辛当头炮”。有时为求全地道配方,竟要坐车到湖北省黄梅县的小池药店去捡中药。现在可以网上购,不只是中药材,而且制成的酒曲网上也有包邮购的。余青松还是相信自家祖传的酒曲秘方,村上懂此道的眼下不过五六人。制酒曲的日子一般在农历七月中旬,看准连晴的数日,因为这个光阴里太阳温度正适宜晒酒曲团团,通常也要晒三四个日头。村上三四户合在一起做,妇女、老人揉酒曲小团团,多的时候二三十人,晒干的酒曲用装化肥的乡间唤作的蛇皮袋一袋袋系口装了,随后吊酒要用便取。制作一批酒曲的本钱,分户平摊下来就是。

清冽见底的米酒
  做酒曲的原料除了神秘的中草药研了粉末掺匀,其它更多的是米末屑,是不脱壳的稻谷碾碎,这样稻壳粉掺入了,疏解了些粘性。酒曲的功能于吊酒师傅是曲到酵至的事,而于百姓人家又是最好的消食剂。先前良医良药难施农家,要是碰到有人厌食腹胀,寝食难安,民间自有偏方。所谓偏方之一,便是用炒菜的钯铲上铺了院内撮来的鸡屎,在灶膛柴火头上烤干,烧成灰后和了水,捏着患病小孩的鼻头直灌下去。喝鸡屎灰毕竟有些龌龊,农家惯用的还是谋来酿酒师傅的酒曲消食。将酒曲团子搓碎炒热,尔后拌了红糖搅水喝下,还有一分芳香充溢,简直让患病的小孩如食甘饴。更畅快的是疗效,第二天患者腹气就消,一身的舒服。

酒曲(游雄 摄)
  在余青松家中的老宅鼓皮上,挂着一条约两米长的细小布袋,底部有些补丁,可见年代之久。这个条袋布器吊酒人叫布马捎,早先他们走村串户去揽活儿,肩上的布马捎便成了吊酒人的行头,不需张罗身份自明。袋内两头装得鼓鼓的是酒曲,村人见了肩搭马捎者,便识是吊酒师傅,于是,有吊酒需求的人家便上前招呼,讲好吊几锅,议定工钱几许,马家塘的吊酒师傅放下布马捎,取出定量的酒曲,替主人家称米煮饭,撒曲酵之。布背捎当然是取了挂在主人家屋柱的木楔头上,切记的事是在布马捎中部打好活结,形如布锁,锁定里面还有用剩的待走下一家的酒曲。这系的活结外人轻轻一扯当然能顺溜解开,起了私心的主妇悄悄的取了些酒曲,备着为自家的孩子消食用,或是做个面粉泡粑发酵用,可悄悄的却复不了布马捎的原结。这独特的打结技法只吊酒师傅独会,所以酒曲是否被人悄取,马家塘的吊酒师傅心知肚明。去时小撮酒曲,回来时这布马捎捎回的是满袋的作为工钱的稻米,早先主人家大都是以谷为酬金的。马家塘人考证,祖辈留传下来的此行头称“马捎”,可能是碰到崎岖山路,用马驮了布袋,捎于马背,便轻松多了。

农家主妇晾酒曲
  马家塘余氏传人有了熬酒之营生,便放下肩上的布马捎,在主人家的一番寒暄之后,遂煮饭。通常一锅饭40斤至50斤米,早先多用籼米,不像现在用的是优质糯米酒品更佳。在闷蒸的米饭里加了酒曲,要等40天,长的有三个月,待充分发酵后再来上户吊酒。吊酒的木甑近的肩挑,远的车推,后来直筒甑器改成了轻便多了的铁皮质。吊酒的灶,善助的人家会借自家的大灶给吊酒,免得吊酒人重砌。多数情况下,马家塘的吊酒师傅会在村中祖祠或是那个年代生产队的保管室里,用厚实的土砖专门砌圆圆的灶。第一锅吊酒要用斧劈的把柴烧上一小时才能暖灶,所以要三个多小时才吊出一锅酒,待热灶续吊,通常两个多小时便可吊完一锅米酒。吊一锅酒要加六七担清水,吊酒师傅为了省些挑水的体力,将灶砌在近池塘的田塍岸边。现在有了水泵取水,便省力多了。这蒸馏之水,一小部分变成了水酒,从侧方的小管出口汩汩地流到酒坛里,大部分从后端上方的竹槽里,伸出窗外潺潺地流到屋后的流水沟里去了。

