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了超市,看到了有卖米粉的袋子,还有卖糯米粉的袋子,我各买了2小袋。就自己做做灯粑和汤圆吧,家乡的做法,家乡的味道。
我在家乡的群里看到了一则短视频,是九江电视台拍摄都昌一户人家做灯粑的场景。做灯粑大约是都昌人每家每户都会做的,这么好的食品,硬是没有走出都昌,我觉得有点点可惜,也许是都昌人对吃的还是不太研究,这么好的家乡美味为什么就不能走出家乡呢?
我问父亲,米粑为什么走不出家乡?父亲说,外地人多喜欢吃饺子,而用米做成的饺子粑因为麻烦而就不太传播开来。父亲说,饺子粑的关键是要都昌的早稻米,就是粳米,相对于晚稻米和东北大米来说,早稻米是比较难吃的。但这种米做成米粉,然后做成米粉粑就非常的好吃。也有人说,用晚稻米,晚稻米有糯性,吃趇来口感更好些。父亲说,做米粉粑关键是要用开水揉粑粉,要使劲的揉搓,揉搓成不粘手的大粉团,这样的米粑更好吃。
故乡在鄱阳湖畔,那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华悠久的稻米就是最早出产于江西,江西做米粑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家乡都昌的米粑是全国独有的魅力,屡次上央视美食节目。其实做米粑的过程和程序很多,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家乡的人大都是在过元宵节的前一天做米粑,也有做喜事的人提前做米粑。正月十四,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父亲说,以前是石磨,用石磨磨成细细的粉,粉未很细口感很棒。现在是机器,虽然人不累了,但是机出来的粉明显没有磨出来的粉好吃。
磨粉是母亲的事,揉粉是父亲的事。揉粉和做饺子和面差不多,但是更累些,因为比较硬,这是一个力气活。我们小孩的任务就是做灯粑,包馅心粑。馅儿都是我们爱吃的,如猪肉大蒜、猪肉萝卜丝、韭菜鸡蛋、梅干菜。馅儿是提前做好的,不要太熟,要八分熟。我们还一个任务就是等着粑出了锅,刚出锅的粑热气蒸腾,白如玉兰、香溢满堂,让人羡慕不已,令人食欲大开。轻轻一咬,香滑可口,美味佳肴,好看又好吃。
好看是因为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例如做成冰墩墩的形象,做成小狗的形象,做成小猪佩奇的形象。好吃是因为馅比饺子的馅多,你可以包所有你认为好吃的馅,比如海参、鲍鱼、螃蟹,也可以用猪肉做成的各种佳肴,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放,做成实心粑。就算是实心粑,我也非常的喜欢吃。
对家乡人来说,米粉粑不仅仅是小吃,更是一种传统。可以说,过节就做粑,无粑不过节。正月十五元宵节过灯做的粑叫灯粑,清明节过清明做的粑叫清明粑,新屋上梁做的粑叫上梁粑。还有许多办喜事的时候,做粑是不可少的。
元宵节的米粑就叫灯粑。灯粑不仅是要做来吃的,而且要做成各种各样的样式,如牛、猪、鸡、狗等形状,用来祭奠各路神仙和祖先的。
“三十夜里的火,元宵节的灯”。灯粑在一定程度上让元宵佳节更加幸福,也更加美好。故乡的米粑不仅仅是浓浓的故乡味道,也是许多人抹不去的乡味的怀念。故乡的灯粑不仅仅是故乡人的民俗,更多是远方游子浓浓的乡愁。