湖口县流芳的豆文化产业园
  我们且来用民间的春秋笔法记存下马家塘吊酒人的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学”,追寻其酒意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割资本主义尾巴”,农人的商品经济市场大门紧闭,但乡间的吊酒却被网开一面,不属“投机倒把”之列,后来成了多种经营的一种方式。那年代生产小队备料吊一锅酒分给社员,队上出6元工钱,税务部门收走四元一角,马家塘的吊酒师傅收煮饭工钱五分、吊酒工钱一元九角。马家塘生产队收外出吊酒的男劳力一天一元,买一个满勤10分工分,而算下来就是双赢的好事了:生产队那时一天一个劳动日工分值七毛钱,赚了吊酒人的三毛钱;吊酒人一天可吊五锅酒,有近十元的进帐,除下上缴生产队买工分的一元,喜滋滋地将九元积攒下来,当然也不是天天有酒吊,天天有钱挣,但比呆在队上记工分则手头宽裕了很多。至于说到出酒率,生产队年代用来熬酒的是糙米,度数也低,一般42度,一斤米可出酒七两半到八两。吊酒师傅时不时地从灶膛起坐,穿了长围裙,取了挂于酒瓮口的竹杆小酒盅,品咂一番,以识酒的酽寡。有好酒的村民,也会凑上呡上两口,解乏又止瘾。现时吊酒用的是更优质的糯米,如果吊45度的米酒,一斤米还可出半斤酒;如果度数有50度以上,图个烈酒煞瘾,一斤米则只可产四两酒。说到现在马家塘自酿纯粮米酒的价格,42度、45度、52度的价格一般分别在每斤30元、50元、90元左右,当然有优质优价的评销。现在的马家塘村,还在坚守传统工艺熬酒的不过十户,有熬来自用的,有用五斤十斤装的塑料壶馈赠亲友的,有湖口县等地人慕名定制而散售做起酒生意的,有浙江客商预订了专车装往外地销售的。

作者(左)在余青松(右)家采访(游雄 摄)
  马家塘的师傅会酿酒,马家塘的传统米酒顶呱呱,在民间已有好口碑,也被有识之士用于做大做强米酒产业。1967年出生的余鞋宝被与都昌春桥乡相邻的湖口县流芳镇请了去,在“一颗豆子的传奇”品牌产业下,开发“流芳豆酒”,一瓶酒就要卖到180元上下。他的哥哥余玄宝在都昌徐埠镇开办酒厂,让马家塘的米酒飘香他乡。总部坐落于春桥茅店街的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基地晨晖农庄,请马家塘的师傅去吊酒,除了文旅农融合的餐饮品尝,还备了阔大酒窖,让年份米酒的陈酿增其芬芳。

余青松展示布马捎
  面对已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吊酒之艺,马家塘人有“三盼”:一是期盼此艺能得到文化部门重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赓续传统工艺;二是期盼此业得到政府扶持,扬特成优,扬优成势,做成乡村振兴中一个焕发生机的产业亮点,彰显马家塘米酒的特色品牌;三是期盼此村能打造成古法酿酒特色旅游村,多方游客来到淳朴的马家塘村,在村头的茅吉古亭、在村中的温馨农舍、在酒旌招摇的农家乐,以好酒待客,把酒临风,共话桑麻,让每个人的酒意人生酣畅淋漓……

祖祠兼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来源: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
传家训扬新风之258|春桥乡马家塘余村(一):一家三代为抗战川兵守墓的故事
3条评分积分+100
涛心依旧 积分 +10 听说这里产米酒 2022-03-27
都昌零距离 积分 +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2-03-27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22-03-27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7005
积分
405830
贡献值
2935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3-27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1901
积分
126593
贡献值
11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3-27
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6217
积分
35465
贡献值
1129
都币
4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3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2-03-27
感谢分享

发帖
31007
积分
790664
贡献值
2224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6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2-03-27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51817
积分
63232
贡献值
248
都币
10
在线时长: 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2-2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03-27
听说这里产米酒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95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03-27
感谢汪部长精彩分享

发帖
17470
积分
150648
贡献值
35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2-03-27
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